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贵州宣布紫云县、纳雍县等9个县退出贫困县序列,标志着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回顾脱贫攻坚伟大征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科学谋划、统筹推进,求真务实、真抓实干,走出了一条经实践检验行之有效的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创造了世界减贫史上的“中国奇迹”。在“两个五年”规划交替、“两个百年”任务交汇的关键节点上,要认真总结借鉴扶贫中凝结的经验智慧,重整行装再出发,在全面推进“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新征程上蹄疾步稳、再续新功。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坚持科学谋划、有序推进的战略布局
脱贫攻坚目标确立并实施以来,无论是立足当前,因势因时因地补齐“三农”领域突出短板;还是放眼长远,大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都是在科学规划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振兴中有序推进。如今,在取得贫困村全部脱贫摘帽成绩的同时,更要深刻认识到,相对贫困、相对落后、相对差距在我国依然长期存在,既不可“断崖式”的全面撤退,也要防止“跨越式”的一步登天,要广泛调查、深入研判、科学谋划,将扶贫工作模式由“重点攻坚”“集中作战”转变为常态化推进。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走过的每一个五年规划,都是一幅幅满载经济社会发展硕果的波澜壮阔的奋斗蓝图。辉煌“十三五”收官在即,壮阔“十四五”即将扬帆启航。要下好“先手棋”,加强战略布局、前瞻思考、全局谋划,聚焦老难题新挑战,准确把握“十四五”规划编制的总体要求、重要原则、方法路径,科学有序推进“十四五”时期发展的目标、思路、举措落地落实。
“脱贫攻坚是干出来的”——发扬真抓实干、砥砺奋进的拼搏精神
脱贫攻坚战是一场浩大的民生工程,是一项重大的政治责任,是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这也决定了脱贫攻坚战不是一跺脚、一冲锋就能打赢的。这张来之不易的脱贫“成绩单”,是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下,各地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取得的。特别是在脱贫攻坚的收官时期,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多地洪水灾害的考验,无数脱贫干部站在工作最前沿、冲在事业第一线,带领村民修路架桥、挖掘特色、技能培训、直播带货,成为脱贫攻坚中催人奋进的实干力量。风劲帆满图新志,砥砺奋进正当时。“十四五”规划宏伟蓝图已经绘就,更重要的是如何让蓝图变成现实,把愿景化为实景。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和一系列风险挑战,新时代党员干部要做善于斗争、攻坚克难的“猛将”“干将”,瞄准蓝图,压实责任,以“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愚公移山精神,扛重活、打硬仗,着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百尺竿头须进步”的工匠精神跨越沟沟坎坎、闯过重重难关,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推向深入。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树牢人民至上、群众主体的政绩观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打赢脱贫攻坚战,是时代给出的考题,作答成绩如何,应由人民评判。脱贫攻坚工作事关老百姓的根本利益,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完成的,而是始终瞄准脱贫目标不动摇、严格脱贫标准不降低、紧抓脱贫时间不延迟,紧盯教育、医疗、住房等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抓整改、补短板、强弱项,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掉一户、不落一人,老百姓获得了真真正正的实惠。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民心是最大的政治,群众满意度始终是衡量党和国家各项工作成效的标准和落脚点。“十四五”规划编制涉及经济和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要充分尊重和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将群众意见作为任务规划推进的一面“镜子”,将群众满意程度、需求实现力度作为考核评估干部工作成效的重要指标。同时,在各项目标任务推进过程中,充分凝聚群众智慧,开门问策、集思广益,不断提高和完善规划精细化水平,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作者:王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