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发挥国有经济战略支撑作用。”发挥国有经济战略支撑作用,是党和国家赋予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的神圣使命与光荣任务。
在全面落实国家战略、服务新发展格局上发挥战略支撑作用
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用“六种力量”对国有企业作出新的历史定位。全面落实国家重大战略部署,是国有企业充分彰显“六种力量”的责任担当。当前要落实国家产业政策和重点产业布局调整总体要求,全面投身科技强国、制造强国、交通强国、海洋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美丽中国等战略部署,推动国家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的提升。优化地域区域空间分布,按照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现代化的整体要求,聚焦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雄安新区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海南自贸区建设等重大战略,在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中奋发有为。
服务新发展格局。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是对“十四五”和未来更长时期我国经济发展战略、路径作出的重大调整完善,是着眼于我国长远发展和长治久安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对于我国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对于促进世界经济繁荣,都会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国有企业在推动国际循环的同时,要主动适应变化,努力攻坚克难,提升自主性、可持续性、发展韧性,更好服务于畅通国内大循环。
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当前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但是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国有企业需要以更加昂扬进取的姿态推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实现高质量引进来和高水平走出去,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深化国际产能合作等方面发挥龙头作用,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国有企业要继续坚持对标世界先进企业,在与跨国公司同台竞技中锻造核心竞争力,在与世界一流企业竞争合作中打造世界一流企业。
在持续向重要行业、关键领域、重点基础设施集中上发挥战略支撑作用
积极发展先进制造业和实体经济。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财富之源。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一个国家一定要有正确的战略选择,我国是个大国,必须发展实体经济,不断推进工业现代化、提高制造业水平,不能脱实向虚。国有企业主要分布在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要继续坚持聚焦主责主业,发展实体经济,心无旁骛地做主业,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国有企业还要加快弥补公共安全、生态环保、物资储备、防灾减灾、供应保障等领域短板,提升公共服务和应急保障能力。
构架安全可靠创新的产业链供应链。近年来国际经济政治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对全球产业链造成极大影响。这让我们进一步看到我国产业链面对的挑战,也充分认识到产业链安全的极端重要性。国有企业要坚持自主可控、安全高效,补齐产业链供应链短板,锻造产业链供应链长板,打造新兴产业链,推动全产业链优化升级,确保形成更具创新力、更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当前要加快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加大重要产品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多元化,加强国际产业合作,形成具有更强创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企业是构建产业链供应链的微观主体,企业强产业链才能强。国有企业必须整合创新资源和要素,持续打造成为产业链“链主”,带动支持中小企业打造产业链重要节点。
构建完备高效安全智能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石,具有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作用。构建现代化的基础设施体系,有利于支撑新发展格局,全面提升国家竞争力和总体安全水平。国有企业是基础设施建设的主导性力量。当前要聚焦系统完备、高效实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整体要求。一是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完善综合运输大通道、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网络,加快城市群和都市圈轨道交通网络化,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形成一体化发展和衔接协同;二是推进能源革命,加强油气开发、储备、运输,建设智慧能源系统,优化电力生产和输送通道布局,既推动形成能源多元化供应体系,又形成合理的能源消费结构;三是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水资源优化配置和水旱灾害防御能力,统筹建设江河湖海基础设施工程。
重大项目建设再立新功。长期以来,国企央企始终是国家重大工程建设的主力军,三峡工程、青藏铁路、京沪高铁、港珠澳大桥等重大工程既发挥了重大作用,也成为国家名片。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实施川藏铁路、西部陆海新通道、国家水网、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开发、星际探测、北斗产业化等重大工程,推进重大科研设施、重大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公共卫生应急保障、重大引调水、防洪减灾、送电输气、沿边沿江沿海交通等一批强基础、增功能、利长远的重大项目建设。确保优质高效完成这些重大工程建设,国有企业义不容辞、责无旁贷,既要持续发挥主力军作用保证工程建设,又要持续推动行业技术升级提升工程质量。
在向前瞻性、战略性产业集中上发挥战略支撑作用
加快资源向新兴产业转移。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在加速演变,其中新的科学领域不断取得重大原创性突破,颠覆性技术不断涌现,带动新一轮产业革命不断向前推进,创造出新产业新业态。这要求国有企业以只争朝夕的姿态牢牢掌握创新主动权和发展主动权,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主攻方向,加快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产业,加快做大做强战略性新兴产业。面对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国有企业必须聚集核心资源进行产业布局,通过技术创新引领产业升级,实施一批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确保国家安全以及具有行业影响力、带动力的重大项目,着力突破重点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形成行业的全球竞争优势。
瞄准前沿领域。按照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的部署和要求,国有企业必须瞄准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生命健康、脑科学、生物育种、空天科技、深地深海等前沿领域,实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强化人财物等要素的一体化配置,打造高效科技攻关体系,勇于领跑敢于领跑,换道超车,构筑发展新优势。
加快进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十四五”时期是全球新型基础设施大建设大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传统基础设施和新型基础设施统合发展的关键期。国有企业要在传统基础设施基础上积极投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同交通、能源、通信、水利、城市等产业深度融合。
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科技自立自强上发挥战略支撑作用
做科技自立自强的骨干。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国有企业必须不断提升创新能力,增强核心竞争力,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为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突破“卡脖子”技术提供不竭动力。要按照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的要求,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举国体制,持续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更加主动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持续发挥国有企业引领支撑作用,支持创新型中小微企业成长为创新重要发源地,加强共性技术平台建设,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
着力加大科研投入。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源头在基础研究。我国要缩小与科技强国的差距,培育出强大的创新能力,就必须在基础研究方面加大投入。虽然我国企业创新能力取得长足进步,但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一方面,科技投入整体比例偏低;另一方面,基础研究投入较低。要培育强大创新能力,必须持续加强科技投入尤其是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切实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激发组织和人员的创新积极性。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而要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就必须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一方面,要激发国有企业的创新积极性。倡导国有企业创新文化,强化知识产权意识,保护创新成果;完善创新基础设施和健全创新系统,营造良好创新环境;进一步加大企业研发投入,稳步提升研发投入比。另一方面,要调动个人的创新积极性和潜能。创新人才培养、引进、保留、使用的体制机制和政策制度,提供更加开放的国际高端人才引进和集聚制度与政策,强化激励,用好人才,使发明者、创新者能够合理分享创新收益,从而充分调动各类人员的创新积极性和潜能,更充分地满足社会创新需求。
大力培育和弘扬企业家精神。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企业家的创新活动是推动企业创新发展的关键。优秀的国有企业家需要有“修身、齐家、治企、富天下”的理想情怀,有敢于冒险的勇气,有求新求变的好奇,有追求成功的激情,有争创一流的豪迈气概。还要培育国际视野,思考问题、作出决策要胸怀世界、面向国际,要拓宽眼界,不单要了解本行业、本领域的前沿信息,更要对产业链供应链及其他相关产业、世界经济发展态势有更为全面深刻的认知与把握。
(作者系中国通号集团党委副书记、执行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