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人民论坛网·国家治理网> 前沿理论> 正文

深化科研工程化实践 引领建设全面创新生态

摘 要: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管理问题。对于重型燃气轮机这类大型技术系统而言,开发、建设和运营涉及多个行动主体,如何落地“科研工程化”来有效组织科研活动并协同多元主体联合攻关是中国重燃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科研工程化”是手段,但重要性并不亚于甚至超越目标;重型燃气轮机的开发不仅是技术问题,更需依靠管理创新。中国重燃在未来取得实效和成绩的意义和价值,不仅是技术突破,更重要的是在新时代背景下探索出面向技术突破的新管理模式。

关键词:重型燃气轮机 科研 工程化 工程管理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中国重燃创新提出“科研工程化”理念并积极开展实践探索。对于大型技术系统工程而言,科研活动需要一体化知识并高度依赖系统集成者的能力,如何落地“科研工程化”来有效组织科研活动并协同多元主体联合攻关是中国重燃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科研工程化”是手段,但重要性并不亚于甚至超越目标;重型燃气轮机的开发不仅是技术问题,更需依靠管理创新。

跨边界的组织设计是科研工程化实践的灵魂

重型燃气轮机是大型技术系统,开发、建设和运营涉及多个行动主体,组成系统的各种技术和亚系统之间存在高度的相互依赖性,难以等同模块化部件的集成设计,因此开发系统需要一体化知识并高度依赖系统集成者的能力。中国重燃担当着重型燃气轮机工程系统集成者的角色,如何设计有效的组织体系来确保工程参与者的知识协同和集成就是“科研工程化”实践的灵魂。

基于重型燃气轮机工程隶属于大型技术系统的基本认识,除了以“矩阵”和“项目”为抓手的组织创新,还需要重点考虑如何开展跨边界的组织设计,确保工程所必需的知识体系的完备性及一体化知识集成的有效性。具体而言,首先,可以从技术范围和产业价值链两个角度梳理重燃专项参与主体的范围和边界,明确需要联合谁以及谁是更有力的参与主体;其次,需要建设有效联动参与主体的治理体系,深刻认识重燃专项复杂属性,谋求联动机制创新,以中国重燃内部项目组织与外部参与主体之间的联动为主线形成协同集成能力,将技术研发与工程化应用有机统一起来,有效兼顾“科研工程化”的效率和效果;最后,需要强化中国重燃在这一系统中的集成角色和引领职能,进一步梳理和丰富“组织后台”的角色,承担系统领头羊、织网者、主导者的角色和引领整体设计、架构工程、资源保障的职能。

规避并应对创新孤岛现象是科研工程化实践的关键

在国内外诸多重大工程的组织实践中常出现创新孤岛现象,即因不同专业化主体间难以分享资源和知识和因重大工程不同阶段创新资源割裂而导致的系统割裂,具体来说可能表现为各自为政的本位主义或创新进度的步调紊乱。系统集成者主导的机制设计是规避并应对孤岛现象的办法之一,这一机制设计的核心在于消除参与主体间的事前信息不对称及事后资源不平衡的现象,解决参与主体的创新动力和创新激励问题。

突破可能存在的创新孤岛是“科研工程化”创新实践中的关键。对于技术复杂度高的科研项目的事前信息不对称现象,可以通过“设计—工程”的总招标方式联动参与主体,让各主体与系统集成者形成更加紧密的互动关系,降低因设计和工程“两张皮”、“交通警察各管一段”等问题诱发的创新孤岛现象。对于事后资源不平衡,可以通过在系统内引入竞争机制和准市场化机制来解决资源配置问题,还可以通过项目简报、成果内参、跨界交流等办法强化系统内参与主体之间的知识分享和合作意识,提高系统内部协同合作。

激活参与主体是科研工程化实践的保障

大型技术系统创新具有多主体、非线性、动态性、集成性等特征。依托顶层设计和组织主导,如何激活系统内参与主体博采众长是科研工程化实践的重要保障,实施的重点在于谋求创新生态系统中参与主体创新生态位和生态势的动态平衡和辩证统一。

创新生态系统可以自然演化,表现为创新生态位和创新生态势因市场力量而形成的动态变化和均衡;也可以设计演化,表现为以价值目标为导向的生态结构动态布局。中国重燃需重视设计演化的布局思路,在时空情境下审视重型燃气轮机工程在技术范围和产业价值链两个方面的规划组织,遵循“多、快、好、省”的战略布局思路。多,即参与主体的规模和多样性,这是由重型燃气轮机工程的复杂性决定的,有助于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和降低工程风险;快,即联动活动和行动速度快,这是由重型燃气轮机工程的客观属性决定的,有助于提高系统灵活性和实现技术落后30年的创新追赶;好,即联动活动和行动效果好,这是由重型燃气轮机工程的市场格局决定的,有助于产生差异化甚至实现对国际先进的超越竞争;省,即联动活动和行动的成本效率,这是由信息社会和数字经济的时代特征决定的,工业物联网、产业互联网等新兴技术有助于降低联动成本,集中力量办大事很可能进一步创新为集中力量高效办大事。中国重燃的“科研工程化”是对新型举国体制的新探索,对类似的大型技术系统管理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本文作者为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教授】

责编:郑涵予

声明:本文为《国家治理》周刊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国家治理周刊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luoting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