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央财经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 王文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当前保护主义上升、世界经济低迷、全球市场萎缩的外部环境下,我们必须充分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通过繁荣国内经济、畅通国内大循环为我国经济发展增添动力,带动世界经济复苏。我国拥有超大规模市场,这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天然条件。对于这个市场,既要从供给和需求两个视角来看,又要从优势和不足两个方面来说。我们要辩证看待我国超大规模市场,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
首先,改革开放是激活我国超大规模市场的关键一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延续活力的战略方向。改革开放,特别是对外开放引进先进技术,启动了我国的后发优势,从供给侧激活了我国的超大规模市场。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战略方向,一方面要抓住“卡脖子”降低自主创新机会成本的契机,瞄准科技前沿,使“卡脖子”清单变成科研任务清单,让“卡脖子”卡出创新的更多路径;另一方面要夯实传统优势产业,推动分工在较高层次实现细分,夯实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切实解决发展质量不高的问题。
其次,供给多元化是我国超大规模市场繁荣的重要基础,提高产品或服务的异质性是持续繁荣的必要条件。经过四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经成为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建立起了最完整的工业体系。这个体系带来的供给多元化,是我国超大规模市场繁荣的重要基础。2015年,服务业在我国经济总量中的比重首次超过50%,标志着我国进入了“服务经济时代”。服务业尤其是传统服务业相较制造业具有劳动生产率低的特点,当前很多经济体进入服务经济时代后都面临高就业、低增长的困境。其背后是经济实体已经开始从同质性的规模化生产转向异质性的个性化生产,而衡量经济实体的理论和实践并未发生相应的改变。经济学研究的范式面临从“以物为本”向“以人为本”的重大调整。我们需进一步提高产品或服务的异质性,以更好地匹配“人的需求与价值”,实现有“意义”的发展。当然,这种异质性是建立在同质性基础设施之上的。这也是未来更高层次的全球化的重要内涵——同质性基础设施与异质性产品或服务的全球化。
第三,创新的本土化应用是我国超大规模市场更新的重要来源,推动边际上的创新是市场升级的有效方式。实现超大规模市场的不断更新是畅通内循环的关键。通过对外开放引进先进技术,除了实现供给细分外,客观上也带来了市场的更新换代。在服务国际产业链的过程中,我国一方面构建起了最完整的工业体系,另一方面启动和扩大了国内需求,国内大循环与国际大循环成功接轨。以此为基础,我国在一轮又一轮的产业、产品、技术的更新换代中,逐步将它们与发展的实际需求相结合,使供给更多地满足国内市场,从而推动出口占GDP的比重逐渐降低,到2019年降至17.4%。近年来,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很多企业发挥技术优势、市场优势等,不断在人工智能、大数据、5G等领域的技术边际上取得突破,有的甚至在国际上率先进入了“无人区”。值得注意的是,我国企业在推进技术边际上的创新时,除了在前沿领域突破外,还在我国现有的约束条件下、利用我国经济的特有韧性谋求突破,达到“以退为进”的效果。所谓“退”,就是做到在现有条件下的最大化,既非一味地瞄准世界一流,更非一味地压减成本;所谓“进”,就是多个约束条件最大化下的系统性“涌现”,探索出更符合我国实际的创新路径。
中国经济大家谈系列稿件
经济大家谈 | 无接触经济有望成为中国经济未来的一个长期风口
经济大家谈 | 对“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的基本判断(之一)
经济大家谈 | 对“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的基本判断(之二)
经济大家谈 | 坚定用新发展理念引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经济大家谈 | 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是新时代对外开放思想的伟大践行
经济大家谈 | 进一步释放“新消费”潜力,促进国内经济大循环
经济大家谈 | 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构建良性持续的国内国际双循环
经济大家谈 | 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