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之治@文化解码】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坚持以文化引领乡村振兴,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乡村文化生活,弘扬新风正气,擘画乡村文化振兴壮美蓝图。
在日前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普及科学知识,推进农村移风易俗,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振兴乡村文化有利于农民树立发展信心、激发精神活力,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站在新起点新征程上,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以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为载体,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繁荣发展乡村文化,提升乡村社会文明程度,打造乡村文明新面貌。
坚持教育引导,推进农村思想道德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要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在新时代,我们要将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与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有机统一、紧密结合,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农村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的解读,合理引导社会预期。广泛开展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完善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长效机制,深入开展“扫黄打非”“扫黑除恶”进基层,推动公正文明执法司法,彰显社会主流价值。
立足文化沃土,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立足乡村文明,深入挖掘农耕文化中蕴含的优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合理保护利用乡村传统文化,划定乡村建设的历史文化保护线,支持农村地区优秀戏曲曲艺、少数民族文化、民间文化等传承发展,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鼓励乡村史志修编。发展乡村特色文化产业,推动农村地区实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促进传统工艺提高品质、形成品牌、带动就业。推动传统文化资源和现代消费需求有效对接,推动文化、旅游和其他产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丰富乡村文化业态。
强化文化供给,丰富乡村文化生活。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建设,打通公共服务“最后一公里”,增加优秀乡村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活跃繁荣农村文化市场,推动文化安民乐民富民。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建立农民群众文化需求反馈机制,推动政府向社会购买公共服务,开展“菜单式”“订单式”服务。深入推进公共数字文化建设,利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农民便捷获取优质数字文化资源。鼓励文艺工作者推出反映农民生产生活尤其是乡村振兴实践的优秀文艺作品。推动全民阅读进家庭、进农村,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养。(作者:徐桂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