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社会治理 > 要闻聚焦 > 正文

坚持绿色发展 促进乡村振兴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绿色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必然选择。作为全国首批生态建设与保护示范区和全市乡村振兴综合试验示范区,重庆市南川区将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努力走出一条具有鲜明绿色导向的乡村全面振兴之路。

以田园美铸就生活美。千百年来,乡村都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根基和社会文明进步的本源。推动乡村生态振兴,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题中之义。要牢固树立绿色发展政绩观,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让乡村绿起来、美起来、富起来,成为人人向往的幸福家园。近年来,南川区坚持实施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突出抓好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持续护绿增绿,涵养绿水青山,全域森林覆盖率达到55%;积极构建“政府主导、村民参与”的人居环境整治模式,获评全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明显激励县;广泛开展绿色家庭、最美庭院等绿色生活创建活动,开设“绿色银行”,建立绿色行为积分兑换机制,引导形成崇尚绿色生活的文明新风尚。

以生态兴推动产业兴。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是产业振兴。良好生态环境是农村的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广袤的乡村就是巨大的绿色宝库。要正确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充分挖掘乡村生态价值,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让土地长出“金元宝”、生态变成“摇钱树”、乡村成为“聚宝盆”。近年来,南川区充分发挥空气富氧、土壤富硒、水源富锶优势,着力培育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生态经济体系,提高经济发展“含绿量”。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建设100万亩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持续扩大中药材、古树茶、方竹笋和南川米“3+1”特色产业品牌效应,培育壮大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集群,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通过生态产业化实现乡村自然资本增值;发挥“十二金钗大观园”乡村旅游品牌示范引领作用,打造多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推动乡村旅游发展。目前,全区民宿、农家乐数量超过500家,今年1月至11月,乡村旅游接待游客1321万人次,农民吃上了“生态饭”“旅游饭”。

以科技强支撑农业强。科技创新是乡村振兴的第一动力。当前,我国农业发展已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但农业农村科技供给水平还不能满足农业现代化发展需求。要全面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推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引导农业向绿色、优质、特色和品牌化方向发展。近年来,南川区坚持一手抓科技创新、一手抓推广服务,促进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出台“激励科技创新8条”等政策措施,依托星创天地、专家大院、科研院所、企业等科技平台开展研发和技术带动,推动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建成国家茶叶产业标准化示范区,攻克方竹笋保鲜加工等关键技术,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提高到60%;创新“互联网+绿色农业”模式,利用物联网技术打造智慧农业科技园,持续壮大农村电商,开展直播带货,让好生态变出好产品、好产品卖出好价钱;选派科技特派员常态化开展农技随访,推广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打通了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落地转化的“最后一公里”。

以政策好带动农村好。乡村振兴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完善绿色发展政策和制度体系,充分发挥政策的引领作用和制度管根本、管长远的作用,使农业农村发展更有保障、更可持续。近年来,南川区聚焦“人、地、钱”等关键要素,坚持问题导向,着力探索制定具有创新性、牵引性的政策机制,以改革精神解难题、破瓶颈,激起乡村振兴“一池活水”;健全绿色投入机制,坚持政府主导、多元投入、利益共享、责任共担,发挥涉农政策资金的引导作用和杠杆效应,集中投向绿色产业发展、生态保护与修复、人居环境整治等领域,有效解决了“钱从哪里来”的问题;通过配股分红、就近务工、配套服务等多种渠道,建立绿色产业与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探索“吸引人才到乡村创业10条”、民宿点征供地等政策,畅通城乡要素自由流动通道,引导城市资金、技术、信息、人才等上山下乡,激活沉睡的乡村资源;打破体制壁垒,从民营企业、社会组织等多元选派一批优秀人才担任乡村振兴示范村“第一书记”,让乡村成为干事创业的大舞台。(作者系中共重庆市南川区委书记)

[责任编辑:韩冰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