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导,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执行副院长 杨永恒
长期以来,“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始终是习近平总书记最为重视的发展主题。“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全面进步,绝大多数指标在“十三五”期末均能完成甚至超额完成,尤其民生福祉、资源环境等领域的约束性指标,体现了我国政府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以及在保障民生、推动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突出成就。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导,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执行副院长杨永恒认为,“十四五”时期,我们要紧扣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和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在经济发展方面,可增加反映经济增长效率和质量的指标;在社会发展领域,列入更多反映民生保障和公共服务提档升级的指标;在创新领域,要从研发投入指标转向研发产出指标,更多强调基础研究的重要作用。
“十四五”时期,保持经济稳定增长、提供高质量公共服务、保障民生福祉、促进公平正义、增强人民选择自由、实现可持续发展等,将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未来促进健康、持续、包容、协调的人类发展重点任务所在。
以有效消费引领更高质量、更可持续、更有活力的经济发展。中国经济依靠投资驱动增长的模式难以为继;在中美贸易摩擦和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的形势下,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存在较大不确定性;消费尤其是高质量、供需匹适的消费将成为维持中国经济增长的最稳定、最持久的动力。扩大有效供给、挖掘消费潜力,有助于推动形成“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一是以扩大消费引领中国经济稳定持续增长。中国最大的优势是人口规模,14亿多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是扩大消费、推动经济持续增长的源动力。随着我国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并开启迈向高收入国家的进程,居民消费需求将不断释放,再加上我国巨大人口规模以及最具成长性的中等收入群体,必将带动服务消费进入新一轮快速增长阶段,成为扩大内需、稳定经济增长的重要抓手。针对文化、旅游、体育、健康、养老、教育等消费热点和供给短板领域,充分调动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力量,加大多样化、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供给,这不仅有助于稳定经济增长、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而且有助于满足居民多样化的消费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二是扩大居民收入,增强居民消费能力。居民收入是增强居民消费能力的基础,也是扩大居民选择自由的前提。应进一步改革财税政策和社保体制,降低居民税费负担,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确保居民收入实现稳定增长。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缩小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提高低收入人群的消费能力。形成房地产市场的良性调节机制,降低城市居民尤其是低收入阶层、新市民的住房成本,增加居民的可支配收入。
提供更加充足、更加均衡、更高质量的公共服务。一是要建立全生命周期的教育和健康服务体系,促进扩容、提质、升级。实现公共教育体系“向前延伸”到学前教育,“向后延伸”到高中教育和职业教育。将高中纳入免费教育范畴,全面普及12年教育,进一步提升国民人力资本积累,赋能国家长远发展。加快建立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体系,促进医防协同,控制慢性病危险因素,强化规范诊疗,提高居民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二是建立更广覆盖、更高质量、更加均衡的公共服务体系。地方各级政府应以常住人口为依据,规划建设教育、医疗、文体、公租房等公共设施;将外来人口纳入公共服务体系,尤其是要保障外来人口学龄子女享有义务教育。推广“总分校(院、馆)”模式,促进城市优质公共资源向城乡基层的辐射和延伸。大幅度提高乡村教师、医生、文化专干等的待遇水平,确保其收入不低于甚至高于城市同等职位。统筹文化、卫生、教育、民政、社会保障、就业等行业主管部门在城乡基层的公共资源投入,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发挥综合效能。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和社会资本参与学前教育、健康养老、文化娱乐、体育建设、旅游休闲、家政服务等消费热点和供给短板领域。
三是建立多元化的养老服务体系,满足老龄人口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中国正在进入快速老龄化阶段,单单依靠政府力量难以解决规模日益扩大、需求日益多样化的养老需求。建议完善政策环境,鼓励专业化的养老服务运营机构(企业和社会组织)以委托运营、PPP等模式参与养老服务供给,促进养老服务提质、扩容,有效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养老服务需求。
四是加强公共服务供给的财政保障,重点保障基层和中西部地区的公共服务资金需求。进一步理顺中央和地方之间的财政关系,充分发挥公共财政的导向作用,通过税收政策、转移支付和专项计划来促进财政性公共服务资金的公平配置。
提升政府在民生和社会领域的治理能力。一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导向。推动地方政府的工作重点从“推动经济增长”转向“扩大民生福祉”,突出对每一位个体的赋能:生存能力(健康)、发展能力(教育)、选择能力(收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提高政府在民生和社会领域的管理能力,充分尊重和发挥基层政府在民生服务中的主体地位,确保公共产品和服务与公众需求相匹配。
二是构建科学的绩效指标体系。要建立适应高质量发展阶段的绩效指标体系,突出经济活力、创新效率、民生改善和可持续发展等。
三是更加注重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积极作用,有序推进公共服务社会化发展,扩大付费可得、价格合理、优质安全的非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加大政府面向中小民营企业购买公共服务的力度,探索基层公共服务设施的社会化运营模式。
四是加强网络和数字时代的公共治理。适应数字经济新趋势和应对数字治理新挑战,应坚持包容审慎监管原则,推行敏捷迭代监管理念,建立符合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特点的新型监管机制,平衡好业界诉求与消费者权益,包容创新与规范运营之间的关系,解决好道德伦理风险和法律法规风险,让数字创新更多地惠及到全社会。
中国经济大家谈系列稿件
经济大家谈 | 无接触经济有望成为中国经济未来的一个长期风口
经济大家谈 | 对“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的基本判断(之一)
经济大家谈 | 对“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的基本判断(之二)
经济大家谈 | 坚定用新发展理念引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经济大家谈 | 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是新时代对外开放思想的伟大践行
经济大家谈 | 进一步释放“新消费”潜力,促进国内经济大循环
经济大家谈 | 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构建良性持续的国内国际双循环
经济大家谈 | 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