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之治@文化解码】
实现乡村有效治理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和基石,文化是乡村全面振兴的灵魂,要主动适应新时代新要求,多向着力,充分发挥文化在乡村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切实打牢乡村治理根基。
在融合上着力,提升乡村治理整体水平。一是坚持城市乡村联结。由于地缘条件等方面的影响,乡村文化建设水平比城镇低,呈现区域不平衡等特点,加之农村人口向城镇流动的加快,更是增加了乡村文化建设的难度。要进一步增强抓好农村文化建设的紧迫感和使命感,强化教育引导,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城镇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做实文化下乡,多形式促进城镇文化资源与乡村消费需求有效对接。二是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结合。落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发挥政治引领作用。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治理体系,构建多元共治的乡村治理格局。完善社区(村)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保障村民民主权利,发挥自治基础作用。完善乡村法律服务网络,完善扫黑除恶常态化机制,健全乡村法律援助机制,发挥法治保障作用。注重道德实践养成,倡导诚信道德规范,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村规民约等,发挥德治教化作用。三是坚持传统现代互融。保护好文化古迹、传统村落、民族村寨、传统建筑等,让历史记忆、地域特色等与现代文明、都市文化对接,在弘扬传统文化中注入现代元素,丰富乡村文化内涵。
在建设上着力,补齐乡村治理短板。一是加强乡村文化阵地建设。加大地方财政投入,引导城镇企业家、文化工作者、文化志愿者等投身乡村文化建设,因地制宜完善乡村文化设施条件,改变一些地方文化设施老旧落后的现状,保证日常文化活动有场所、文化学习有内容。办好农村书屋,购置对群众生产、生活指导性、实用性强的图书。深化文明村镇、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培育积极向上的农村文化心态,巩固农村思想文化阵地。二是加强乡村文化队伍建设。把繁荣乡村文化纳入各地党委、政府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抓,做到有人分管、有人具体抓。支持地方文艺剧团、演出队等建设,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使之成为弘扬时代新风、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力量。三是加强乡村文化产业建设。在保护的基础上开发乡村文化产业。根据各地文化资源、基础条件及市场前景等情况,适度推进自然景观与农耕文化、特色文化、民族文化等一体化发展,推动文化、旅游与乡村其他产业发展深度融合。注重典型引路,扶持文旅企业做大做强做优,带动农户特色经营服务。避免只讲经济效益不讲社会效益,严禁破坏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尊重群众意愿,尊重经济规律,不得强迫命令搞村庄合并、迁村腾地和村民搬迁。
在创新上着力,形成乡村治理特色。一是深化党建引领。在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中,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是根本和关键。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务必从党的领导抓起,以党的领导把方向。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建立健全以村党组织为领导、村民自治组织和村务监督组织为基础、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合作组织为纽带、其他经济社会组织为补充的村级组织体系,完善村级治理机制。要探索建立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干部常态化下沉社区(村)的有效途径,实现组织共建、活动共联、资源共享。二是激活“红色动能”。结合各地实际挖掘革命传统教育资源,建立红色教育基地,融入改革先锋、战疫、战贫、战洪等先进模范及其时代精神,激励奋进新征程,开创乡村治理新格局。建强战斗堡垒,选派乡镇党员干部或机关干部担任社区(村)党组织书记或“第一书记”。加强社区(村)物业党建联建,深化“红色物业”管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在社区(村)建设管理及物业服务中的引领作用。三是推进智能治理。推进“互联网+”综合服务,巩固和深化“放管服”改革成果,完善乡村“一网通办”“一网统管”,建立涵盖社保、综治、应急、救助等职责为一体的信息综合平台,切实提高乡村治理效能。加强农村互联网领域管理,引导村民依法依规用网,共享网络文化便捷。
(作者:黄园钧,湖北省荆州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