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本在得人、得人在审举、审举在核真,客观真实反映干部全貌是干部管理的基础工作。当前,高质量发展呼唤高素质干部,必须用更加科学有效的考核手段,验素质、摸功底、评实绩,以高质量查验测评保证精准化知事识人。
坚持简繁有度,验明政治素质。政治把关是识别评价干部的第一任务,是确保干部政治上站得稳、靠得住、能放心的实践抓手,必须始终坚持“于法周延、于事简便”原则,让政治素质考察具体起来、鲜明起来、落得下来。精简指标,突出重点。政治素质内涵宏大,要提高考核质量就应坚持删繁就简,在保留考准考实政治方向、政治敏锐性、政治鉴别力、政治自制力等主线的基础上,合并同类项目、拆并虚化目标、删减繁琐操作,精准督促领导干部从政治高度深刻理解与践行新时代政绩内涵。细化触角,立体感知。政治素质有其隐蔽性、潜在性,考核中更应在了解干部的渠道、评价干部的角度、接触干部的场合上做加法,通过逐级开展政治表现遍访、逐岗推行政治担当测评、逐人建立政治素质档案,用可感知的行为特征为干部政治素质立体成像,持续推动考核方式脱虚向实。繁简由人,按需校准。考核关键不在于是否繁简,而在于是否管用,必须紧密结合各地各部门工作需求,紧贴干部具体行为的考核需要,边实践、边总结、边完善,行之有效的及时推广、繁琐无效的及时简化,不断提高政治素质考核工作的效率和成效。
坚持德才共振,查实干事体魄。德行与才干是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左膀右臂”,必须深入考察、细致检验,真正让德才兼备的干部脱颖而出。坚持以德为先看干部。德行操守决定了干部能走多远、走多稳,必须坚持把干部政德考核与巡视巡察、年度考核、日常考核等情况结合起来,全面客观地查验干部政治品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社会公德等方面情况。干部在一时一事上出彩并不能保证其能在千行百业中吃香,应始终坚持系统眼光、辩证态度查验干部才能,注重把“一时”与“一贯”、“定性”与“定量”结合起来,积极深入工作推进一线了解干部现实表现,用事实、事例来佐证、评价、考察干部是“英雄气短”还是“如鱼得水”。突出德才兼备查实绩。德才与实绩的关系本质上就是政治与业务的关系,必须始终遵循从实绩看德才,凭德才用干部的基本导向,定期对干部推动重点工作情况进行跟踪了解,常态化推进察作风、听口碑、看实效专项考察,实现“考事”与“考人”有机统一。
坚持有序循环,考准攻坚能力。形成攻坚克难的不竭之力是干部考核的应有之意。要坚持以循环思路运用考核结果,考准考实干部“啃硬骨头”的潜力、耐力、爆发力。以增压考评推动上下循环。能者上庸者下才能搅动干部队伍的“一池活水”,干部考核结果应始终与“位子”“帽子”挂钩才能转化为无形压力和强大动力,要探索开展镇乡(街道)分类争先、部门进位争先以及领导干部分档管理考评机制,坚持“赛场选马”与“大浪淘沙”相结合,形成谁行谁上的鲜明导向。以动态测评推动平级循环。干部走出“舒适圈”才能走好“上坡路”,应通过多岗位现实表现测评打破“温室培养”“一岗终生”的工作惯性,按照同一岗位任职年限开展单位内部交流测评、按照岗位实际需要开展跨单位平级交流测评、按照岗位空缺情况开展统筹竞争上岗测评。以临岗跟评推动跨界循环。要探索组建临岗观察团,通过一对一跟踪测评,考察干部在产业功能区、国有公司、镇街基层、机关部门交流轮岗情况,按测评结果开展跨单位交流任职,加快形成“人尽其才”的良好生态。
坚持严管厚爱,监测成长环境。干部考核有精度更要有温度,必须充分发挥考核指标“调节干事温度”的导向作用,为干部茁壮成长营造适宜温度和良好生态。廉洁监督要保持“恒温”。党风廉政监督决不能“上热下冷”,必须发挥好纪律考核的刚性作用,围绕政治生活规范度、党内监督严实度、选人用人公信度、党员干部勤廉度、人民群众满意度等方面,定期对县管干部开展纪实考核、量化评估和分析研判,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预警提醒、督促整改。关爱指标要向下“升温”。越到基层压力越大、困难越多,考核干部应坚持越往下走鼓励越多、扶持越多的导向,定期开展干部任职满意度调查,常态化开展谈心谈话,及时了解掌握干部思想动态、工作情况、生活困难,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辅导,让干部时刻感受到组织温暖。容错标准要精准“控温”。要细化完善可执行、可操作的容错纠错工作程序,从行为性质、主观动机、政策依据、决策程序、纠错处置等方面,划清“可容”与“不容”的界限,既不冷漠处置、更不狂热宽容,真正让担当有为者放下包袱,肆意妄为者无所遁形。(作者:何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