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地方要闻 > 地方要闻 > 正文

“万亿”后时代!南通加快融入都市圈建设步伐

编者按:法国地理学家戈特曼首次提出都市圈的概念,他说都市圈是城市群内部以超大特大城市或辐射带动功能强的大城市为中心、以1小时通勤圈为基本范围的城镇化空间形态。迈入新世纪的第三个十年,在全球形势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都市圈作为各类要素集聚交流的空间载体,构成了内外双循环的基本单元。当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一年有余,地处核心区的上海大都市圈,愈发成为瞩目的焦点。

国家战略是区域发展的重要信号,对其最直观的理解就是基于未来相当长时间趋势的判断,让大量不同种类的发展要素力出一孔。

当下,国家正加紧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在此背景下,长江经济带建设、长三角一体化等国家战略的深化落地实施,促使都市圈被赋予重要意义。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以下简称“上海2035”规划)再次明确了上海大都市圈的最新概念,即围绕上海和苏州、无锡、常州、南通、宁波、嘉兴、舟山、湖州的“1+8”区域范围构建开放协调的空间格局,发挥空间规划的引领作用,加强在功能、交通、环境等方面的衔接,促进区域空间协同和一体化发展。

自凭借地理区位优势、发展实力加入都市圈之日起,南通就抱定深度融入都市圈的姿态,找准自我定位,把奋力建设长三角一体化沪苏通核心三角强支点城市作为城市发展目标。“1+8”大都市圈的8个城市同处国家战略中心,是大上海都市圈建设的重要组团。推进一体化,将南通纳入大上海都市圈发展格局,有利于南通拓展发展空间,聚焦要素和人口,承接上海产业的外溢和转移,打造南通经济新增长极。

早有预见 质量为先

破“万亿”激动却不盲动

10036.3亿元!

南通地区生产总值跻身“万亿俱乐部”的讯息在南通市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开幕会上正式官宣后,南通举城欢腾,“万亿”与每个南通人息息相关,这个成绩是每个南通人辛勤奋斗出来的,南通人与有荣焉。

“面对过万亿,我们准备好了没有?”早在十二届十次全会上,南通市委书记徐惠民就前瞻性地抛出了这个问题。他说“跻身GDP万亿俱乐部是更高城市经济能级的象征。总量过万亿,并不代表质量上台阶。必须更加自觉地把新发展理念作为指挥棒,推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营商环境、精神面貌等与万亿级城市相匹配。”

迈入GDP万亿门槛,标志着一座城市踏上了螺旋形发展的新起点。上海社科院研究员、通大长三角城市群新发展研究院院长何建华认为,对“万亿俱乐部”成员来说,经济总量固然值得自信,但不能只看数量,更应当看经济结构、质量与发展的可持续。事实上,南通在跨越万亿这道数字门槛和心理门槛后,最难受的瓶颈就是质量与数字的不匹配,活力和后劲的不足。在“十四五”开局年,规划制定“万亿”后时代的城市发展战略,南通主政者前瞻且理性。

在南通市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上,南通市政府提出“五高”的战略目标,即实现经济发展质量更高、人民生活品质更高、美丽南通颜值更高、社会文明程度更高、市域治理效能更高。“五高”战略目标字字清晰、铿锵有力,相比较从前非常具体的规划,本次视野更为宏观,能站在更高的层面统筹全局,以更前瞻性的视野运筹帷幄。在南通全方位对接上海、全方位融入苏南、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加快推动都市圈建设的步伐中,无疑,高质量发展、一体化发展是一以贯之的主基调。

统筹规划 无缝衔接

交通一体化夯实都市圈建设基建基础

城市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城市交通的承载能力、优劣及多寡。因交通难而命名的“南通”,历任主政者都把改善交通状况植入城市规划的骨髓,数年来一直致力于城市交通的规划建设,南通人深知,南通好通,百脉俱通,一切发展的宏愿,唯有交通畅达才是基础条件。

QQ截图20210207152711

交通枢纽

南通市交通运输局局长周建飞在南通“两会”局长访谈时表示,到2035年,南通将依托长江集装箱运输新出海口和南通新机场空铁枢纽,全面建成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与上海、苏州、嘉兴共同打造成以上海为核心的“1+3”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体系。江海大地上,将建成国家、区域、城市圈多层级的通达全国、便捷联系区域及周边城市、覆盖南通各区县的运输通道,全面实现交通网络立体化、一体化,基本实现交通网络国际化、现代化。

目前,南通正式进入高铁时代,轨道交通1、2号线衔接城市对外、对内交通枢纽,使得宁启铁路、沪通铁路、通苏嘉甬铁路等铁路线与主城区、产业园区、通州区等区域交通形成无缝衔接,为南通加快融入长三角区域交通系统,夯实了基建基础。

“1+8”九城 趋同存异

深化合作为城市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以历史的触角进行延伸,南通奉行一体化发展战略早就有迹可循。南通先贤、实业救国的张謇,100年前就讲究沪通一体、互动发展。南通是张謇的根基,上海却是张謇开创事业的乐园。

02南通创新区

南通创新区

南通“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深度对接上海协同发展,以上海“1+8”大都市圈空间协同规划编制实施为契机,落实崇明东平-南通海永-南通启隆跨省城镇圈一体化规划,促进协同一体化发展,加快打造上海大都市圈北翼门户城市。综观上海“1+8”大都市圈,除了都市圈核心上海外,其余8大城市均实力强劲,基本都处在中国地级城市经济发展的第一梯队,资源、资本、产业、人口等要素资源各具优势。面对难得的发展机遇,没有哪座城市愿意错过,围绕着上海,各自优化调整经济战略、产业方向,统筹整体规划,趋同存异,区域一盘棋,把都市圈城市在功能和产业上的布局分歧解决好,共同面向外部和国内国际大市场,参与到全国和全世界的循环体系中,这是践行都市圈建设的核心意义。

《通州湾新出海口开发建设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南通新机场合作共建协议》在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上签约;成立苏锡常通跨江融合产业协作联盟;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苏州片区苏锡通科技产业园区联动创新区正式挂牌;与上海证券交易所签约,共建上海证券交易所资本市场服务南通基地;与上海市崇明区共同编制实施《东平—海永—启隆城镇圈协同规划》,强化生态共保联治……一批批合作项目、共建机制的落地落实,政府上层统筹机制效应凸显,深化合作,共话一体化协同发展成为都市圈城市间最频繁的互动。

以南通为起点,一条都市圈城市间酝酿发展的新经济走廊正在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背景下加速推进形成。

依托龙头 项目为王 

优势产业竞争力增强,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

南通“十四五”规划纲要里提及,打造地标性产业集群。依托龙头企业,建立产业链基金,增强对产业链供应链的把控力。大力培育产业生态主导型企业,支持龙头企业加强产业链垂直整合、核心企业提升产业链控制力,打造地标性、世界级船舶海工先进制作业集群,推动新材料产业向万亿元规模迈进。

03南通滨江生态花海

南通滨江生态花海

协同上海、苏南等周边城市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方面联合共建一批产业链条完善、辐射带动力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制造业集群。

规划纲要里对产业的布局,紧扣南通发展目标,通过实施主产强市战略,全面提升产业能级和核心竞争力,明晰产业发展重点,高技术船舶和海洋工程、高端家纺、输配电设备、汽车及零部件等重点发展的优势产业链,构筑起支撑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四梁八柱”。

南通市委书记徐惠民署名文章中,发出项目最强音。坚持项目为王,一切盯着项目干、一切围绕项目转,全市上下“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氛围日益浓厚。南通各地正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赋能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去年11月23日挂牌成立的南通国际家纺园区,“十四五”期间,将在现有集群基础上,打造“四中心一新城”,建设世界级家纺产业集群。

在可预见的未来,更多基础设施、重点项目建成后所产生的合力,是南通城市面貌得以焕新的最根本驱动力,是支撑南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引擎。

聚才引智  战略储备

人才一体化激发城市后续竞争力

近年来,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的深入推进,人才引进早已成为城市发展主旋律,各城市求贤若渴,人才竞争白热化。上海发布了上海千人计划、青年东方学者、浦江人才计划、曙光计划等;江苏发布了双创引进计划、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江苏高层次创新引进人才、江苏创新团队领军人才等;浙江发布了钱江学者、青年科学家培育计划等。

上海“1+8”大都市圈城市间比学赶超、势头强劲,南通在顺利跻身“万亿”俱乐部后,如何在上海大都市圈中保持后续竞争力,拔得圈内头筹,人才的战略储备尤为急迫。

早在“十三五”期间,南通市政府就落实了人才新政,通过推广“政策+平台+基金”的双招双引模式,使得“双创”人才总量大幅增长。南通市政府以南通创新区为载体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集聚创新要素,加快形成一流创新策源能力。创新区内重大、优质项目的引进,如上海电气集团的入驻,加速了沪通人才流动,人才的流动随之也带来了产业和资金的流动,激发了区域发展新活力;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与上海仁济医院合作的新南通市一院,推动建设“沪通医疗服务圈”,加速了高端医疗人才的双城流动,同时也缓解了城市新建区域医疗资源短缺的困局。

综观北、上、广、深一线特大城市的发展规律,进入大城时代,城市发展的“软硬”实力需保持同频共振。客观来看,风口南通的城市交通、基建、产业等硬实力节节拔高,但与上海相比,城市发展软实力疲软匮乏,上海一流的专家学者数以万计,南通与之差距明显。以人为本,人才资源是流动经济中举足轻重的一环。引进国内外顶尖人才、国家级领军人才和地方级领军人才,为南通区域发展做好充足的人才储备,是南通城市发展的首位战略。

进入“十四五”时期,也是建设上海大都市圈的关键周期,南通按下了发展的“快进键”,面对你追我赶的都市圈发展新态势,南通应当有“不进则退,缓进则亡”的忧患意识。此次,各个城市“两会”的召开也为未来各自发展指明了方向。在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的战局上,上海“1+8”大都市圈的九座城市都应担负起自己的“责任”,共同谱写上海国际化大都市圈美好的未来。

作者系南通报业传媒集团 夏照粉

[责任编辑:王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