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突出位置,充分发挥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采取了许多具有原创性、独特性的重大举措,组织实施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力度最强的脱贫攻坚战。经过8年持续奋斗,我们如期完成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为深入总结宣传我国贫困地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创新实践与经验意义,人民日报社人民论坛杂志社推出“新时代决胜脱贫奔康”专题报道系列访谈。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达州市委书记包惠就如何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巩固和提升脱贫成果,有效防止脱贫后返贫、建立完备的脱贫增收长效机制,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等话题接受了人民论坛记者的访谈。人民论坛: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脱贫攻坚工作,最为牵挂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多次走访看望贫困群众,多次作出重要指示。达州是如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抓脱贫攻坚工作的呢?主要取得了哪些成效?
包惠:2020年,在现行标准下实现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我们党作出的庄严承诺,是必须完成的硬任务。这些年,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挂帅、亲自出征、亲自督战,走遍了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看望贫困群众、指导脱贫攻坚工作,让我们很受鼓舞、倍感振奋。我们自觉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具体行动,统筹谋划、系统推进,分别确立2018年、2019年、2020年为脱贫攻坚“决战年”“决胜年”和“巩固提升年”,下足绣花功夫,把脱贫攻坚的举措和效果落实到每个贫困村、每户贫困户。我们重点抓了四个方面工作:
一是强化党建引领。我作为市委书记,是全市脱贫攻坚第一责任人,走入全市所有贫困重点乡镇,督导推动脱贫攻坚措施落地落实。加强组织领导,坚持“市牵头抓总、县乡落实”管理体制,明确各级党政主体、部门主帮、乡村主抓责任;制定超常推进脱贫攻坚“八条措施”,在目标考核的脱贫攻坚权重上,把县市区提高到60%、相关部门单位提高到30%。
二是强化精准施策。选派828个工作组、11.4万名干部,创新实施贫困村“5+2”、非贫困村“3+2”帮扶机制,构建形成精准脱贫“七大体系”和“六个一批”精准扶持措施,推进贫困村、贫困户全覆盖帮扶。我们还结合实际,精准实施文旅扶贫,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宣汉县创建成了“天府旅游名县”和“全域旅游示范县”,巴山大峡谷旅游景区带动102个贫困村、9.1万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特别是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们坚持两手抓、两不误,精准帮扶贫困群众务工就业、发展生产,推动战“疫”战“贫”实现了两线作战、两线全胜。
三是强化政策扶持。制定《建设“脱贫攻坚引领区”的实施意见》,每年在7个县市区确立1个脱贫攻坚引领区,将贫困村与非贫困村、贫困户与非贫困户通盘考虑、统筹推进,引领区域整体脱贫奔康。制定《达州市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项目管理办法(试行)》,整合各类财政扶贫资金279.67亿元。出台《支持万源市脱贫攻坚工作方案》和《38个深度贫困村脱贫攻坚工作方案》,采取东西部扶贫协作、重点集中扶持等方法,推动万源市和38个深度贫困村实现稳定脱贫。制定关心爱护脱贫攻坚一线干部的措施,充分调动了基层干部的积极性。
四是强化作风保障。扎实开展“脱贫攻坚纪律作风保障年”活动,重点围绕解决“扶贫领域腐败、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责任落实不到位、统筹协调不够”四大问题,深入开展脱贫攻坚突出问题整改“大走访、大排查、大落实”活动,着力抓好作风建设“大转变”。出台《达州市脱贫攻坚督查巡查工作办法》,构建了党纪政务监督、民主司法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等立体监督体系,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坚强的纪律作风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过8年持续奋斗,我们如期完成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近1亿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取得了令全世界刮目相看的重大胜利。达州同全国一样,通过持续攻坚努力,脱贫攻坚也取得了重大胜利。一是绝对贫困问题得到根本解决。71.6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全市828个贫困村全部退出,5个省级贫困县、2个国家级贫困县全部摘帽,市本级及各县(市、区)多次在省级考核评价中进入先进行列,综合评价为“好”。二是群众幸福指数大幅提升。近五年新改建农村公路1.14万公里、饮水工程4793处,改造农村危房87230户,实施易地扶贫搬迁152514人,贫困群众收入逐年提高、住房安全得到保障、“两不愁”质量明显提升、“三保障”突出问题彻底解决。三是社会发展活力充分激发。脱贫攻坚工作的深入开展,逐步解决了贫困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能力得到提升,人民群众过上了幸福生活,在全社会凝聚起了一心向党、加快发展的强大力量。
人民论坛:在达州脱贫攻坚实践中,您有哪些感悟?
包惠:2012年9月到达州工作以来,我有幸全程参与了达州的脱贫攻坚工作,感悟也比较多,总结起来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脱贫攻坚贵在精准、重在精准。记得2016年参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接受央视采访时,我谈到“农村致贫的情况不同,就应因人施策,因户施策,让不同的扶贫对象获得更有针对性的帮扶”。遵循这一理念,达州探索了一些可复制推广的典型经验。在“扶贫铁军”的基础上建立“退役军人联合党委”,受到习近平总书记批示肯定,从严从实选好、用好贫困村第一书记,受到汪洋同志批示肯定;全国易地扶贫搬迁现场会在达州召开,“双靠近三融合”模式在全国推广;宣汉巴山大峡谷入选全国“景区带村”文旅扶贫示范项目;渠县扶贫开发局局长张渠伟荣获全国脱贫攻坚贡献奖,被评为感动中国2018年度十大人物、第九届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
第二,脱贫攻坚既要“输血”更要“造血”。贫困群众是脱贫的对象和主体,只有群众有信心和干劲,脱贫成果才能得到持续巩固。我们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做到政府主导与群众主体紧密结合,既“送钱、送物”也“送经验、送技术”,让贫困群众不仅富“口袋”更富“脑袋”,实现可持续发展。我感到,保障贫困群众真脱贫、脱真贫,关键是要充分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调动各方面力量共同打赢脱贫攻坚战。
第三,脱贫攻坚既要顾眼前更要重长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如期完成,但推进农村地区发展永远在路上。我们既要坚决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对标“两不愁三保障”标准,对问题一项一项攻坚,坚决夺取收官之战全面胜利,确保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们还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用发展的办法破解贫困地区基础设施薄弱、产业贫弱、生态脆弱、文化积弱等难题,促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全面发展。
人民论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对此,您是如何理解的呢?
包惠: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重要论断,体现了我们党造福人民的不懈追求,彰显了持之以恒、久久为功的坚强定力,对做好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农村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我们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要求,建立完善长短结合、标本兼治的体制机制,推动减贫战略和工作体系平稳转型,切实提高脱贫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从当前来看,重点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达州7个县(市、区)脱贫摘帽后,我们将认真落实“四个不摘”要求,继续精准扶持,保持队伍不撤、力度不减。我们建立了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加强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以及因疫情或其他原因导致收入骤减或支出骤增户的动态监测,常态化开展“回头看”“回头帮”,及时将返贫人口、新增致贫人口纳入帮扶范围。我们持续抓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工作,注重培育壮大扶贫产业,确保群众住得下、有就业、逐步能致富,并综合运用教育帮扶、医疗救助、低保兜底等措施,牢牢守住来之不易的脱贫成果。
从长远来看,重点是建立长效机制,保持扶贫政策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我们将以编制“十四五”规划为契机,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纳入乡村振兴战略中统一谋划、一体规划,科学确定我市“十四五”时期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目标路径、重点任务、政策措施,对一些具体帮扶方式、工作重点进行适当调整,把项目、资金更多投入到改善交通和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条件和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条件方面,不断改善农村地区生产生活环境。我们将持续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加快培育“9+3”现代农业体系,继续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养、乡村旅游等富民产业,着力做强特色农业产业,让广大群众增收致富,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人民论坛:当前,我国正处于脱贫攻坚收官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时期。在您看来,达州将如何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包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我理解,不管是脱贫攻坚还是乡村振兴,都是党中央针对我国社会不同的发展阶段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在脱贫攻坚收官之际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时期,除了刚才谈到的产业扶贫之外,我们还将从政策、基础设施、农村改革、人才支撑等方面入手,扎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持续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是完善扶持政策衔接。重点是保持扶贫政策的延续性和稳定性,在确保不因政策变动影响脱贫成效的同时,采取逐步过渡的方式,逐渐将脱贫攻坚转型为常态化的扶贫机制。同时,进一步完善统筹协调、决策议事、绩效考评、事项跟踪、项目推进等机制,推动脱贫攻坚一整套有效机制办法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
二是推进基础设施衔接。虽然达州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条件大幅改善,但由于历史欠账多,农村基础设施改善提升的任务依然十分繁重。我们将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为契机,持续加强农村交通、通信、电网条件建设提升,进一步加大高标准农田和设施农业建设,推进农村垃圾污水处理和改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动人民群众生活节节攀升。
三是强化改革工作衔接。持续抓好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改革,解决农村土地碎片化问题,奠定农业更高产业化水平的坚实基础。优化农村资源配置,进一步做好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后半篇”文章,加快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推动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的农村集体资产产权体系。
四是做好人才支撑衔接。稳定拓展选派驻村第一书记,保证脱贫村发展思路和扶持措施的连续性,持续推进农村基层治理现代化。加大本土人才培育力度,构建培养当地人才为主,人才引进、人才支援为辅的人才振兴机制,培育一批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就业增收的乡村能人,不断增强乡村人才的政策水平、致富本领和发展能力。
(人民论坛记者张莉、李富强采访整理)
责编/韩拓 美编/陈媛媛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