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原创精品 > 学术视野 > 文史 > 正文

探寻历史规律 求解时代之问

编者按

为推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类学术期刊提高办刊水平,引导哲学社会科学界发扬优良学风,从2012年起,国家社科基金先后对全国206家办刊导向正确、学术水平较高、专业和地域特色突出、社会影响较大的重点学术期刊实施资助,取得显著成效。本版将陆续刊发202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考核优秀期刊主要负责人的文章,供交流借鉴。

探寻历史规律 求解时代之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研究是一切社会科学的基础”,这一重要论断阐明了历史研究在社会科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创刊于1954年的《历史研究》,始终承载着我们党对历史学的殷切期望,立于历史学重大理论问题的学术前沿,既是联结历史学与史学工作者的纽带,又是展示历史学新成就的载体。在67年历程中,以“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为己任,发表了一批史学佳作,刊载了众多具有思想穿透力的精品力作。2019年1月,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历史研究院宣告成立,作为中国历史研究院院刊,《历史研究》肩负起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历史学的全新职责,开启了打造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新时代中国史学的全新征程。

历史唯物主义是《历史研究》办刊的灵魂

马克思主义是当代中国史学的旗帜和灵魂,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指导历史学研究,是近代以来我国社会发展、理论发展的必然归宿。

鸦片战争以后,我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之前,农民阶级、地主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先后发起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等,但都未能让中华民族彻底摆脱沉沦的命运。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谱写了追求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的壮丽篇章。近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重大成果。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充分证明,历史学研究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历史研究》始终把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贯穿于办刊全过程。在史学界围绕中国古代史分期问题、封建土地所有制形式问题、封建社会农民战争问题、资本主义萌芽问题、汉民族形成问题等“五朵金花”研究和讨论的过程中,接连刊发多篇重头文章,为奠定唯物史观在历史研究中的指导地位发挥了重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推出一批内涵丰富、论说新颖的学术力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历史和历史科学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新时代历史学的繁荣发展指明了方向,《历史研究》以笔谈、专题论文等多种方式展开研究阐释,为当代中国史学注入了强大思想武器和鲜明时代特征。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历史研究》一以贯之的办刊立场;新时代的《历史研究》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历史研究》牢牢把握办刊的政治方向和办刊导向,致力于构建中国特色历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面貌为之一新,成绩斐然。

立足“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期,《历史研究》要回答好中国为什么走社会主义道路、为什么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回答好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一系列事关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时代之问”。《历史研究》清醒地认识到,求解“时代之问”,最根本的就是要把握历史规律,认清世界大势,顺应时代潮流。作为史学类期刊,《历史研究》努力在推进重大历史学理论问题的深化上下功夫,在促进历史学前沿理论问题的研究上多着力,在守正创新中呈现更加旺盛的生命力和广泛的影响力。

回应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

一是关注重大理论问题的讨论。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历史研究院成立的贺信中,明确要求全国史学工作者在“总结历史经验,揭示历史规律,把握历史趋势”的同时,“充分发挥知古鉴今、资政育人作用”。这一重要指示深刻阐明了历史研究的功能、职责和使命,既是对全国史学工作者的嘱托,又是对新时代史学期刊发出的号令。《历史研究》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指示要求的精神实质,着力把重大史学理论的探索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

在传承办刊优良传统的同时,《历史研究》与时俱进,立足全球视野,彰显中国主体,注重长时段整体性研究。重点围绕马克思主义五种社会形态理论,我国历史上的奴隶与奴隶制,关于文明的标志和中华文明起源,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和大一统形成的深层次历史根源,我国历代治乱兴衰的经验教训和发展道路,有关历史上的制度建设和国家治理等重大历史理论问题拓展稿源。

二是关注重大历史和现实问题的讨论。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和多样多元的理论思潮,有诸多现实问题需要从历史中辨析流变、探寻经纬、寻求答案,需要以深刻的历史思维判断时代方位、把握历史趋势,辨明历史潮流。经世致用是中国史学的学术精神,也是《历史研究》始终如一的办刊宗旨。我们引导史学界把对现实的观照,作为著书立说的出发点;把对历史的思考,化为滋养现实的立足点。把事关中国道路、中国制度、中国理论的重大问题作为主攻方向,把探索历史规律作为中心任务,对中外历史展开系统性研究,努力推出彰显中国思想、中国精神、中国风格的鸿篇巨作。《历史研究》围绕中外历史上的战争与和平、人类文明起源与发展、文明冲突与交流互鉴、全球贸易史与世界体系的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等重大命题精心策划、精准发力,在历史和现实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凸显了历史学研究服务社会、服务现实、启迪未来的功能。

助力构建中国特色历史学三大体系

《历史研究》既是构建中国特色历史学三大体系的践行者,也是构建中国特色历史学三大体系的推动者。《历史研究》有责任也有义务凝聚全国史学工作者的智慧、刊发更多优秀的史学成果,助力中国特色历史学三大体系建设行稳致远。

把历史学理论创新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历史研究》与全国史学工作者一道立足中国历史,彰显中国特色,着力提高历史学研究水平和创新能力,更加深入地提炼中华文化的思想精髓,更加准确地归纳中华文明的价值内涵,更加全面地总结治国理政的经验教训,更加客观地阐释历史发展的规律性特征,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夯实基础,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筑牢基石,为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动能。

把高质量发展摆在更加优先的位置。一方面把稿件的学术质量视为重中之重,以严格的标准衡量和取舍每一篇来稿,努力与全国史学工作者一道,通过对人类历史更全面、更完整、更多元的思辨,从纷繁多样的历史事实、历史材料和历史经验中,形成和刊发一批真正具有思想深度、理论厚度、创新力度的突破性、标识性新成果。另一方面把编校质量视为办刊的生命线,牢固树立编校质量“一失万无”的意识,对编校中出现的问题采取“零容忍”态度,形成编辑人员编稿、校对、刊发一体化、全流程负责模式,从而确保始终以高质量领跑全国史学类期刊。

把多学科融合摆在更加显著的位置。随着学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很多历史问题仅靠单一学科、单一手段、单一方法难以从根本上加以解决。要达到全面还原历史真相、破解历史奥秘、揭示历史真谛的目标,离不开古代史、世界史、考古学的相互融合,离不开历史学与其他各学科的相互融合。走多学科融合研究阐释之路,既是历史学学术发展规律的必然,也是《历史研究》行稳致远、开创未来的必由之路。为此,《历史研究》打破常规,更新观念,下力气拓宽选稿、用稿范围,努力打破学科壁垒,推动跨学科对话和融合,推动中外历史研究的互动和交融。越来越多超出传统史学领域的专家学者为《历史研究》投稿,使我们的视野更宽、用稿范围更广。

《历史研究》成长的每一步,都离不开党中央和各部门的呵护与扶持;取得的每一个成绩,都离不开全国史学界同仁的关爱与支持。《历史研究》长期得到国家社科基金资助,大大缓解了办刊经费的瓶颈问题,在新时代焕发出勃勃生机。《历史研究》不仅属于中国历史研究院,更属于全国史学界,我们唯有加倍努力,才能不负这个伟大的新时代,不负史学界的期望,不负《历史研究》67年引领史学、发展史学、繁荣史学的荣光。

(作者:李国强,系《历史研究》主编、中国历史研究院副院长)

[责任编辑:周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