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海军 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导
新时代以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深化与发展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项长期历史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多次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行深刻阐释,推动了全社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识的不断深化。
深刻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重要价值。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同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概括作了新的提升,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习近平同志多次阐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我们国家、民族发展进步的重要性,指出“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是“一个国家的重要稳定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既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习近平同志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具有重要意义,要“确立反映全国各族人民共同认同的价值观‘最大公约数’,使全体人民同心同德、团结奋进,关乎国家前途命运,关乎人民幸福安康”。
重视学校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引导作用。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在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习近平同志重视高校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作用,要求人民教师“教书育人、立德树人”。2016年12月,习近平同志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强调“广大教师要用好课堂讲坛,用好校园阵地,用自己的行动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自己的学识、阅历、经验点燃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润物细无声地浸润学生们的心田”。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党内法规和国家法治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发挥好体制机制的规范约束作用,用制度推动核心价值观建设。习近平同志强调,“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要靠思想教育、实践养成,而且要用体制机制来保障”。2016年12月,中央印发《关于进一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的指导意见》,强调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升到法律制度层面。党的十九大通过的党章将“发扬社会主义新风尚,带头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党员权利加以强调。2018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写入宪法总纲,规定“国家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其上升到国家层面的价值追求。5月,中央印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立法修法规划》,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软性要求”转化为“刚性规范”的法治导向。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支撑
首先,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是治国理政的内在要求。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习近平同志在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上强调,“要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努力抢占价值体系的制髙点”,“如果我们的人民不能坚持在我国大地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道德价值,而不加区分、盲目地成为西方道德价值的应声虫,那就真正要提出我们的国家和民族会不会失去自己的精神独立性的问题了”。构建充分反映中国特色、民族特性、时代特征的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有效整合社会意识,是社会系统得以正常运转、社会秩序得以有效维护的重要途径,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
其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源泉,要利用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丰富思想道德资源,推动中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革命文化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光荣历史的见证,包含了体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价值目标的精神形态,应大力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有其独特价值体系,蕴含着关于国家、社会和个人层面丰富价值观念。习近平同志非常重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有益成果的吸收,强调要“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最后,加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创新对外话语表达方式和传播渠道,增强国际话语权。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当前我国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使我国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着空前复杂的情况,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不同文明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要加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加强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的提炼与阐释,拓展对外传播平台和载体,努力提高国际话语权,精心构建对外话语体系,增强对外话语的创造力、感召力、公信力,使当代中国价值观念走向世界,实现文化软实力提升“形于中”“发于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