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的基础和支柱,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和重要抓手。在乡村振兴战略“二十字”总要求中,产业兴旺被放在了首位,充分体现了发展产业对乡村振兴的重要性。据农业农村部统计,目前832个贫困县累计实施产业扶贫项目超过100万个,建成各类产业扶贫基地超过30万个,特色鲜明、带贫面广的扶贫主导产业已初步形成。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脱贫攻坚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他指出,“各地区各部门要总结脱贫攻坚经验,发挥脱贫攻坚体制机制作用,接续推进巩固拓展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保持脱贫攻坚政策总体稳定,多措并举巩固脱贫成果。”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接续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离不开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和壮大。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抓牢产业扶贫这个脱贫攻坚的“牛鼻子”,着力推动贫困地区加快特色产业发展、提升产业带贫能力,建立长短结合、标本兼治的发展机制,防止返贫致贫,多措并举走好高质量产业发展之路。
站位要高,强化规划引领,构筑升级格局。持续加大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发展政策支持力度,围绕资金投入、金融扶持、科技服务、产业配套等方面,出台切实有效的政策举措,为产业扶贫升级搭建起“四梁八柱”。从实际情况出发,尊重群众意愿,遵循客观规律,杜绝“大呼隆”“造盆景”,着眼产业基础、科技含量和自然生态优势,制定扶贫产业发展规划方案,激活贫困地区产业资源要素,打造扶贫产品“金字招牌”。放眼长远、未雨绸缪,防止走弯路、翻烧饼,在特色粮经作物、园艺产品、林特产品等特色产业上做足文章,提高扶贫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推动形成“一县一业”、“一乡一特”、“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格局。
视野要宽,聚力模式创新,延长带动半径。在选品种、育产业、拓市场、创品牌的过程中,坚持市场导向和全产业链发展思维,加快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现代技术的应用,重点发展特色农业、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农村电商等新兴业态。积极培育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完善利益联结,构建“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等多种带贫模式,采取订单生产、土地流转、就地务工、股份合作、资产租赁等多种方式,把扶贫工作融入产业链条,促进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围绕产业发展需求,大力培养产业致富带头人,选聘产业发展指导员,带动和指导贫困群众发展特色产业。针对贫困群众自身特点,开展实用技能培训,持续加大就业扶贫力度,增强贫困劳动力就业技能,进一步提高贫困群众“造血功能”。
目标要实,坚持主动发力,拓宽对接通道。完善东西部协作、定点帮扶、社会力量参与等消费扶贫长效机制,通过开展贫困地区产销对接,广泛组织动员各类企业、社会组织和社会公众积极参与,踊跃购买扶贫产品,形成社会各界参与消费扶贫的良好氛围。加快农村光缆线路、无线网络和有线电视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下大力气提升网络覆盖范围和服务质量,为贫困地区提供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网络服务,延伸贫困群众获得信息、参与互动的渠道。抓住农村电商发展契机,以大学生村官、返乡青年和个体经营户等为重点,培育一批电商创业带头人,补齐扶贫产业上行短板,加大对当地特色扶贫产品的推介力度。推动电商平台、批发市场、大型超市、固定客户等与贫困地区建立长期稳定产销关系,着力解决优质农产品“藏在深山人未识”的难题,让贫困户从产业可持续发展中获得更多稳定收入。(作者:高华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