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海盐县坚持以最高标准、最严要求、最硬举措抓好中央和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深入开展生态环境问题“大排查、大曝光、大整治”行动,抓好生态建设和修复,加大环境污染治理力度,构筑起经济发展的绿色屏障。
【关键词】“两山”理论 县域绿色发展 海盐县【中图分类号】D60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海盐县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定“工业强县、生态立县、文旅兴县”战略不动摇,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坚持不懈走绿色发展之路,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实现了生态环境持续改善。2013年以来已连续5年获评浙江省工业强县称号,连续3年列入全省前十行列,人均GDP等经济指标位居嘉兴全市前列,空气优良率、水环境质量等主要环保指标也领跑全市,先后获评国家级生态县、园林县城、生态示范区以及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等称号。
始终坚持生态优先不动摇,突出抓环境建设
树导向,形成工作自觉。增强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加大制度创新力度,构建更加完备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推动形成全社会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行动自觉。明标准,早在2016年即发布了全国首个县域绿色发展评价地方标准《县域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以标准化的指标对全县的绿色生产、绿色生活、绿色生态进行评价分析,衡量指导全县绿色发展。定责任,构建起覆盖全县域、县镇村联动的河长、滩长、路长工作机制,明确并细化工作职责与内容,落实抓好每一个区块的环境建设。强监督,率先在全市成立镇(街道)生态办,建立县镇两级生态环境状况报告制度,把环境保护目标完成及生态环境改善情况纳入县镇两级人大审议事项;自2015年以来,每年发布《环境状况白皮书》,主动向社会公布环境状况,接受群众监督;同时,在全省率先设立检察院驻环保局联络室,开展检察监督,推进环保公益诉讼工作。
强整治,回应群众关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解决突出环境问题作为民生优先领域,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让天蓝水澈、土净田洁成为海盐的生态底色。在治水上,对来自工业、农业、生活的主要污染源采取全方位的封堵措施,开展了工业企业污水全入网、城镇雨污分流全改造、农村生活污水全治理、生猪养殖全整治等专项行动。在治气上,重点抓好企业臭气治理的同时,同步推进工地少扬尘、餐饮油烟和烟花爆竹禁售禁放等重点工作。在治废上,扎实开展垃圾减量分类行动,目前已实现农村和城市垃圾分类全覆盖。同时,坚持以最高标准、最严要求、最硬举措抓好中央和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深入开展生态环境问题“大排查、大曝光、大整治”行动,加强环境突出问题整改,消除生态环境隐患。
补短板,完善基础设施。加大环保领域投资力度,着力补齐县域生态环保领域基础设施短板。自2017年启动“五废共治”三年行动计划以来,海盐县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工业固废、建筑垃圾、餐厨垃圾等四类共10大项目建设。另外,根据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形势,及早谋划启动了新的城乡污水处理厂和建筑垃圾处理项目,两个项目都于去年投入使用。因地制宜多种方式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并注重抓好后期的运维管理,全县行政村覆盖率达100%,农户受益率达到86.3%。
始终坚持绿色发展不动摇,突出抓转型升级
完善平台体系。强化“三线一单”硬约束,即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优化全县生产力布局,构建更具竞争力的发展平台体系,支撑县域经济转型升级。开展镇(街道)工业园区优化提升攻坚行动,按照优化整合、控制退出等不同类型,通过完善利益分享机制、要素保障机制和差别化考核机制,加快打造万亩千亿发展大平台。坚决摒弃村村点火、户户冒烟传统发展思维,以“两创中心”建设为抓手,加快小微企业退散进集步伐。
完善产业体系。以新发展理念指导“工业强县”建设,坚持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双轮驱动”。经过10年的发展“415工程”已成为海盐县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4月15日也成为海盐县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工业节日,基本形成了以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及环保、电子信息(数字经济)等五大新兴产业为引领,以高端紧固件、绿色纸业等四大传统产业为基础,以科技研发等生产性服务业为支撑的产业集群发展态势。2019年全县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为76.2%和48.6%,新旧动能转换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初见成效。大力实施企业高质量发展“雄鹰计划”,大力支持企业开展技改、股改、上市工作,分类推进企业主体提质升级,积极培育百亿级市场主体、行业领军企业和隐形冠军企业。
完善政策体系。坚持破立并举,不断深化“亩均论英雄”、企业绩效评价、“标准地”出让等改革举措,加快构建“市场有效、政府有为、企业有利”的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以资源要素科学合理配置来推动和保障绿色发展。下大决心腾退,坚决打破影响发展的坛坛罐罐,动真碰硬整治“低散乱污”企业,持续推进退低进高、退散进集、退陈出新。去年以来,在进一步巩固“四无”企业腾退整治成果的基础上,推动紧固件、造纸、印染等传统行业改造提升,整治“低散乱污”企业2898家,获评全省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成效明显县。我们下大力气招引,充分发挥地处长三角核心区的区位优势,落实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首位战略,加大接沪连杭融嘉力度,积极招引高新技术、高端装备制造、高质量外资等优质项目。坚持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整合全县工业发展基金,支持企业开展科技创新,重点扶持创新人才和创新项目。近年来,海盐县已有3家企业的科技项目获得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始终坚持共建共享不动摇,突出抓群众参与
开展全域大整治。以建设全域大花园为主线,统筹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美丽城镇、美丽乡村建设等,构建城乡一体的生态环境大整治局面。在城市建设上,以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为总纲,开展城市开发建设行动,推进老旧小区和城市主干道路改造提升、河道整治、城市绿化等重点工作。进一步巩固美丽建设成果,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面推进农村污水革命、厕所革命、垃圾革命以及生态治理和修复,受益农户4.5万户。大力实施美丽经济培育行动,串点成线打造绿野仙踪风情线,目前已获评省A级景区村庄35个,打造了4条精品旅游线,乡村正由一个个“盆景”转化为一片片“风景”。
推动全员齐参与。注重党员干部带头,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引领广大群众积极主动参与,多方汇集力量,共同助力生态环境建设。一方面,推动干部走下去,领着群众干。在农村,通过深化完善万个党群中心户建设,建立起村(社区)-网格-微网格-楼道长(中心户)-户五级治理体系和“一长五员”治理机制,指导和帮助群众推进三改一拆、五水共治、“低散乱污”企业整治、美丽乡村建设等工作。在城市,组织社区万名党员干部进楼包户担任红色楼道长,群团组织每年动员志愿者5万人以上,组织开展环境整治、垃圾分类等活动。另一方面,推动人人有责任,群众跟着干。在农村,把环境保护写入村规民约,将环境整治、生猪退养、五水共治、垃圾分类、美丽乡村建设事项等列入村民日常议事内容,形成了群众自我协商,自我管理,自我实施,自我监督的长效机制。在城市,创新推出家园卡,用言行量化积分、以积分兑换服务,极大调动了群众参与公共事务的积极性,形成“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良好氛围。
(作者为中共浙江省海盐县委书记)
责编/赵博艺 美编/杨玲玲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