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理论前沿 > 深度原创 > 正文

以“链长制”寻求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着力点

核心提示: 产业链作为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的桥梁和纽带,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的作用至关重要。“链长制”是强化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一种制度创新,有效提升了产业链自主性、可持续性,增强了产业链韧性,获得越来越广泛的认可和推广,正在从“地方经验”逐渐成为“全国实践”。当前,应以“链长制”为着力点推动关键产业链补链强链优链,聚力加快推进全产业链协同发展,构建安全、稳定、高效的产业链体系,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摘要】产业链作为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的桥梁和纽带,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的作用至关重要。“链长制”是强化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一种制度创新,有效提升了产业链自主性、可持续性,增强了产业链韧性,获得越来越广泛的认可和推广,正在从“地方经验”逐渐成为“全国实践”。当前,应以“链长制”为着力点推动关键产业链补链强链优链,聚力加快推进全产业链协同发展,构建安全、稳定、高效的产业链体系,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关键词】链长制 精准发力 新发展格局 【中图分类号】F015 【文献标识码】A

当前,我国既有的、市场自发形成的产业链暴露出许多短板弱项,某些产业链甚至面临停滞、崩溃的风险,单纯依靠市场无法规避产业链断裂风险,亟须适应产业发展的新需求,创新经济管理模式。在经济发展领域引入“链长制”,有利于聚焦重点产业,统筹调度要素资源,高位推动纾难解困,实现“延链、补链、强链”,对于防范化解产业链重大风险、稳定经济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以“链长制”推进产业链现代化

一方面,我国具备推行“链长制”的经济基础和优势。新中国成立70余年来,我国工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国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制造大国”,拥有“完整的工业体系”,产业集群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同时,科技事业发展和科技型行业企业壮大,有力支撑了产业链发展和供应链安全。从基础科研领域不断取得突破,我国科技事业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乃至在某些领域领跑的历史性跨越,成为全球创新版图中日益重要的一极。我国企业在全社会研发投入、研究人员和发明专利的占比均超过70%,涌现了阿里巴巴、华为、腾讯、中车、海尔等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一流创新型领军企业。在人工智能、5G、移动支付、金融科技、发电设备、输变电设备、轨道交通设备、通信设备等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这些都为形成特色明显、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产业链条提供了技术、企业和行业基础,为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复制推广产业链“链长制”,切实提升国家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提供有力保障。

另一方面,确保产业链现代化是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前提。随着我国产业链本土化、区域化发展,国内新一轮要素聚集加快形成,国内统一大市场与国内大循环加速实现,产业链集群化会进一步加强。这意味着一些区域的整合与发展速度将会加快,在未来五至十年,国内有望形成新一轮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将进一步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和空间布局,加速都市圈与城市群建设,粤港澳、长三角、京津冀、成渝经济圈和中部经济区等区域中的15个城市将成为下一轮产业链集群化的集聚高地。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我国产业链已经深度融入全球产业体系,随着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的提高,我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仍将持续上升、与国际产业链合作仍将继续深化。产业链现代化发展如逆水行舟,更需依靠制度创新、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以破解“卡脖子”困境和实现稳链固链强链延链,推行“链长制”正当时。

推行“链长制”的过程中须防范潜在风险

一是避免“全能政府”陷阱。产业链是在市场“无形之手”作用下形成的产业组织生态,“链主”即核心企业间的关系也是在市场动态竞争中耦合构建的供应链合作网络,本质上是市场行为。“链长制”体现的是政府引导,以行政影响力实施产业链推动,但在政绩“诱惑”下,政府的有形之手很容易越过市场发展规律,代替企业发挥经营主体的责任,有时为了产业链完整,给予链条上部分企业很大优惠,甚至拔苗助长。因此,在“链长制”实施中要明确“链长制”的作用边界,避免政府作用的无限放大和延伸,防止步入“全能政府”的陷阱。

二是警惕地方保护主义抬头。受新冠肺炎疫情、逆全球化等因素影响,处于规避风险的需要,产业链必将呈现短链条、本地化、近岸采购的趋势。为了增强本域范围内产业链的完整与稳定,做全“本土”链条、做精“链主”企业,政府可能采取过度的地方保护,有可能利用行政力量对本地企业和外地企业在政策上实行差别待遇,对企业间的重组、合并进行行政干预,甚至为了地方利益,以行政手段限制企业的异地扩张、孵化等行为,过度行政干预反而造成各种市场壁垒。保护主义之下,本地企业不在核心竞争力上做文章,而是向政府要项目、要资金、要土地,最终会在市场竞争中慢慢萎缩,直至被淘汰。

三是防止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的冲突。推行“链长制”,短期是应对疫情与保护主义潜在的产业链中断威胁、维持供应链的稳定性的有效手段,中长期则是为了更好地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的重要指示以及党中央“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工程,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的重要部署,“链长制”的工作机制不是短期的、碎片化的、区域性的应对之策,而是长期的、统筹的、全局的考量。现阶段,产业链、创新链各环节之间的短期机会主义行为较多,长期的深度合作较少,“链长制”应从推进各“链主”完成战略性合作着手,改善制度环境,建立高效的产业链和创新链融合机制,满足双链协同发展的长期性、持续性要求。

四是防止地方发展与国家战略的“囚徒困境”。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优化产业链生态,要求“链长”既有理论与思路,又有行政能力充分发挥信息综合优势和资源配置优势,推进产业链以及多链的融合与协调发展。“链长”不仅要做产业链发展的引导者、“清道夫”和“服务员”,促进产业链上下游联动发展,还要具备区域一体化与全球化思维,处理好协同发展与区域化问题,避免地方产业链与全国产业链、全球价值链的重复建设,做好区域之间的优势互补和协同共生。

如何以“链长制”为抓手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牢牢抓住全球产业链供应链调整的战略机遇,以“链长制”在制度改革、战略引导、保障能力建设等领域精准发力,提升产业链稳定性、安全性和竞争力,促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构建。

第一,以“两手”结合为基本点,精准破除要素市场壁垒。一是理清“链长制”行政边界,制定“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明确“链长”以及不同职能部门所承担的权力和责任。二是健全“链长制”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动态调控机制,及时对各部门职责边界模糊、推诿扯皮等问题研究提出解决方案,明确或调整相关部门职责。三是增加“追责清单”,建立政府越界违规问题的反映和举报绿色通道,实行责任监督和责任追究。四是充分发挥“链长制”对资源和要素的组织协调作用。通过管理和制度改革,清除要素流动体制机制障碍,帮助企业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消除各种阻碍产业链创新、多链融合的政策壁垒,为“链主”参与国际国内市场竞争营造公正透明的外部市场竞争环境。

第二,以顶层设计为出发点,精准引导产业链升级。一是掌握产业链发展现状。以产业链调研为基础,以产业技术图谱为蓝本,明确主导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经济(以下简称“三类产业”)的完整产业链所包括的各个关键环节,完善链上重点企业及上下游核心关联企业清单以及技术、人才等信息,形成产业链发展资料汇编。二是明确重点任务。通过产业链发展实际状况,精细梳理出目前各产业链的存量状况、优势以及缺失环节和问题所在,明确三类产业需要重点引进、投资建设产业链的关键环节、关键资源以及需要重点延伸和完善的产品链。三是指明发展方向。根据重点任务进行重点攻关和畅通产业链上下游关键环节,提出产业链现代化的发展思路、具体方向、总体目标和年度计划,协调重点项目推进以及扶持核心企业发展,形成各产业链发展的招商指南、创新指南以及空间布局指南,强化产业链韧性。

第三,以对外开放合作为助力点,精准对接国际国内市场。“链长制”在畅通国内产业链的同时,更要加强国际协调合作,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打造产业链发展新优势。特别是在美国试图与中国实现高科技“脱钩”的前提下,强化与欧洲、日韩等发达国家在产业领域的合作,以及积极拓展和关键小国的产业合作。立足顺畅国内循环,通过引育壮大产业链龙头企业,打造高层级产业链发展空间平台和共性技术支撑平台,打造产业链专业招商队伍和产业技术发展指导专员。不断巩固、增强、创新、提升产业链,加快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产供销、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同时,切实发挥我国内需潜力巨大、市场规模超大的优势,积极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发挥自身优势由关键点引领链,由关键链带动域面,由域面交织成网络系统,通过不断优化营商环境、积极招商引资,补足产业链上的短板,推动产业链中的点、线、面、网的不断升级,形成全球资源要素的引力场以及高质量对外直接投资,最终推动产业链的区域互动与全球对接。

第四,以“链长”自身建设为突破点,精准服务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一是加强产业链专业知识学习,准确把握产业技术“前沿点”。支持引导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积极参与基础性、前瞻性、引领性的科研项目,引领科技发展方向,为“未来产业”建链补链。二是提高区域一体化与全球化思维,有效攻克产业链“难点”。了解掌握本区域产业链“底图”“蓝图”“架构图”“路线图”以及国家产业链“总图”,以关键性技术和共性技术为突破口,集中优势资源优先布局国外“卡脖子”的产业和技术,并实现产业区域优势互补,避免同质化竞争。三是提升产业链治理能力,彻底打通产业链“堵点”。“拆除”各类行政治理的空间边界“藩篱”,采取“一链一策”的方式建立问题快速解决机制,帮助企业解决跨省、跨境产业链协同问题,全力疏通堵点、连接断点,有效解决产业链循环中的“第一公里”“最后一公里”和“最后一百米”问题。四是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切实夯实产业链“人才基点”。实施“人才强链计划”,围绕产业链部署人才链、通过人才链提升产业链,实施更加开放的政策引进人才,深化产学研合作培养人才,加强平台载体建设用好人才,促进产业链与人才链的融合发展。

第五,以“数字化”再造工程为支撑点,精准防控产业链发展风险。应积极发展产业链新模式,培育产业链新业态,推动各方加强信息共享,打造系统化多层次的产业链“云上”体系。“链长”通过“云上”产业链,加强产业链信息监测,全面、及时、准确掌握产业链中产品、技术、人才等方面的需求、供给和匹配状况,准确鉴别影响供求的关键因素,识别、估测、评价、处理及全程监控风险,全面梳理产业链卡点断点堵点,对可能出现的市场异动提早洞察、提前介入,对产业链重大风险进行有效识别和预警,保障产业链稳定和安全。“云上”产业链依托核心企业构建上下游一体化、数字化、智能化的信息系统、信用评估和风险管理体系,更有利于“链长制”聚焦产业链健康长效发展的内功,促进技术链、产业链、创新链、服务链、金融链等多链融合,促进链中上下游企业、大中小微企业的融通发展,打造良性的产业链发展生态体系,有效推动产业链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作者为南开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教授、博导;南开大学博士后、河北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姜兴对本文亦有贡献)

【注: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雄安新区创新生态系统构建机制与路径研究”(项目编号:18ZD044)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①刘坤:《保产业链供应链关键是靠创新提高竞争力——访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刘伟》,《光明日报》,2020年9月27日。

②刘志彪、姚志勇、吴乐珍:《巩固中国在全球产业链重组过程中的分工地位研究》,《经济学家》,2020年第11期。

责编/韩拓 美编/宋扬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张忠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