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为我国举国体制提供了新的历史方位。基于理论与实践的双重逻辑,新型举国体制是新时代集中国家力量,针对关键领域、关键技术发展难题谋求突破的新制度手段,具体体现在四个“新”:新的时代背景、新的重点领域、新的主体结构和新的技术支撑。需要注意的是,新型举国体制尚在演化发展之中,其内涵和外延无法一言以蔽之,尚需学理层面的深化阐释和现实层面的多维观察。
关键词:新型举国体制 新发展阶段 市场经济 科技创新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要“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制定科技强国行动纲要,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举国体制,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提高创新链整体效能”。这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国内外环境精准研判后的主动回应,以期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从而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夯实基础,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早日实现。新时代的举国体制与旧往的举国体制相比,具体表现为四个“新”,即新的时代背景、新的重点领域、新的主体结构和新的技术支撑。
新的时代背景
新型举国体制拥有新的时代背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我国已不再是当年那个历尽沧桑、百废待兴的落后国家,而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后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发展中大国。而且,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变革和创新举国体制成为党和政府回应国家治理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的必然之举。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益完善,多种经济成分蓬勃发展,单纯基于传统计划体制的旧有举国体制难以适应新的国家治理环境,更无法满足未来的发展要求,探索建立新型举国体制的时机已到。而且,由于我国日益发展壮大,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加速改变,国际政经版图中的“中国声音”越发重要。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其民主选举制度日益面临阶层“极化”所带来的政治分歧和冲突,但其不仅不致力于对自身问题进行反思,反而延存“冷战思维”,妄图以多种手段阻碍中国的发展。2018年7月6日,美国开始对340亿美元中国产品加征关税,发动了迄今为止经济史上规模最大的贸易战。自2018年以来,中美双方经历了关税战、技术封锁、谈判等多重博弈,其中尤以针对华为的芯片禁售为代表的技术封锁最为典型。
技术上被“卡住脖子”,产业上就无法创新升级,更无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而技术的积累是难以一蹴而就的,相关的人力、物力投入又是天文数字,依靠个别企业的分散化资源投入,无法真正解决问题。由此新举国体制既是新时代回应国家治理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主动施为,也是国内外严峻发展环境的“倒逼”之举。
新的重点领域
新型举国体制强调在科技创新领域的应用,这是新的重点领域。2016年,《“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指出,“重大科技项目是体现国家战略目标、集成科技资源、实现重点领域跨越发展的重要抓手”,并提出要“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科技创新的新型举国体制”。2019年10月,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充分肯定了新型举国体制在科技创新领域的重要作用。
科技创新领域是新型举国体制应用的主阵地,这是因为科技创新领域攻关难度大,投入周期长,关乎国家发展命脉,是国家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决定性因素。因此,在科技发展领域,依靠新型举国体制充分调动上下游产业链以及产学研用多方主体的积极性,挖掘尽可能多的现实动能和潜能,形成聚合式功能输出,有助于我国在科技创新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新的主体结构
上世纪80年代,在集中力量办大事方针的指引下,我们依靠政府的主导力,取得了经济和科技的丰硕发展成果,但毋庸置疑,全能政府的模式亦存在明显的弊端,已不适应新时代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情境。如何打破全能政府模式,形成以政府为主导、多元主体协同参与的格局,从而为新型举国体制的实施提供新主体结构的支撑,将是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强调“要围绕使企业成为创新主体、加快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来谋划和推进”,要“发挥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举国体制优势,集中力量、协同攻关”。“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优化创新组织体系,而优化创新组织体系的首要任务则是“明确各类创新主体功能定位,构建政产学研用一体的创新网络”。《“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也提出,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政策为引导,推进政产学研用创紧密结合”。所谓“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的协同创新模式,就是指政府、企业、高校、研发机构以及用户在创新体系中上下协同,共同发挥优势作用,形成强大的集组织、生产、学习、研发、实践于一体的高效系统和多元主体参与的创新合作工程。[1]
因此,新时期的新型举国体制基于新的主体结构,强调多元主体的共同参与,多管齐下充分发挥创新协同作用,提升聚力效率,提高用力能力,从而集多种力量、成科技之事。
新的技术支撑
新世纪以来,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应用,网络时代已经到来。我国发挥后发优势,已在5G、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当然需要此类技术的应用,以促成治理效能的有效输出。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必须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其中首次把科技支撑作为完善社会治理体系的重要内容,表明党和国家对于科技助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高度重视。而在产业升级方面,如何实现高质量的产业发展,占据世界产业链的有利位置,均需立足新型技术,创新产业生态链,带动产业升级换代。党的十九大提出,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新兴科技融入传统产业从而为其注入新活力并带动产业升级发展,已然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产业升级的必经之路。
由此可见,新兴科学技术在国家治理体系以及国家产业发展中的地位不可小觑。新时期新型举国体制的发展,必然要依靠新的技术力量,在组织关键力量、统筹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助力效率提升、保障体制运行。
综上所述,新型举国体制在保留原有举国体制集中力量办大事思想内核的基础上,立足新的时代背景,关注新的重点领域,以新的主体结构和新的技术支撑整合国家力量,力求新时期新的发展突破。以集中力量办大事为核心思想的举国体制在新中国百废待兴、需立国强基、谋求发展的时间点,于多个领域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成为党领导中国人民完成工业化建设的重要助力。而在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复杂变化的当今,蕴涵集中力量攻坚克难、谋求发展等内涵的新型举国体制,无疑是我国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推动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必然之选。因此,更好地把握新型举国体制在新时代背景下的新意,才能在新时代更好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续前行。
【本文作者为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公共管理系主任、教授】
注释
[1]何虎生:《内涵、优势、意义:论新型举国体制的三个维度》,《人民论坛》,2019年第32期,第58页。
责编:臧雪文 / 司文君
声明:本文为《国家治理》周刊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国家治理周刊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