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最后冲刺阶段,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与多重发展压力,辩证思维有助于科学分析复杂形势,把握正确前进方向,发掘新的发展机遇。我们要科学运用辩证思维,用辩证、长远、全面的眼光看待形势变化,科学把握原则与灵活、当前与长远、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确保如期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胜利。
【关键词】辩证思维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脱贫攻坚 冲刺期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
辩证思维是以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为认识基础,在实践中洞察事物发展规律、处理各种复杂矛盾的科学思维方式,是马克思主义思维方法的精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学习掌握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提高驾驭复杂局面、处理复杂问题的本领”。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冲刺期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越是处于复杂形势和多重压力之下,越是要保持清醒头脑,科学把握复杂形势中的多重辩证关系,明确对策思路,确保如期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胜利。
在把握原则性与灵活性的辩证关系中守正创新
唯物辩证法揭示了矛盾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要求我们既要紧密围绕决定事物性质的根本性、原则性问题开展工作,也要根据不同阶段的不同特点灵活应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原则性是灵活性的基础,一味追求灵活而忽视原则,将使事物发展方向偏离,走上“歪路”“邪路”;而若缺少实事求是的灵活施策,原则性将成为僵化的教条,同样阻碍发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冲刺期必须要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统一,在原则之下根据当前阶段的新情况、新问题,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地调整工作部署。
保持战略定力,坚持工作原则。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面对不断出现的不确定性事件,首先,要静心判断当前局势。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进一步凸显,市场经济的体制机制不断完善,治理效能不断提高,雄厚的物质基础、丰富的人力资源、广阔的市场规模优势等决定了经济社会发展长期趋势和短期走向的主要因素均没有发生改变。因此,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仍然具备坚实基础和有利条件。我们只有具备“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战略定力,保持我国既定战略和重大政策方针的连续性、稳定性,才能不自乱阵脚、在已有的成绩基础上逆势而上。其次,要防止因过度灵活而损害基本原则。面对今年的困难形势,有人提出可以适当放宽小康建设标准来确保任务的实现,这可以说是一种“机会主义”抬头的表现。我们需要认真防范可能出现的“数字小康”的政绩工程、形式主义,坚决摒弃破坏长远发展根基的短期化行为。将高质量发展与全面小康建设、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机结合,平衡、协调、可持续地实现全面小康,这才是经得起人民检验、历史考验的全面小康。
分析客观形势,科学灵活施策。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分析研判各领域、各区域存在的问题、可能的风险,避免因陷入“教条主义”而失去灵活施策的发展空间。首先,灵活施策就是要积极地化危为机。危与机相辅相成,新冠肺炎疫情和国际经贸摩擦给我国产业发展带来压力的同时,也为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机遇,疫情影响下在线消费、智慧零售、医疗健康等新兴高技术产业展现出巨大成长动能。应利用此次契机,继续破除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推动企业以市场为导向,把握市场需求的新机遇,主动“换道”加速;以技术创新为动力,打响“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推进企业新旧动能转换,提升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能力。这便是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的实践意义。其次,灵活施策是有原则的、实事求是的灵活。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没有设置具体的GDP增长目标,并非说明可以自我放松要求、放缓经济增长,而是灵活施策、守正创新的鲜活体现:一方面坚持工作的基本原则,明确要在今年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将GDP增长目标的相关内容融入其他发展指标中;另一方面,不设置全年经济增速具体目标,为进一步产业转型升级、经济更高质量发展创造了灵活的伸缩空间。
在统筹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中完成目标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强调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要善于从联系中把握事物本质,处理好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统筹兼顾、综合平衡,突出重点、带动全局,有的时候要抓大放小、以大兼小,有的时候又要以小带大、小中见大,形象地说,就是要十个指头弹钢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冲刺期,一方面,要统筹全面小康建设的大局,做好整体规划、统筹推进,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一个根本性、整体性的目标来考虑;另一方面,也要注重牵住“牛鼻子”,积极发挥全面小康建设中的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在其中的决定性作用,实现整体与部分的相互促进。
着眼整体,统筹全面小康建设的大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在于“全面”。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样一项整体性系统工程,首先要从整体出发,进一步发挥我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充分利用已取得的厚实发展基础,统筹各方面的发展需要,深化最后冲刺阶段的东西部合作帮扶、中央单位定点帮扶,推动东部地区人才、资金、技术向西部地区投入,带动全社会共同参与冲刺小康,以政府力量加上社会资源投入,形成政府和社会的合力。其次,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冲刺期,更要注意防范可能阻断或迟滞全面小康最后冲刺的全局性、系统性风险。既不可把影响整体的倾向性问题当作一般问题来应对,使局部风险演变为系统风险,也不能把特殊的某个具体问题作为整体性问题来处理。就当前来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就是这样的全局性、系统性风险。一方面,需要加快补齐短板,提高重大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另一方面,在陆续出台鼓励政策的同时也要严加防范多种刺激经济政策下的经济局部过热,坚决避免大水漫灌式的经济扩张政策,坚决避免再次走上粗放式投资拉动的老路。
把握重点,以局部突破带动全局发展。根据整体与部分的辩证思维方法,在统筹兼顾、整体推进的同时,要善于以重点部分突破带动整体发展。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需要攻克全面小康建设中的重点地区和困难人群。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贫困人口脱贫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在全国范围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贫困人口从2012年底的9899万人减至2019年底的551万人,连续7年年均减贫人口1000万以上,对世界减贫贡献率超过70%。2020年初,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对2019年底未摘帽的52个贫困县实施挂牌督战。11月23日,贵州省宣布剩余的9个贫困县退出贫困县序列,至此,全国52个挂牌督战县经过省级专项评估检查,已由各省级人民政府全部宣布退出。加上2016—2019年已脱贫摘帽的780个贫困县,我国832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打赢脱贫攻坚战后,接续推动脱贫摘帽地区乡村全面振兴,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活改善。
在立足当前与长远的辩证关系中谋划未来
当前与长远是辩证统一关系,二者相互支撑。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直接决定未来长远的发展形势与目标安排,长远目标又为当前的发展明晰方向。这要求我们既要紧盯当下问题,为长远的斗争目标奠定战略基础,也要着眼于长远,以长远目标引领当下发展。党的十九大对“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作出了战略部署,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全面小康建设越是接近目标,面临的问题就越复杂,潜在的风险也越大。冲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既要克服当下的困难与挑战,也要着眼之后可能出现的新问题。
正视当前,勇于攻坚克难。当前,我国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关键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相互交织,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突出,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疫情乌云密布,经济深度分化调整,逆全球化、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大国博弈错综复杂,给我国短期发展增加外部不确定性。我们要认真分析研判当前形势,增强决战决胜信心,以最后冲刺的劲头和勇于担当的精神,直面当下的困难与挑战。就当前来说,关键任务是在疫情防控特殊要求和全球贸易衰退情况下,保质保量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要继续严格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严加防范外来输入性疫情对国内经济社会秩序稳定的威胁,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第二,抓好国内经济社会发展,做好未来一段时期内应对外部政治经济环境趋于不利局面的思想和工作准备,着力完善国内产业链条,通过促进要素在国内的自由流动来塑造国内统一大市场,确保消费市场的持续扩大与消费持续升级,从而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以自主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的不确定性,为我国未来长期发展筑牢基础。
着眼长远,厚植发展根基。“风物长宜放眼量”,我们不但要着力解决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还要把眼光放长远,加大力度去攻克那些长远的、根本性的困难,为长期可持续发展奠定战略基础。从长期来看,全球治理体系深刻变革,国际力量对比正趋向平衡,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总体上朝着有利于维持世界和平与发展大局的方向前进,长期和平发展的主题与趋势没有改变。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我们还要积极面对接下来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阶段,这与“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高度衔接,也对未来的“基本现代化”和“全面现代化”起到布阵筑基作用。第一,要以“十四五”规划编制为统揽和引领,以我国经济长期稳健发展为基本目标,根据相对贫困的特点优化政策,聚焦于建立消弭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将提升防范并阻断脱贫人员返贫作为长期任务,在新的更高的起点上持续提升全面小康建设水平。第二,以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助推国内国际双循环。推动构建经济发展“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新发展格局”不能片面理解为是国内封闭运行的“单循环”。我们不仅要聚焦于畅通、做大“国内大循环”,还要以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继续参与全球经贸合作,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使两个市场在经贸合作共同得到发展,这也是在长远角度上提高我国政治、经济国际地位的必然之举。
在国内外形势发生深刻变化和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推进的历史新方位下,辩证思维的运用为我们正确处理当前全面小康建设最后冲刺期和未来“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中各种重大问题、重大矛盾提供了方法论指导。危与机总是并存,我们坚持用辩证的思维把握原则与灵活、当前与长远、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努力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定能克服国内外不利影响,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作者分别为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副教授;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注:本文系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研究中心(福建师范大学)课题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①李程骅:《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南京社会科学》,2015年第12期。
②唐任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的民生发展:问题、思路与对策》,《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20年第14期。
责编/李丹妮(见习) 美编/杨玲玲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