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人民论坛网·国家治理网> 前沿理论> 正文

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发展阶段

摘 要: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是在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处在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具有全局性、历史性意义的重要会议。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是关于发展理论的重大升华,对我国的发展和建设具有战略性、纲领性、引领性意义。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阶段,依然需要新发展理念的引领和指导。

关键词:十九届五中全会 新发展阶段 新发展理念 新发展格局

中图分类号D60 文献标识码A

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这是立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发展阶段而制定的纲领性文件。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发展阶段

新中国成立以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一直是我们的目标追求,从“四个现代化”到“基本实现现代化”,从“三步走”发展战略到新时代的战略安排,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一步一个台阶,逐步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阶段。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们解决了人民的温饱问题;二十世纪末,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党的十八大以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了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

得益于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得益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得益于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了决定性成就。“十三五”期间,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预计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突破一百万亿元;脱贫攻坚成果举世瞩目,五千五百七十五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生态环境明显改善,首都北京的“1微克蓝”背后呈现了一张美丽答卷;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教育、就业、社保、医疗、养老成果显著,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切实保障了人民生命健康和身体安全。这些成果为我们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由此,《建议》提到了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基本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成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明显增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平安中国建设达到更高水平,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综上所述,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是我国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一次重要会议,全会通过的《建议》是我们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纲领性文件,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发展阶段的重要发展蓝图。

重要战略机遇期中的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发展阶段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纵观我国发展环境面临的深刻复杂变化,《建议》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这是我们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阶段首先需要予以关注的重点问题。

党的十六大指出,“二十一世纪头二十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此期间,我们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今天,总的方面来讲,我国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了新的变化。

从国际层面来看,一方面,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依然是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得到了国际社会越来越多的认可和支持。同时,全球新一轮产业革命和科技变革迅速发展,为我们的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提供了新的机遇。另一方面,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国际环境日趋复杂,全球经济、治理等方面面临新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这就为我们的发展增添了新的挑战,而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也带来了新的世界动荡,全球博弈更趋复杂。

从国内层面来看,一方面,经过长期努力和发展,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立足于“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我国进入了高质量发展阶段,制度优势显著,治理效能提升,经济长期向好,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源丰富,市场空间广阔,发展韧性强劲,社会大局稳定。强大的生产能力、完善的配套能力、丰富的人力资源和强大的市场活力都为我国继续发展提供了多方面优势和条件。但另一方面,与新时代主要矛盾变化相对应的是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比较突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方面还存在体制机制障碍,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生态环保任重道远,民生保障存在短板,这是我们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阶段必须面对的挑战。

综上而言,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需要树立辩证眼光,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既要善于顺势而为,会开顺风船,抓住机遇,开辟新局,又要勇于逆势而上,会开顶风船,迎难而上,化危为机。具体来讲,就是要如《建议》中所言,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保持战略定力,办好自己的事,认识和把握发展规律,发扬斗争精神,树立底线思维,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抓住机遇,应对挑战,趋利避害,奋勇前进。

新发展理念引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发展阶段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是关于发展理论的重大升华,对我国的发展和建设具有战略性、纲领性、引领性意义。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发展阶段,依然需要新发展理念的引领和指导。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建议》指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从国内发展来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尤其是高新科技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放眼国际格局,中国正在由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迈进,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一些国家将我国作为战略竞争对手进行遏制,重中之重就放在高科技领域的打压和围堵上,亟需通过科技创新解决我们面临的“卡脖子”问题。从新发展格局来看,要实现“国内大循环为主、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在国内层面需要通过科技创新,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重点领域突破,引领我国产业和消费优化升级,保证国内循环中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安全。在国际层面,要深入参与国际循环,也必须通过科技和体制机制等方面的创新来予以有力支撑。同时,要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也必须依靠创新。为此,要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必须继续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

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面对我国发展中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必须坚持协调发展。协调发展就是要补齐发展短板,破解发展难题,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协调发展。针对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城乡发展差距,在脱贫攻坚的基础上,《建议》进一步指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除了城乡发展不平衡,由于地域辽阔,各区域之间自然条件、资源禀赋不同,可施行的发展政策也不同,我国还存在着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为此,《建议》指出,要“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具体来讲,就是要坚持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阶段需要在污染防治攻坚的基础上继续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建议》指出,要“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就是要坚持和贯彻“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理念,一方面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过程中要始终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关系,另一方面要全力破解优质生态产品供给能力难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要的矛盾和问题。《建议》指出,要“构建生态文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通过制定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和法律,通过科技创新,发展绿色科技,支撑绿色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真正落实,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持续改善环境质量,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保驾护航。

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阶段依然要坚持开放发展理念。现如今,面对逆全球化浪潮以及各种国际保护主义,《建议》重申要“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同时要“依托我国大市场优势,促进国际合作,实现互利共赢”。这就意味着,一方面要继续坚定推进对外开放,另一方面,要以国内市场的巨大潜力提升国际市场合作,更多地吸进技术与人才,并以此助推高水平对外开放。同时,为应对科技变革、产业变革以及世界经济深度融合发展,需要我们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以此提高国际参与水平与能力。同时,通过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进贸易创新发展,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

共享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的根本目的。共享发展理念强调的是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和渐进共享,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发展理念和目标归旨。“以人民为中心”是我国的发展思想和价值追求,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民,是为了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建议》指出,要改善人民生活品质,“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具体来讲,就是要聚焦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扎实推进就业、医疗、社会保障、健康中国、社会治理等民生领域的建设,充分落实改革和发展成果为人民共享。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有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绘制的宏伟蓝图,我们一定可以迈好步,开好局,奋力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本文作者为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

责编:周素丽 / 臧雪文

声明:本文为《国家治理》周刊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国家治理周刊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luoting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