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人民论坛评论 > 正文

人民论坛网评 |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网评

2020年12月28日至29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议中强调,要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普及科学知识,推进农村移风易俗,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文化振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思想保障,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加强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地域广阔,人口最多,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将农民问题视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根本问题,坚持深入农村,重视教育农民,引导农民,组织农民,投身到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事业中去,这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农民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体,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数最多的基本依靠力量。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中国人民特别是中国农民的紧密团结,万众一心,共同奋斗。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增强农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从农村实际出发,以人为本,运用多种手段和方式稳步推进。

第一,健全领导体制,提供组织保障。加强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关键在领导。各级党委、政府必须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加强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健全领导体制,构建以党的领导为核心、各级政府组织引导推动、农村村委会及农民共同参与的精神文明组织体系;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贯彻“好干部”标准,选好农村基层干部,完善农村干部考核标准,将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情况作为重要考核指标;加强农村基层干部培训,充实教育培训内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作为农村基层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强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自觉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的培育和践行。

第二,转化传播方式,增强认知认同。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充分考虑农民的文化程度和认知水平,以适合农民的文化形式诠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善于利用农民喜闻乐见的通俗化、日常化语言,借用历史典故,努力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易记、易懂,便于农民理解。要注重传播方式的通俗化、生活化,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刻内涵的“普通话”转化为“地方话”,将“大主题”转化为“小故事”,把深刻的“大道理”寓于广大农民群众日常生活的经验和感悟之中,架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农民群众之间的双向桥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

第三,对接乡土文化,传承传统文化。中华文明根植于农耕文化,乡村是中华文明的基本载体。广大农村独具地方特色的乡土文化,不仅使中华民族得以薪火相传,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应遵循农村乡土文化发展的内在规律,深入挖掘乡土文化蕴含的优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加以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探寻核心价值观与乡土文化的结合点,充分展示农村乡土文化的魅力,在乡土文化中培植核心价值观,使核心价值观“生长枝条”。在农村,各地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民间传说等乡土教育资源非常丰富。加强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必须充分利用这些资源,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以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吸引力和向心力。

第四,抓住重点人群,注重引领带动。加强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既要推动农村人人参与,形成合力,又要抓住三类重点人群,以发挥引领、示范和带动作用。一是抓住农村党员干部,以良好的党风政风带动社会风气的好转。二是抓住农民企业家、农村道德模范、最美乡村医生、最美乡村教师等社会先进人物,注重引导,强化道德要求和社会责任感,发挥示范作用。三是抓住农村青少年。青少年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在形成,可塑性最强,加强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必须从小抓起,从青少年抓起。

第五,实施分类教育,增强实效性。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必须根据农村阶层结构复杂的情况,对不同层次教育对象实施不同的教育内容与方式。目前农民群众包括在外务工青壮年、留守老人妇女和儿童。青壮年劳动力一般都在外打工,只有逢年过节才回家;留守老人和妇女平时要从事农田耕作,以解决基本生活需要;留守儿童在农村上学。所以,构建农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机制,应根据农民基本情况实施分类教育制度。对外出务工的青壮年劳动力,应着重进行平等意识、市场意识、诚信意识、法律意识等方面的教育;对留守的老人妇女,应注重强化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乡规民约、生态文明、家庭孝道和新农村建设等方面的教育;对农村留守儿童,既要通过学校教育熟记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又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第六,开展实践活动,强化行为认同。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要注重实践养成,强化行为认同。要通过广泛开展道德实践活动,大力宣传先进典型,评选表彰道德模范,要不断从现实生活中发现、总结和提炼出崇德向善、催人奋进的典型人和典型事,用真实感人的典型报道鼓舞人、激励人、引导人;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学雷锋实践活动和各类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完善激励机制和政策法规保障机制,确保学雷锋和志愿服务活动进基层、进社区、进家庭;通过开展文明村镇、文明街道、文明家庭、文明村民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引导农民自觉摒弃旧思想、旧观念、旧习俗,创造新生活,逐步在农村形成健康文明、勤俭节约、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作者:张雅光 天津农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张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