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旨在化解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满足人民群众对优美环境的需要,既遵循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基本要义,又在具体的生态文明建设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体现出保护环境与社会发展相统一、系统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统一、立足国内与观照国际相统一的三重意蕴。
首先,环境保护与社会发展相统一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立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从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人与自然是以实践为纽带的互为对象性存在的统一体”这一基本观点出发,明确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的重要论断,体现了环境保护与社会发展相统一的生态文明建设立场。
人是依赖自然的“对象性的存在物”,自然界具有独立于人的优先性,自然是人类社会存在的根基,这是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逻辑起点。自然是人为了生存而必须与之进行物质交换的人的无机身体,“人只有凭借现实的、感性的对象才能表现自己的生命”。正是基于人是依赖自然的“对象性的存在物”这一前提,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指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并强调“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因此,我们要像“保护眼睛”“对待生命”一样对待自然,实现全社会范围内生产和生活方式的绿色环保,促进形成人、自然、社会有机统一的绿色发展格局,为人民群众及其子孙后代创造良好健康的生存环境。
在肯定自然对人的重要意义的同时,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又进一步指出人对自然的不可或缺性,“被抽象地理解的、自为的、被确定为与人分隔开来的自然界,对人来说也是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强调发展不能破坏生态环境是对的,但为了保护生态环境而不敢迈出发展步伐就有点绝对化了。”因此,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在持续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基础上,努力找出诱发生态危机的真正原因并加以克服,这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开展提供了学理支撑。
其次,系统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统一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方法。生态问题的产生,是地理历史、生态意识、生产方式、生活习惯等多种主客观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这就要求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联系的观点,科学系统地推进各项工作。同时,在众多生态问题中,存在着已经对人民群众生活造成较大影响且亟待解决的问题。这就需要遵循马克思主义矛盾特殊性原理,集中力量重点解决好环境保障难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如果种树的只管种树、治水的只管治水、护田的单纯护田,很容易顾此失彼,最终造成生态的系统性破坏”,“对山水林田湖进行统一保护、统一修复是十分必要的”。可见,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的系统推进。它不仅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谋划生态文明建设,注重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整体性和协同性;而且从自然资源的使用和补偿、生态系统的管理和维护、生态问题的干部追责等各个环节,制定和完善了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关政策法规,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系统化的制度保障。同时,它要求全面统筹国土、海洋、山林、湖泊、湿地、草原、水资源、空气等环境要素,系统推进生态治理,切实提高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效性。
除了系统性地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外,集中力量、重点突破、优先解决对人民群众生活造成影响的生态问题,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所蕴含的又一重要方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环境保护和治理要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为此,党和国家专门制定了防治大气、水及土壤污染的“大气十条”“水十条”“土十条”等环境治理政策,从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企业技术改造、控制各种污染来源、增加清洁能源供应、提高环保准入标准、建立监测预警应急体系等多个方面入手,着力推进大气、水及土壤污染治理,力求彻底解决影响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
最后,立足中国与观照世界相统一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视角。生态问题无国界,生态文明建设关乎整个人类社会的未来,任何一国都无法置身事外、独善其身,这是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在生态文明建设问题上的内在要求。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既立足于中国社会的生态文明建设,又观照世界各国的生态文明事业,彰显出马克思主义的全球视野和大国的责任担当。
立足于中国的现实国情,满足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价值旨归,也是新时代我们党的重要使命。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要清醒认识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环境污染的紧迫性和艰巨性,清醒认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此,我们要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优化体制机制、完善监管体系、加大整治力度,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突出的环境问题,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为人民群众提供最普惠的生态福祉。
参与国际环境治理、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指向。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并大力提倡参与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从“共商共建”原则出发,通过经验交流、人才培训、环保项目建设等,帮助许多国家和地区开展环境治理、建设生态文明,不断提升中国在全球生态文明体系中的影响力和话语权。同时,中国积极参与各类国际生态环境安全会议,勇于承担大国责任,持续引导国际生态秩序朝着合理方向转变,努力促进国际间的生态合作,从而营造清洁美丽的新世界。
(作者:刁龙,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