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人民论坛评论 > 正文

人民论坛网评 | 用好考核“指挥棒” 激发干事“主引擎”

网评

立政之道,察吏为先。干部考核是检验干部干事创业成效的有效途径,也是选人用人的重要依据。干部考核是干部开展工作的指挥棒,尤其在广大基层干部眼里,“考什么”就决定了他们“干什么”,“怎么考”就左右着他们“怎么干”。考核指挥棒用得好,就能够充分调动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进一步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和活力;考核指挥棒用得差,就有可能挫伤干部工作激情,甚至会影响到一个地方的政治生态和经济发展生态。

要克服考核指标“简单趋同”,树立重实干的用人导向。当前,有的地方对干部考核,出现干部画像“千人一面”的现象,看似对干部整体评价很中肯,实际上只要具体到一个个体,就让人很难对其做出准确的评价。究期根源,很大程度上就在于考核评价指标出了问题。如果对所有干部的考核评价指标都进行“一刀切”,不管什么岗位、什么领域都一个模子刻到底,那么这样的考核当然难言精准,更不用说考核的针对性。选人用人是无声的导向,选用什么样的干部,关键要看其在实际工作中的表现和贡献,大力选拔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实绩突出的干部;同时,畅通“下”的渠道,对消极避事、畏缩避难、推诿避责的干部都要坚决处理、果断调整,推动能上能下成为常态,形成调整一个、教育一片、警示一批的震慑效应。

要克服考核方式“单一陈旧”,坚持多方位的考察干部。目前,考察手段主要是运用民主测评、民主推荐等传统手段,且民主测评常规内容为“德能勤绩廉学”等综合评价以及履职情况,并无“八小时以外综合表现”的测评项目,且测评均以正向测评为主,易导致考察的广度不够,容易产生知人不全、不深的问题。俗话说“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严防干部“带病提拔”,要把对干部的考察考核精力放在“平时”,通过谈心谈话、民主生活会、日常表现、群众反映等多种途径,经常性地了解干部,建立起全方位、多角度、多渠道的评价体系,保障考察考核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唯有此,才能把“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压力传递下去,把“能干事、会干事、干好事”的干部选拔出来,把“比、学、赶、超”的氛围营造起来。

要克服考核结果“束之高阁”,建立动真格的激励机制。随着干部考核评价手段的不断丰富完善,考核结果也日趋客观精准,但考核结果运用存在“重两头轻中间”“重褒奖轻惩戒”“重供给轻需求”失衡现象,从而影响了干部考核结果运用的质量和效率。干部考核评价是选拔任用、激励约束的先手棋,注重把考核结果运用作为一项制度挺在前面,将考核结果作为干部选拔任用、评先评优、问责追责的重要依据,对表现优异的干部要表彰奖励、提拔重用,对不担当不作为的干部要批评教育,督促整改,树立好干部干事创业的“风向标”,营造“尚实干、勇作为、敢担当”的良好氛围。

要克服考核任后“漠不关心”,延伸全周期的教育管理。近年来,有的对干部考前严之又严,考后日常监督管理产生了松懈麻痹思想,致使管理功能弱化,没有发挥好教育、监督干部的政治功能,导致部分干部提拔后没有激情和冲劲。要定准制度监督“戒尺”,注重在“常”和“长”上下功夫,真正让制度成为干部心中的“戒尺”,推动提醒、函询和诫勉工作常态化;搭建严管厚爱“桥梁”,开展及时性、经常性的谈心谈话活动,建立起经常沟通联系的桥梁,使干部及时受到组织上的关怀、帮助和教育,不断增强工作进取心和责任感;拉动干事创业“引擎”,教育引导干部把新岗位当作新起点、新责任、新考验,不断探索研究新时代干部监督管理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抓好干部经常性管理监督,把干部的精气神凝聚到干事创业上来。(作者:杨建朝)

[责任编辑:李一丹]
标签: 干部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