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理论前沿 > 深度原创 > 正文

积极推进应急管理走向科学化

【主持人】苏国锋 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院首席研究员、博导,教育部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研讨嘉宾】

柴俊勇 国际应急管理学会中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兼职教授

曲国胜 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科技委主任、研究员

陈红旗 自然资源部地质灾害技术指导中心应急协调室主任、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黄全义 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院总工程师、博导

应急管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就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进行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强化应急管理装备技术支撑,优化整合各类科技资源,推进应急管理科技自主创新,依靠科技提高应急管理的科学化、专业化、智能化、精细化水平”。要坚持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通过自主创新研发推进应急管理科技现代化建设,为国家应急管理能力的全面提升提供科学理论和技术支撑。

提升应急管理科技创新能力

当今社会,各种传统风险与非传统风险交织叠加、易发多发,影响公共安全的因素日益增多,一些重特大典型突发事件呈现出新的复杂特征,对应急管理能力建设提出更高要求。而从现实实践来看,从应急预防到应急响应再到灾后恢复,科技的力量至关重要。只有不断运用科技创新手段,坚持需求引领、科技引领、创新引领,围绕实战、服务实战、保障实战,才能真正提升应急管理综合能力。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院总工程师、博士生导师黄全义认为,要针对应急管理基础性问题和共性技术,开展理论研究、灾害事故调查研究和技术研发,为安全生产监管监察、防灾减灾救灾等提供理论支撑。针对应急管理的重大科技需求,开展综合应急、城市安全、自然灾害、危化安全等领域重特大灾害事故防控的科技攻关,为应急管理部门在生产安全保障、防灾减灾救灾等方面提供技术支撑。开展应急管理科技综合应用示范,为全国应急管理能力提升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运用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信息化技术,提高重大风险感知的灵敏度、风险研判的准确度和应急反应的及时度,逐步实现风险监测预警、应急指挥保障、智能决策支持、公众自救互救和舆情引导等应急管理能力的快速提升。

国际应急管理学会中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兼职教授柴俊勇认为,在全力推进城市安全发展,提升城市应急管理能力的过程中,坚持互联共享,充分促进信息资源高效利用是关键。要一手抓数据归集共享,一手抓数据高效利用,以“共享为原则,不共享为例外”,推动各部门多个系统的管理信息“全域共享”,实现信息“全程跑通”。同时建设“城市大脑”,聚焦城市管理难点,梳理应用场景,不断加强数据的挖掘、筛选、加工、整合、分析,让归集的数据“活”起来,主动发现城市管理问题,助推城市精细化管理能力提升。

加强风险防范防控能力

事实上,在整个“十三五”时期,我国的公共安全和防灾减灾整体成绩都是非常突出的,应对自然灾害和生产事故灾害能力不断提高,成功应对了一次次重大突发事件,有效化解了一个个重大安全风险。在这个实践过程中,我们的制度体系如群策群防体系等发挥了巨大优势。在未来,如何进一步加强自然灾害防范和应急处置能力呢?自然资源部地质灾害技术指导中心应急协调室主任、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陈红旗认为,无论是地震也好,山体崩塌也好,甚至洪灾、火灾,都是发生在地球表层环境。所以,要增加增强我们对地球科学的认知,尤其是要从系统的角度去认知地球系统科学,包括增加对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结构差异性的认识,这样可以更好地根据地域分异的自然规律采取相应的预防及处理措施。同时,科学技术的应用还要再进一步地走向基层,通过网格化管理,提高防控能力,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工作做实做细,才能推动具有中国特色的自然灾害群策群防体系走向现代化。

应急管理本质上是预防管理,核心就是坚持源头预防,关口前移,防范化解安全风险,关键就是常备不懈,充分准备,坚决打有准备之仗。黄全义认为,要高度警惕和防范灾害事故重大风险,做到风险早分析、早研判、早处置、早预防。并且通过开展全国性的灾害风险普查工作,摸清全国自然灾害风险隐患底数,查明重点地区抗灾能力,客观认识全国和各地区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水平,为中央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有效开展自然灾害防治工作、切实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权威的灾害风险信息和科学决策依据。柴俊勇谈到,要以社会凝聚力优化城市系统风险防范能力,有效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提升风险防控和隐患治理能力,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和安全能级。在增强“三个能力”上积极探索,即增强对群众需求和城市管理问题的感知能力、对城市运行趋势和问题演化的研判能力以及疑难问题的处置能力,形成“组织成体系、发现智能化、管理可闭环”的城市管理新模式。努力做到在思想上要超前、在准备上要提前、在时机上要抢前、在教训上要瞻前、在工作上要向前。务必做到决不能对风险来临缺乏应对举措,决不能把专家团队作为摆设,决不能好了伤疤忘了疼,决不能造成损失无人担当。

创新应急管理理念

在重特大灾害救援方面,不仅仅要有技术、方法、装备,同时我们的理念也要不断创新升级。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科技委主任、研究员曲国胜认为,在重大灾害情况下,我们进行紧急救援行动,但更为重要的是,灾前我们要做好应急准备,包括风险的监测和评估。这对于防范重大灾害非常关键。党的十九大通过的新党章明文规定,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陈红旗谈到,如果我们把这种生态保护的理念贯穿到防灾减灾过程中,通过运用国土空间规划的手段规避风险,就能更好地防范于未然,我们的应急防灾措施才会更加有效。

柴俊勇则提出,要坚持流程优化,完整构建城市管理闭环链条。技术应服务于管理需求,管理理念要跟上技术发展。不仅注重加大智能技术的运用,还要注重管理方式的转变、管理流程的优化。针对不同领域、不同问题,推动相关管理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联动处置、职能互补,逐个模块开展管理流程再造,构建事项智能发起、资源智能调度、过程智能监管、结果智能应用的工作链条,实现从“数据循环”到“管理闭环”的转变,从而使得城市管理更加科学高效,助推政府管理机制更新、能力更现代。

(人民论坛记者 张迪 整理)

责编/张尧 张忠华 美编/李祥峰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谢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