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新思想 > 权威解读 > 正文

【学者纵论】新征程上现代化的深刻内涵(2)

——现代化的基本格局、演进历程、基本脉络、核心目标

在我国现代化的长征路上,除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还先后形成了“两步走”战略、“三步走”战略等多个战略安排

主持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现代化的奋进路程上,都提出过哪些战略安排?

胡伟:实现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为实现民族复兴而梦寐以求的美好向往,也是中国共产党跨越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历史阶段一以贯之的追求和信念,凝聚着党的历代领导集体的心血和智慧。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现代化的长征路上,除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还先后形成了“两步走”战略、“三步走”战略以及“两个十五年”战略安排。

1964年,党中央提出“在一个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的强国”的奋斗目标和“两步走”战略设计:第一步,在1980年以前,用15年时间建成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在20世纪内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我国国民经济走在世界的前列。1975年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周恩来总理重申了这一战略目标。

1987年,邓小平同志明确提出了“三步走”的战略构想,党的十三大对这一构想进行了确认:“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这个任务已经基本实现;第二步,到本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下个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到了新世纪之交,“三步走”战略的前两步目标即将实现之际,如何对第三步长达50年的现代化进程进行分步骤的战略设计,成为一个亟待破解的新课题。为此,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将“三步走”战略中的第三步细化为:“展望下世纪,我们的目标是,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十年的努力,到建党一百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世纪中叶建国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由此,十五大提出了新的“三步走”战略,将2010年、2020年和2050年作为三个关键的时间节点,并形成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概括。

进入新时代,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即将完成之际,如何根据新的历史背景进行新的战略部署成为新的时代课题。为此,党的十九大形成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两个十五年”战略安排:第一个阶段,从二○二○年到二○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二○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小康社会、全面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和全面实现现代化四个阶段的演进,体现了中国现代化由点到面、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深刻变化

主持人:从提出现代化目标,到具体细化为小康社会、全面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和全面实现现代化的目标,我国现代化的演进历程说明了什么?

胡伟:小康社会、全面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和全面实现现代化,这四个阶段现代化的演进,不是单纯经济体量上的扩张,而是从物质文明向社会全面进步的转变,体现了中国现代化由点到面、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深刻变化。

主持人:这一深刻变化,最初体现在哪里?

胡伟:这一变化,最初体现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提出上。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综观全局,二十一世纪头二十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根据十五大提出的到二〇一〇年、建党一百年和新中国成立一百年的发展目标,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这“六个更加”意味着在现代化建设的理念上,不再只关注经济增长的单一目标,而是现代化的全面进步。

2012年党的十八大进一步确立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这一总体布局的重大意义,在于它不仅是中国现代化建设从“一维”到“五维”量的增加,而且是对中国现代化道路进行了质的规定。党的十八大报告把“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正式提升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范畴。这五个方面,体现了中国发展与进步的现代化方向和性质。

党的十九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十四五”规划建议和2035年现代化远景目标,拉开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大幕。

中国现代化大格局的精髓,在于全面性、系统性和综合性

主持人:历经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现代化的基本格局怎样了?

胡伟:如果说现代化建设的四个阶段构成了我国现代化的“历时性”,那么“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则构成了我国现代化的“共时性”,两者一起塑造了中国现代化的大格局,其精髓就在于全面性、系统性和综合性。早在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就指出:“为了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任务很多,需要做的事情很多,各种任务之间又有相互依存的关系,如像经济与教育、科学,经济与政治、法律等等,都有相互依存的关系,不能顾此失彼。”

进入新时代,习近平同志进一步强调:“要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协调发展。”尤其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中国现代化的新标杆,使新征程上的现代化具有了更深刻的内涵。

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十四五”规划建议和2035年现代化远景目标,就充分展现了这种系统性和深刻性,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方方面面,体现了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的全面进步,反映了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中国社会的深刻变革。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责任编辑:焦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