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人民论坛网·国家治理网> 前沿理论> 正文

民企扶贫:做好地方扶贫开发和乡村振兴的“有益补充”

——以碧桂园集团“4+X”扶贫模式为例

摘 要:民营企业参与脱贫攻坚是精准扶贫的一项重要举措,不仅可以带动和惠及一大批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促进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还能为贫困地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推动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更重要的是能够团结凝聚一批“听党话、跟党走”,积极履行“先富帮后富、促进共同富裕”的社会责任、具有高度政治自觉的民营企业家,为中国扶贫事业作出巨大贡献。

关键词:民企扶贫 党建扶贫 产业扶贫 贫困治理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识码A

回顾我国开展扶贫工作的历史进程,广大民营企业在精准扶贫行动中有情怀、讲奉献、有创新、重实效,聚焦深度贫困,积极创新探索,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创造“中国减贫奇迹”作出了积极贡献。扶贫减贫过程中涌现出一大批典型代表,碧桂园集团就是其中之一。

碧桂园坚持践行“我们要做有良心、有社会责任感的阳光企业”的价值观,秉持“希望社会因我们的存在而变得更加美好”的企业使命,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明确“做党和政府扶贫工作的有益补充”定位,打造党建扶贫扶志、产业扶贫扶富、就业扶贫扶技、教育扶贫扶智及其他创新举措在内的“4+X”精准扶贫模式,探索出一条可造血、可复制、可持续的民营企业参与精准扶贫,助力脱贫攻坚的有效之路。

“政府主导、群众主体、市场机制、社会参与”,这是当前我国在脱贫攻坚过程中所形成的一套动员全社会广泛参与的有效扶贫模式。在这一扶贫模式下,党和政府起着关键性作用,打造出救济式扶贫、开发式扶贫、精准扶贫等一系列扶贫模式。

碧桂园始终心怀“饮水思源、反哺社会”的社会责任感,积极投身于社会公益事业,并深入参与国家精准扶贫工作。2018年,碧桂园在继续做强地产主业的同时,大力发展扶贫事业,提出地产是扶贫基石、扶贫优于地产的“双主业”发展模式。通过抓好企业党建、组建扶贫人才队伍、优化平台制度建设、推动企业合作减贫等体制机制创新,碧桂园探索打造全产业链式的企业扶贫模式,为民营企业参与扶贫开发提供了可靠的路径参考。

作为党和政府扶贫事业的有益补充,碧桂园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以企业资金、技术、人才等支持手段,增加扩展政府扶贫资源。碧桂园既立足贫困地区实际,因地制宜、因人施策,又发挥民营企业决策机制灵活、资源配置高效、市场反应灵敏等优势,将自身优势导入产业扶贫资源,填补贫困地区对接市场的短板,围绕“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的美好愿景助力乡村振兴,积极探索出产业、城乡、人才融合的长效路径。

党建扶贫:切实发挥党建扶贫的引领作用

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切实加强党的建设,发挥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优势,聚焦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促进党建优势与扶贫优势、组织活力和攻坚动力的相互转化,汇聚万众一心抓脱贫的强大动能。

碧桂园集团高度重视党建扶贫,提出要像建好房子一样做好党建工作,将党支部建在帮扶工作队上、建在基层连上,切实发挥党建扶贫的引领作用,持续深入抓实抓细。碧桂园按照“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工作要求,利用集团人才、技术、资源优势开展党建扶贫,促进农村党建工作与扶贫脱贫工作紧密结合、良性互动。碧桂园通过开展党建帮扶工作,进而建强基层战斗堡垒,更好助力脱贫攻坚工作,确保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通过党建扶贫,碧桂园引领贫困人口正确认识脱贫奔康政策,激发群众脱贫内生动能,让贫困户由“让我脱贫”转变为“我要脱贫”。

产业扶贫:全产业链带动贫困地区脱贫奔康

贫困村脱贫,关键靠产业多元化、链条化发展。碧桂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克服以往企业扶贫“给钱给物”的单一片面模式,聚焦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产业基础薄弱、龙头企业带动不足、集约水平不高、小农户先天性风险规避特质等制约条件,通过促进贫困地区与企业自身的共同发展,实现民营企业对贫困地区的可持续帮扶,生动诠释了“有益补充”的深层次内涵。

作为大型民营企业参与扶贫,碧桂园做到了“两个结合”,即结合自身企业优势与结合当地特色产业,通过资源对接、协同合作、补齐短板,实现优势互补。

一是结合自身产业发展优势。碧桂园结合自身地产业务对绿化苗木的潜在需求和小区绿化技术优势,在贫困地区,碧桂园以“借本你种,卖了还本,赚了归你,再借再还,勤劳致富”的资金运转模式发展苗木基地产业扶贫项目。通过将贫困户纳入自身地产业务产业链条,碧桂园形成了“碧桂园+村/合作社+贫困户+基地”的持续运营模式,为实现可持续脱贫找到一条有效之路。

二是结合地区特色产业优势。在甘肃省临夏州东乡县,碧桂园立足东乡地区特色产业资源禀赋,探索出了覆盖“种、养、卖、买”的全产业链条帮扶模式。碧桂园通过帮扶东乡羊、东乡土豆和东乡刺绣产业发展,带动产业链条上的贫困群众增收,让“东乡三宝”通过碧桂园社区展销会和零售平台走进千家万户,促进东乡特色农产品产业真正做大做强。

碧桂园旗下碧乡、碧家和凤怡三家社会企业,通过多种外部渠道和内销途径,对贫困地区缺乏品牌的优质农产品进行推广,确保各市场主体与贫困地区建立长期稳定的产销关系,将需求转化为订单,为贫困地区的发展搭建了一座“康庄之桥”,在扶贫减贫的探索与实践中贡献了民营企业力量。

就业扶贫:提升贫困地区劳动力脱贫能力

碧桂园为拓宽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发展出路,以农村需要、市场需求以及实现就业为导向,为贫困地区人口提供免费技能培训,帮助贫困人口提升工作技能、增加就业机会。

一方面,碧桂园借助自身平台、结合自身庞大产业链,对贫困劳动力进行订单式职业技能培训,为贫困户提供上万个就业岗位,实现培训、就业一站式服务,推动贫困地区富余劳动力实现脱贫奔康。另一方面,碧桂园针对缺乏就业技能的贫困劳动力展开集中培训、远程培训或送教下乡活动,提高贫困劳动力就业技能与就业能力,帮助贫困劳动力掌握致富门路和途径。此外,碧桂园还树立“就业带头人”优秀典型,吸引更多贫困户参与就业扶贫项目。

教育扶贫:产教融合切断贫困代际传递

发挥教育扶贫的关键作用,把贫困地区孩子培养出来,是根本的扶贫之策。教育扶贫需将育人作为工作的出发点,探索实现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的路径。

碧桂园十分重视教育扶贫在促进脱贫、防止返贫方面的根本性作用,长期聚焦教育扶贫事业发展,通过对贫困学子分类施策开展教育扶贫,进而实现教育的社会价值。

一是注重捐资助学。碧桂园通过国强公益基金会开办国华纪念中学、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以及临夏国强职业技术学校等慈善学校,设立20多项教育专项基金,致力于探索“全生命周期开发式”教育扶贫。碧桂园还与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共青团中央青年发展部共同发起了共青团“童心港湾”项目,并与全国数十所高校进行合作,捐赠支持多所高校发展,助力科教兴国。

二是促进产教融合。碧桂园将职业教育视为提升贫困地区、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实现可持续脱贫的有效手段。如碧桂园依托自身产业资源,围绕“基层一线管理干部或技术骨干”人才培养、打造区域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强有力的输血管道的目标,在东乡县达板镇捐资创办了临夏国强职业技术学校。碧桂园将职业教育纳入企业产业链、人才链之中,学生在实战场景中掌握生产经营技能,培养出的职业技能人才又可就职于企业,真正实现“德才兼备,一人成才,全家脱贫”。

【本文作者为北京大学贫困地区发展研究院教授】

责编:李 懿 / 臧雪文

声明:本文为《国家治理》周刊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国家治理周刊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luoting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