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宝晓峰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联播》主持人
【研讨嘉宾】
刘铁民 国务院应急专家组成员、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
吴志强 国务院安委会应急救援专家组成员
李 鹏 河南省南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李京波 海南省应急管理厅党委委员、副厅长
桂维民 国际应急管理学会中国委员会副主席、陕西省政府应急管理专家组组长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及坚持底线思维,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在应对此次重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积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方位诠释了“中国之治”的制度优势,有效保障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交出了一份应急管理的优秀答卷。
在疫情防控中彰显中国制度优势
国际应急管理学会中国委员会副主席、陕西省政府应急管理专家组组长桂维民用三句话解释了我们国家最大的力量来源于哪里。他认为,第一,党是主心骨。灾难到来的时候,党一声令下,全国一体、万众一心,体现出前所未有的效率、秩序和能量。中国之治,西方之乱,这种鲜明的对比首先来源于我们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第二,人民是靠山。党领导人民充分发挥了聪明才智,就这次疫情来说,党领导全国动员、全民参与、联防联治,显示了中国力量、中国精神和中国效率。第三,举国之力解危难。在这次疫情防控当中,印象最深的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各级政府的组织之下,打了漂亮仗。包括人员的组织“战”、资源的调配“战”、科技的攻坚“战”、物资的保障“战”,这四仗打下来,使我们在最短时间内控制住疫情。党的领导、依靠人民和举国之力,是中国的特色制度优势和体制的优势。
河南省南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李鹏在会上介绍了南阳市在应急管理和复产复工方面的有益实践。李鹏说到,南阳市有效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提出“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凝心聚力打赢脱贫攻坚战”重要讲话精神,在全国率先建立“三有一可”机制保返岗就业,优先有组织地对贫困劳动力进行外出前健康状况核查检测,优先有组织地开展贫困劳动力劳务输出,优先有组织地指导帮助带贫企业、扶贫产业、扶贫车间、带贫合作社等开工复工和建立可追溯信息系统,实施牧原就业“兜底”工程保稳岗增收,开展消费扶贫“六项行动”促农产品稳定销售,打出了应对疫情“组合拳”,有效规避了因疫情致贫返贫现象发生。
完善疫情防控体制机制与公共卫生应急管理
国务院应急专家组成员、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刘铁民表示,在新的发展阶段下,进一步提高应对重大灾害的能力,应该注意我们体系内部的磨合,尤其是不同应急管理部门之间的磨合。今后的应急管理除了要强调体制建设,还要强调机制的创新和法治的完善。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两个坚持”“三个转变”的重要理念,要求我们把应急管理工作做在事故灾难发生之前。应对重大突发事件重在准备,准备工作决定了我们应急管理工作的成败。所以,我们的应急管理观念还需要不断进步。
海南省应急管理厅党委委员、副厅长李京波表示,要建立应急管理常态化机制,及时应对突发事件的各项工作。李京波介绍到,海南省疫情防控指挥部由海南省应急管理厅负责组建,指挥部设六个工作组,在2020年1月26日就完成了实质性组建,并建立了公文运转机制、督办机制、综合协调机制等多项机制,全力做好疫情防控的保障工作。他认为,海南省疫情防控指挥部的快速组建得益于应急管理部门常态化应对各类突发事件,才可以在疫情防控工作初期,特别是各项工作还不是那么有秩序的情况之下,迅速进入战斗状态,综合指挥工作对于保障指挥部正常高效的运转可以说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新时代应急管理工作的现状与展望
国务院应急专家组成员、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刘铁民认为,我们现在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中国的应急管理工作也应该有新的发展。他讲到,我们应该认真总结这些年来尤其是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我们取得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重大战略成果,但仍需要认真分析还有哪些不足,要把这些经验和教训演变为规律,让这些规律形成制度,使制度得到有效执行。只有这样,我们的应急管理能力才会明显提升。
国际应急管理学会中国委员会副主席、陕西省政府应急管理专家组组长桂维民提出,今后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的建设应该在三个方面有所创新。第一,应急文化创新。一方面,是应急的理念,真正把以人民为中心贯彻到大安全、大减灾、大应急当中,形成一个全周期应急管理的模式。全周期管理是社会治理之要,我们应该把全周期管理作为理念创新的一个最重要的落脚点。另一方面,是创新文化,包括法律体制和标准现代化。第二,技术创新。这次疫情防控,大数据等各项先进技术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应该看到我们还没有完胜,人类还没有完胜,我们技术的短板还是比较明显。第三,基层自治创新。自治最后要落到基层。面对灾难时,急在基层,难在基层,赢也在基层。现在我们基层很脆弱,在建设韧性城市、韧性社区方面有很大提升空间。我们的应急管理在重心向下、关口前移、力量下沉的保障能力下移方面还有潜力。
国务院安委会应急救援专家组成员吴志强认为,社会化应急体系的发展既有长期性也有一定的紧迫性,要形成主体多元、覆盖全面、综合配套、机制灵活、运转高效的社会化应急体系,在突发事件应对中形成合力。吴志强对我国社会化应急体系的发展提出了六点建议。第一,加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加快相关规章制度建设,推动构建科学的国家级技术标准体系。第二,强化应急队伍力量建设,逐步提升全社会的应急能力。第三,完善培训教育体系,进一步提高应急管理防灾减灾人员的素质。第四,建立稳定经费保障机制,推动应急救援队伍走社会化发展的道路。第五,加强应急信息网络建设,建立一体化的综合应急指挥平台。第六,建立各类队伍联动模式。应急模式上要从以政府作为单一主体转变为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将各类应急救援队伍有机融合,提高灾害现场的联动作战水平。
(人民论坛记者 张尧 整理)
责编/张迪 于洪清 美编/李祥峰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