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举国体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秘诀之一。“十四五”时期新型举国体制面临着新时代深刻复杂变化发展环境带来的一系列新的挑战,构建更具活力的新型举国体制,必须在发扬传统举国体制行之有效优良传统的基础上,适应变化了的深刻复杂发展环境,将现代科学技术革命和新发展理念注入传统的举国体制之中,赋能新型举国体制。
关键词:新型举国体制 新发展阶段 内生动力 “十四五”时期
【中图分类号】D63 【文献标识码】A
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所谓举国体制,一般是指在国家综合实力还比较脆弱的情况下,为了“医治”天灾、动乱给国家带来的损失,或实现某项重大目标或完成某项重大工程,集中全国人力、物力、财力进行攻坚,实施“追赶战略”的一种制度安排。一般来说,实施举国体制需要具备四个要素:一是发展中国家在综合实力较弱,资源相对不足的情况下,要集中资源干成某件大事或建设某项重大工程。这是举国体制实施的前提条件。二是必须以公有制为基础,在私有制条件下,就无法快速有效地集中必要的资源来实现机场、港口、水坝、高速公路等公共设施建设目标。公有制是举国体制得以实施的基础。三是要有强有力的组织能力和动员机制,在那些缺少权威核心领导的国家,很难实施有效的举国体制。强有力的组织和领导是举国体制得以成功实施的重要保障。四是举国体制实施的对象主要针对需要大量资源的大工程、大项目,而不是一般的日常工作和日常管理。
举国体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成功的秘诀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为举国体制实践配备了上述所有必要要素。为了尽快地在百废待兴、百业待举、一穷二白的“白纸”上恢复国民经济,国家选择了举国体制,集中有限的资源,展开了以“156项工程”为核心的数百个大中型建设项目,为国家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奠定了基础,完成了“两弹一星”“石油大会战”等重大科技成果和经济建设任务,三峡工程、南水北调、西气东输、高速铁路、神舟北斗、航空航天、深空深海、航空母舰、国产大飞机C919等一大批标志性的大项目、大工程。
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审时度势,根据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阶段和基本国情的判断,采取了举国体制,充分挖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独特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才能在短短几十年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走完的路,成功实现了由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奠定了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可以说,举国体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秘诀之一。
新时代实施举国体制面临新挑战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继续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但是,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时代的发展变化、多种因素叠加带来的高度不确定性因素,对举国体制在“十四五”时期长期有效地实施带来了新的挑战。
从国际环境来看,我国实施举国体制的外部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举国体制发展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掣肘。一些国家的政客攻击我国的举国体制不符合市场经济原则,千方百计对我国举国体制生产的产品和服务进行打压,企图遏制我国的发展。
从国内环境来看,我国由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各种需要集中资源进行攻关的外延型大工程、大项目亟待重新布局,内涵型的大建设也亟需通过科技革命来激发内生动力。而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仍然艰巨,创新能力不适应内涵型、高质量发展要求。
从科技革命的发展趋势来看,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量子科学、区块链等前沿科学,需要的是细工慢火、微雕绣花的“特种部队”,而不是雷霆万钧、风风火火的“大兵团作战”。传统的举国体制在这样背景下是不是仍然有效,这是新时代中国发展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
从“十四五”时期中国面临的主要问题来看,我国农业基础还不稳固,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生态环保任重道远,民生保障存在短板,社会治理还有弱项。制约中国的这些问题,与传统的举国体制主要针对“硬”的大工程、大项目以及应对突发危机事件这些刚性需求、显性资源不同,其解决路径更偏向于 “软”的制度建设以及观念、价值观等隐形的非正式制度方面的集合。
与新时代我国举国体制需要面对的上述四大挑战相关联,“十四五”时期中国实施举国体制,还要处理好两大变量:一是要应对好中美大国博弈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新问题、新挑战、新变化。“十四五”期间中国将进入大国博弈的激化阶段,中国在经济、贸易、科技、教育、文化、军事、人力资本等各个方面都将面临更严峻挑战,中国继续实施举国体制也要面对更大冲击。二是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持续蔓延,对于中国实施举国体制的冲击不只是短期的、表面的,而是中长期的、结构性的、深层次的,因此要增强风险意识,树立底线思维,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构建更具活力的新型举国体制
2019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参研参试人员代表时指出,嫦娥四号任务是“探索建立新型举国体制的又一生动实践”。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将构建和完善新型举国体制纳入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框架内,从体制层面解决传统举国体制中存在的一些弊端和不足。
新型举国体制与传统举国体制具有众多相同点:二者的最大优势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通过党的强大组织动员力来实施;二者的核心优势是,依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二者的体制优势是,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下实施。但是,新型举国体制与传统举国体制比较起来,具有更深刻的内涵、更广阔的外延、更科学的形态、更强大的动能等新发展阶段的特征。
新型举国体制的制度优势更加巩固。党的十八大以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入人心,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最大优势和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核心优势更加凸显,新型举国体制的实施基础更加坚实。
新型举国体制的资源配置更加优化。传统举国体制是与计划经济时代相伴而生的,资源配置主要依靠政府的力量。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日益完善,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加凸显, “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的作用得到更好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更具竞争优势,新型举国体制具有资源配置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的优势。
新型举国体制的实施协同性更高。新型举国体制更加强调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以及“政产学研用金”六位一体深度融合。“六位一体”的协同创新模式,是指政府、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用户和金融机构在新型举国体制中协同发挥作用,形成强大的集组织、生产、学习、科研、实践和金融支持于一体的多元参与模式,在这一模式下,各参与主体根据自身功能定位,形成自主创新的强大合力,共同构建功能互补、深度融合、良性互动、完备高效的协同创新格局。
新型举国体制的目标更聚焦。2016年8月出台的《“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在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科技创新的新型举国体制上迈出了重要步伐,旨在“在战略必争领域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相对于传统举国体制,新型举国体制的目标更聚焦于“0-1”的国家目标和紧迫战略需求的重大领域和重大战略需求。
赋能新型举国体制释放创新活力
面对新发展阶段的各种风险挑战,以及目标实现的艰巨性,必须在发扬传统举国体制行之有效优良传统的基础上,适应变化了的深刻复杂发展环境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将现代科学技术革命和新发展理念注入传统的举国体制之中,赋能新型举国体制。
注入民主元素,科学选择新型举国体制的攻关项目。确定新型举国体制的攻关对象,是新型举国体制能否成功实施的前提。注入民主元素,采取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式,实行技术上的民主集中制+技术指挥线,把充分的民主和正确的集中有机结合起来,根据国家的发展战略,科学、准确地选择出需要实施新型举国体制的大型战略任务和共性关键技术,给予稳定政治支持,合理安排政府投入与市场竞争机制,集中整合资源,迅速、高效地调动各方面优势力量,聚焦主要目标,系统性地攻坚克难、破解难题。
注入科技元素,突出新型举国体制的“0-1”的原始创新性。“十四五”时期,新型举国体制要以可能引发新的产业变革、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重大工程为重要抓手,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能量,弘扬科学精神,尊重客观规律,激发各类主体的创新活力,集中力量抢占制高点,破解“卡脖子”的关键核心技术。
注入市场元素,发挥市场在新型举国体制中资源配置的决定作用。新型举国体制要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充分发挥市场在新型举国体制中的资源配置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优势,让新型举国体制释放出推动发展进步的强大力量。
注入协同元素,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新机制。新型举国体制本质上是一种制度安排,需要以科学统筹、集中力量、优化机制、协同攻关为基本方针,在党的领导下开展顶层设计、统一筹划、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工作,超越局部利益、短期效益的纷争,为国家利益、长远价值谋篇布局、蓄积势能,集中全社会的精神意志和物质资源,合力攻坚克难。
注入内生元素,增强新型举国体制中自组织活力。传统举国体制的活力主要依靠自上而下的外部指令嵌入的他组织系统激发,创新价值取向、创新主体、创新方式、创新过程、成果使用等,均受到外部“嵌入”指令的严密控制,创新行为、功能与结构基本上是靠外部组织力实施并体现出来的。这种创新很难可持续。“十四五”时期的新型举国体制,需要注入内生元素,培育不依靠外部指令、系统,而是按照特定逻辑和相互默契的某种规则各尽其责而又协调地形成有序结构,继而自然地产生出某种成果的自组织创新系统,以更好激发各类主体的内生活力,形成可持续的创新系统。
新型举国体制是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六大发展目标的必然选择。它有利于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凝聚社会最大共识,提升国家的综合实力,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有效应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挑战。因此,“十四五”时期完善新型举国体制,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本文作者为浙江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教授】
责编:董惠敏 / 罗 婷
声明:本文为《国家治理》周刊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国家治理周刊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