科技强则国家强,科技兴则国家兴。科学技术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保卫国家安全的“最长杠杆”。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在针对“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部署的12项重点任务中,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战略支撑,被摆在各项规划任务首位,为我国加快科技强国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
“十三五”时期,随着核心技术的再突破、关键材料的再涌现、基础工艺的再精进,科技创新的浪潮在大江南北奔涌激荡。“北斗”组网、“嫦娥”探月、“天问”问天、“鲲龙”出海、“量子”传信、“铁基”超导、大飞机首飞......每一项从跟跑到并跑、并跑到领跑的进步,都是自主创新的有力见证。面对国际环境不稳定性加剧,“黑天鹅”“灰犀牛”事件层出不穷,如果不能掌握化缘要不来、市场换不来、花钱买不来的核心技术,就好比在他人的地基上打桩发展和安全两根“顶梁柱”,必然会在“卡脖子”领域处处受制于人。
科技自立自强,要处理好“开放”和“自主”两个关系。在不同历史阶段,自主创新和开放合作的侧重、方向、领域或有不同,但无论何时,自主创新始终都是安身立命之本。然而,自立自强并不是单打独斗、另起炉灶,更不是排斥先进、闭关锁国,而是要在更加开放包容、互惠共享的国际科技合作战略下,摆脱对国外核心技术的过度依赖,牢牢地把国之重器掌握在自己手里。我们要坚持“以我为主”总原则,以共享思维和开放举措,推进国际科技交流深度合作,最大限度用好国际国内两种科技资源,积极参与甚至主导国际科学计划和工程,把“一带一路”建设成创新之路,全面提升我国在全球创新格局中的位势,实现“自主+开放”的“双轮驱动”。
科技自立自强,要发挥好“政府”和“市场”两个作用。让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是高效率配置创新资源、高水平构建科技体制的内在要求。让“看得见的手”亲而有度、清而有为,就是要不断破除“唯学历、唯论文、唯职称”的评价机制,以产权制度、人才制度、教育制度、奖励制度等机制创新为突破口,推进科教融合、产研融通,贯通科技成果转化通道。让“看不见的手”高效协同、畅通灵活,就是要最大限度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国家产业创新体系,激发各类所有制创新主体活力,打通创新发展关键环节。
科技自立自强,要关注好“需求”和“问题”两个导向。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提出,科技创新要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离开了实践需求,科技发展就失去了目标意义;离开了问题导向,科技进步就失去了前进方向。一方面,我们要紧密围绕制造智能化、服务数字化、消费健康化等新需求,回应人民诉求和期盼,布局发展大数据、人工智能、量子科技、计算技术、移动互联等重大工程项目,为建设九个“强国”提供科技支撑。另一方面,要聚焦疫后重振等新问题,紧扣产业链、供应链、要素链中的薄弱环节,补链、强链、延链,打破技术壁垒和封锁,将国内科技的资源优势转化为“弯道超车”的发展胜势。(作者:肖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