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之治@文化解码】
主讲人:王东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处理“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是我们党治国理政一个绕不开的问题
“四个自信”当中,文化自信是最根本的自信,文化问题是治国理政的一个根本问题。近代以来,每一次大的社会转型甚至社会进步都会出现文化选择和走向问题。因此,怎样看待传统文化的价值,怎样处理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就成为我们社会前进、我们党治国理政一个绕不开的问题。
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延续五千多年并一以贯之,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我们有包容和谐、厚德载物、生生不息的哲学传统,儒道法等文化传统的交汇融合及其开放、转化,协和万邦、天下一家的精神等。这些文化基因经过几千年的历史传承和积淀,形成了我们今天治国理政重要的思想和智慧宝库。
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治国理政的战略高度,深刻阐述了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共产党、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等重大问题。应该说,这些问题既是推动中国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基本问题,也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实践中面临的重大时代课题。
道路的选择与文化传统密切相关
所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来建设社会主义。传统文化本身就是中国国情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丢掉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总结,那么中国特色也是无法存在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治理体系,是由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决定的,是由这个国家的人民决定的。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些论述,都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独特的文化传统、历史命运和基本国情依据,同时也阐明了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是优秀的历史文化的传承之路、复兴之路。所谓中国特色,主要源自中国独特的传统文化积淀。
从中国共产党近百年的奋斗史、中华人民共和国七十多年的发展史、我们改革开放40多年的跨越史,到我们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应该说这些历史都是人民书写的历史,是中华文化深厚的底蕴,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遗产、精神记忆和文化心理结构,是构成我们四个自信的基础。
从大的文明角度来讲,习近平总书记不是单讲中华文化、中华文明,而是从大的人类文明的角度来看问题,这更体现了博大精深的人文思想和人文关怀。中国共产党人从第一代领导集体开始,就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有着深刻的见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其中就包含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相互有机融合。形象来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让马克思主义说“中国话”,既要用马克思主义“化”中国,又要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这是一个大的历史观,首先是人类文明,接着才是我们中华文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社会主义的复兴,社会主义复兴是为全人类走出了一条不同于资本主义的道路,就是为全人类的文明指明了方向。这条道路被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并深爱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中国共产党在艰辛探索中找到了。从文明的传承性来看,这是中华民族从古到今对崇高社会理想孜孜以求的必然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