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西部大开发是促进西部地区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治本之策。我国西部地区兼具生态脆弱与生态特色的特性,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必须立足现实,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思路,在新发展理念指导下,以绿色治理为手段,绿色受益为目标,补齐生态脆弱短板,展现地区生态特色,激活区域发展潜力,为西部地区实现大保护、大开放和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西部大开发 新格局 绿色发展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2020年5月,党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中将新时代西部大开发的目标明确为“大保护、大开放、高质量发展”。这不仅进一步明确了西部大开发的方向指引,而且赋予了这一战略更加科学深刻的时代内涵。
新格局形成的逻辑起点与时代内涵
绿色发展作为新发展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为目标的文明发展之路。这一发展理念的提出,建立在对传统发展方式的反思与超越基础之上,立足于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统摄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具体实践之中。“大保护、大开放、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新格局的核心目标,要求将绿色发展置于更为突出、更加重要的位置,并以此作为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先决条件。“大保护”是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第一要义,这主要是由西部地区的自然环境与生态特点所决定的。西部地区生态屏障的重要位置与生态脆弱的客观现实,决定了其在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中限制开发区域与禁止开发区域较多,这就要求必须在保护中谋发展,在发展中促保护。
其一,顺应时代变化,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进入新时代,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成为社会主要矛盾。从地区发展角度来看,西部地区在居民收入、产业发展、市场培育和公共服务等领域落后于国内其他地区的现状尚未根本转变,西部地区发展受基础薄弱与观念滞后的双重约束。为了扭转地区发展相对落后的不利局面,必须在新发展理念指导下,推动发展动力与发展体制机制的转换与创新,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产业协调布局,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生态保护与生态受益良性循环,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融入国家发展战略与区域协作发展之中,最终实现地区繁荣、民族团结、群众受益的利好局面。
其二,强化制度约束,坚守发展生态底线。西部地区生态问题关乎国家生态安全,因此必须从源头预防、过程管控、责任追究方面将其纳入生态环保制度体系框架范围内予以严格保护。加快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三条线。源头预防强调防患于未然。要通过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国土空间规划等方式,将禁止开发、限制开发领域同开发领域明确区分。过程管控要求生态修复与制止生态破坏并重,通过生态移民、退耕还草等措施实施生态修复。通过政府监管、舆论监督等措施,对破坏地区生态环境的行为予以及时制止与处置。
其三,转变观念认知,凝聚爱绿护绿共识。“大保护”理念真正深入人心,既需要制度规范,更需要在全社会牢固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命共同体意识。要倡导环保意识、生态意识,构建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让生态环保思想成为社会生活中的主流文化。在此过程中,要通过制度激励、法治约束、宣传引导等方式,促使地方政府转变发展思路,摒弃“唯GDP论”和牺牲环境换发展的传统治理思维,鼓励各类生产主体通过技术推广、产业结构调整升级,逐步形成节能减排、绿色循环的生产经营模式,帮助群众克服只顾眼前利益与“事不关己”两种狭隘倾向,并在政府与媒介的宣传引导下将“生态保护”与“爱护眼睛”提升到同等高度。最终使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成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行动共识。
新格局形成的路径依托与行动准则
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建立在双重逻辑基础之上:一方面,随着时代条件与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要求西部大开发既不能重蹈牺牲环境换发展的覆辙,也不能简单复制照搬其他地区的发展经验,必须在新发展理念指引下,主动求变,创新治理手段与治理策略;另一方面,西部地区的发展基础、自然地理条件等客观现实迥异于其他地区,发展基础薄弱、生态约束较大的特点更为明显,这也要求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必须积极探索更加务实、科学的治理方式。在此背景下,绿色治理成为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一种可行性选择。
第一,多主体紧密协作,汇聚绿色治理合力。治理的核心在于多元主体的有效合作。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新格局的形成,有赖于国家意志与人民意愿同向同行。首先,充分发挥党和政府在绿色治理过程中的领导作用。西部大开发作为我国重要的区域发展战略,离不开各级党委与政府从指导思想、方略举措、组织保障等方面的统筹领导作用,这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与国情所决定的。其次,重视企业与其他社会团体在绿色治理过程中的建设作用。实现西部地区“两大一高”发展格局,各类企业和经营主体将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与支持下,通过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技术创新为西部地区生态集约发展注入活力。最后,发挥地区群众在绿色治理过程中的主体作用。随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人心,生态环境保护逐渐内化为当地群众宜居宜业的共同理念,外化为当地群众的行动自觉与健康可持续的利益增长点。他们在为地区生态改善与国家生态安全建设和维护作出贡献的同时,通过发展绿色产业、绿色扶贫、生态公益性岗位就业等途径直接受益。
第二,多方位精准发力,践行绿色治理理念。新时代西部地区的发展,既要主动求变,又要善于合作,还要立足特色。主动求变要求各级政府摆脱传统粗放发展思维,着眼于“大保护”和国家生态安全视角,牢牢守住生态保护红线,将生态环保置于优先地位,逐渐转变粗放生产方式与落后的生活理念,将爱绿、护绿贯穿于生产生活之中。善于合作则要求各地善于利用区域合作、东西互补、产业转移等政策与发展契机,实现与各大区域优势互补、区域内部协同并进的良性发展格局,主动规避各类地方保护主义、关门主义等倾向性问题。立足特色强调西部地区在发展中应扬长避短,充分发挥生态特色,突出绿色发展的内涵,凸显清洁能源、绿色产业、生态康养等特色优势,突出发展的差异化、高质量与互补性,带动地区发展转型。
第三,多维度积极探索,创新绿色治理机制。推动形成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新格局,关键在于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丰富政策工具,创新治理策略,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建立健全行动机制。一是注重考核形式的差异化,坚持分类考核与分领域评价相结合,面对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生态功能突出的现实,在考核过程中应突出生态贡献,以此激发地区绿色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动力。二是加大生态转移支付力度,增加绿色金融供给。西部地区实施生态环境修复与保护,为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和东部、中部地区环境改善作出重要贡献,因此加大对当地的生态转移支付和绿色金融供给,探索完善更加有效的跨地区生态补偿机制,既是对西部地区的补偿与回馈,同时也更加坚定该地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决心。三是将电商助农、绿色消费同社会扶贫、公益环保相衔接。电商助农和绿色消费不仅有助于带动西部地区贫困群众增收,也将以市场自主运作的形式倒逼西部地区在产业发展过程中更加注重生产过程与产品本身的健康环保,从而有效促进当地绿色发展。
新格局形成的价值意蕴与目标取向
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相辅相成,良好生态本身蕴含着无穷的经济价值,能够源源不断创造综合效益,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既要严格落实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又要抓住东西开放协同并进的契机,还要立足当地实际,善于挖掘本土资源优势。特殊的气候与地形地貌,赋予了西部地区鲜明的生态特色。西部地区应在广泛借鉴吸收成功经验、先进技术的同时,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将生态特色转换为发展特色,通过绿色发展,实现群众增收、地区发展、生态安全多方面的利益统一。
首先,发展绿色产业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与西部大开发等战略机遇叠加背景下,立足区域生态特色,聚焦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等产业领域,积极发展绿色金融平台,帮助绿色生产企业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难度,并鼓励相关的绿色金融个人消费。构建完善各类主体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充分发挥绿色产业的益贫、增收效益。第一,发展生态集约高效的设施农业,通过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绿色品牌”,帮助农民增收。第二,立足生态特色,依托当地风景名胜、民俗文化,积极发展康养休闲、旅游观光业,在帮助当地农牧民就地“转业”的同时,也为地区生态环保与修复提供有力支持。第三,以国家公园建设、江河治理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为契机,带动当地群众务工就业,拓宽农牧民增收渠道。第四,抓住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契机,在产业承接方面,优先考虑、重点支持环保企业、高新技术产业,吸纳当地群众就近就业。
其次,利用产业转型升级带动地区发展。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是西部地区长期以来潜在的能源优势,随着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以及节能环保技术的不断革新,在政策支持下,符合环保、能效等标准要求的高载能行业逐步向西部地区转移不仅将直接带动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也能为当地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提供重要的外部机遇。此外,随着基础设施通达度的不断提升和现代物流体系的逐步建立,尤其是“互联网+农业”“互联网+旅游”等新业态的推广,过去制约西部地区生态产业发展壮大的瓶颈因素也将逐步破解,西部地区的独特丰富的生态农产品、旅游资源也将为国内其他地区消费者所青睐。上述因素不仅有利于改变西部地区长期落后的面貌,也将成为当地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的催化剂。
最后,以生态保护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作为我国重要生态屏障,西部地区的生态状况直接关系国家生态安全与人民群众健康。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新格局突出强调“大保护”,一方面旨在突出西部地区生态环保工作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强调这种保护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因此,有必要结合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规划,持续推进西部地区重点区域综合治理,守住绿水青山,筑牢生态屏障。此外,应为普通公民参与西部地区生态保护创造有利条件和平台,促进电商平台与环保公益组织的有效衔接,实现线上消费与线下环保的良性互动,以此提升群众参与环保事业的效能感。最终通过各方努力,力争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协作、群众参与而又各有侧重、同心向好的爱绿护绿局面,将各方利益统一于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之中。
新时代推进形成西部大开发新格局,立足于西部地区生态脆弱与生态特色并存的双重特性,着眼于区域协调发展的基本要求。新格局的形成,需要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以生态环境保护、循环经济发展为导向,以绿色发展、绿色治理与绿色受益作为实现这一目标的理路与策略,最终实现国家、社会与个人利益的统一,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融共生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格局。
(作者为四川农业大学法学院讲师)
【注:本文系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西南减贫与发展研究中心资助项目“精准扶贫视角下基层治理现代化进程研究”(项目编号:SC170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①王凤才:《生态文明:生态治理与绿色发展》,《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4期。
②南开大学绿色治理准则课题组:《〈绿色治理准则〉及其解说》,《南开管理评论》,2017年第5期。
责编/韩拓 美编/陈琳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