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人民论坛网·国家治理网> 前沿理论> 正文

“两个大局”背景下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点与难点

摘 要: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迎来了光明前景,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这大大动摇了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的全球霸权体系和以西方为中心的国际经济政治秩序。在统筹“两个大局”中把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点与难点,关键在于如何构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如何形成畅通高效的国内国际经济双循环。

关键词:两个大局 新发展格局 新发展理念

【中图分类号】F049 【文献标识码】A

当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个大局”相互交织、相互激荡、相互影响,给我国既带来重大战略机遇,也带来严峻风险挑战。面向新发展阶段,把握“两个大局”,党中央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我们要从大历史观来审视“两个大局”,探讨“两个大局”背景下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点与难点。

在大历史观中审视“两个大局”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历史的必然,需要在大历史观中加以审视。古代中国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但近代中国屡遭列强侵略,中华民族历经磨难,无数仁人志士奋起抗争。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前仆后继,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百年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已历经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三大里程碑,全球资本主义也从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演进为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两个大局”在时代的激荡中辩证发展。进入21世纪,一场堪比“1929年大萧条”的金融危机席卷整个西方世界,严重削弱了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的霸权根基。与此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迎来了光明前景,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马克思主义视域下人类解放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世界历史意义。它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但也不可避免地触及了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的霸权统治,大大动摇了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的全球霸权体系和以西方为中心的国际经济政治秩序,受到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的遏制。国际贸易战、科技霸凌主义、单边主义、“退群主义”、“甩锅主义”、逆全球化纷至沓来,却始终不能阻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愈来愈快的步伐。

近年来,在西方内部和西方主导的全球框架内,各种经济社会矛盾已难以掩饰、难以调和,正以前所未有的激烈方式集中爆发出来。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在全世界范围内大流行,中国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快速控制住疫情并成功实现经济正增长;而西方将“印钞机”优先于“呼吸机”,疫情愈演愈烈,政治乱象纷呈,一幕幕人间惨剧不断上演。这些都反映了在以人民为中心与以资本为中心的制度竞争中,国际力量对比发生近代以来最具革命性的积极变化。

在统筹“两个大局”中把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点和难点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在这个意义上,构建新发展格局科学回答了统筹“两个大局”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是“十四五”期间乃至更长时期内必须始终坚持、全力推进的战略部署。在“两个大局”背景下,构建新发展格局应从循环内容之“新”和循环方式之“新”入手,在以下重点和难点上下足功夫。

在循环内容上,如何构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现代化经济体系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社会主要矛盾的重大变化反映到经济领域,就是“十四五”期间我国要探索构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现代化经济体系。这个经济体系,既要超越以资本增值为唯一目标的模式,坚持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为基点,以生产使用价值为要点,以发展实体经济为重点,在传统消费饱和、生产资金过剩的条件下避免我国经济金融化趋向和企业脱实向虚倾向;又要超越满足人民物质文化需要的传统,坚持以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领域和环节为突破口,将更高水平、更高质量、更优条件的美好生活需要作为新的基点,整体上牵引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实现动态平衡和螺旋上升。

把握好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将扩大内需常态化制度化,推进收入分配改革,增加居民收入,充分挖掘和释放内需潜力,让内需成为拉动我国经济长期增长的主引擎。按照建设强大国内市场的要求,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不断扩大中等收入群体。通过加强需求侧管理,扩大居民消费,提升消费层次,避免浪费型消费、炫耀性消费。

把握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战略主线。深化“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改善企业的经营结构和财务结构。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积极培育各种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全面优化升级产业结构。面向需求侧的结构性变化,推进供给侧的结构性调整,增强供给体系的韧性,形成更高效率和更高质量的投入产出关系。

把握好自主创新这个战略手段。自主创新是实现满足人民物质文化需要向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跃升的关键。抓住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的机遇,坚持国家战略科技集体攻关,推进“揭榜挂帅”体制机制,以5G技术、智能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等为重点,在基础科技、应用科技、商业模式等层面构建创新链条,实现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的高度统一。

把握好农业这个“压舱石”。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农业是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内容和重要保障。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毫不动摇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建立中央和地方共同负责的粮食安全保障制度,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藏粮于民,保住粮食生产“命根子”,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在循环方式上,如何形成畅通高效的国内国际经济双循环

构建新发展格局,需要畅通高效的国内国际经济双循环。改革开放初期,为在国际市场上换取发展重工业所需的资金和技术,我国提出了以国际大循环带动国内循环的经济发展战略构想。40多年来,我国经济走过了“以外为主”“内外协调”的阶段,在“两个大局”背景下迈入了“以内为主”的新阶段。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不是不要国际循环,而是要把握好国内循环与国际循环在矛盾主次、时间先后上的辩证关系。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关键在于:第一,解决发展的不平衡。区域差距、城乡差距、行业差距等不平衡问题长期存在,客观上在东中西部之间、城市与乡村之间、各行业之间形成了发展“梯度”。以区域差距为例,西部地区既可通过接受来自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实现自身的产业升级,又可为“腾笼换鸟”后的东部地区发展更高等级产业提供市场,由此形成东西部经济的互促型升级。一旦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环节分布在不同空间,更可形成以国内循环为基础的社会大分工。第二,降低循环的成本。大力推进高速铁路、特高压、大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服务国内大循环的基础设施体系,降低物资流通、能源输送、数据传输等的运输成本。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加强法治建设,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降低循环中商品和服务的交易费用,增进国内大循环的法律保障。第三,完善循环的渠道。推动新一轮流通革命,以现代综合运输体系、现代商贸流通体系、社会信用体系、支付结算体系为重点,全方位加快现代流通体系建设,以运输和征信为支撑,形成商品与金融的顺畅循环。

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关键在于:第一,以国际循环促进国内循环。通过高水平对外开放,以国际循环提升国内大循环效率和水平,改善我国生产要素质量和配置水平,推动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第二,以国内循环吸引国际循环。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国内循环越顺畅,越能形成对全球资源要素的引力场,越有利于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越有利于形成参与国际竞争和合作新优势”。第三,国内循环向国际循环拓展。在“两个大局”背景下,国内循环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就要向国际循环拓展,以国内循环带动国际循环。在全球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中,广大发展中国家和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最薄弱的环节,有可能成为国内循环向国际循环拓展的优先方向。

在把握重点和难点中坚持基本原则

第一,坚持底线思维。面对“两个大局”相互交织的背景,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不会甘于坐视霸权消解,会继续遏制中国。在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应对各种风险和不确定性,必须坚持底线思维,对可能出现的最坏情形有充分的预见和准备,不回避矛盾,不掩盖问题,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做到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

第二,坚持办好自己的事。当前,一些国家保护主义上升,世界经济衰退,国际市场萎缩,主要货币泛滥,全球疫情汹涌,地区冲突若隐若现,世界经济不确定性增大。在这样严峻的国际环境中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保持战略定力,立足14亿人口的超大规模内需市场,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自主创新,稳定国内经济,畅通国内大循环,办好自己的事。

第三,坚持系统观念。在构建新发展格局过程中,我国经济社会也会发生巨大变化。国内外形势错综复杂,社会矛盾新旧交织,需要解决的问题五花八门,呈现出越来越强的系统性和动态性。因此,必须坚持系统观念,从多维度、多因素、多层次来分析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用系统观念优化经济社会治理方式,在多重目标和多重手段中寻求动态平衡。

第四,坚持新发展理念。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相互贯通,辩证统一。党的十八大以来,新发展理念引导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从根本宗旨把握新发展理念,从问题导向把握新发展理念,从忧患意识把握新发展理念,将新发展理念作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理念指导和行动指南。

【本文作者为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四川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基于互联网平台经济的‘三有’经济体制构建研究”(项目编号:18BJL03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深入学习坚决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确保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人民日报》,2021年1月12日。

[2]刘鹤:《两次全球大危机的比较研究》,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3年。

[3]陈江生、沈非、张滔:《论美国对华“贸易战”的本质——基于<帝国主义论>视角》,《马克思主义研究》,2019年第11期。

责编:司文君 / 董惠敏

声明:本文为《国家治理》周刊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国家治理周刊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贺胜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