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少数基层干部耍官威的病态体征是以干部作为身份识别的符号,在党群和干群之间制造“隔离带”,结果是增加党与人民群众的生分感,破坏党的执政形象。基层干部当好人民公仆,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坚持执行党的群众路线作为履行职责的座右铭,坚持党性淬炼作风,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畅通者。
【关键词】基层干部 官僚主义 角色错位 官威
【中图分类号】D262.3 【文献标识码】A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大力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抓 “关键少数”,重点治吏,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取得显著成效。少数基层干部耍官威的作风之弊话题的提出,触发人们对基层社会治理中干部形象塑造的关切。
少数基层干部耍官威的病态体征是以干部作为身份识别的符号,在党群和干群之间制造“隔离带”,结果是增加党与人民群众的生分感
改革开放以来,历届党中央领导都强调必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并通过制定各种党内法规实现干部选拔任用和教育管理的制度化,一系列举措推进了我国干部队伍建设的健康发展。我们党的干部队伍整体上是好的,积极进取、奋发向上、勤政敬业的总体面相构成主流。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的建设责任主体和主体责任得到强化和落实,各级干部展现出新的精神面貌。然而,干部作风建设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不仅一些不正之风变换着方式表现顽固,而且歇脚松气、思想疲劳、干劲衰减、精神懈怠的现象在干部中不同程度地存在。
少数基层干部耍官威的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不在于对职权阶位高低的辨分,而在于干部对角色认同的扭曲。干部无论处于什么职权阶位,一旦身上散发出装模作样的气味,那就是刻意把自己与群众相区分,唯恐别人不知道自己是干部,似乎盛气凌人才是干部的标配。少数基层干部的大官味让“群众看着就烦”,因为背后暴露出他们的阴暗心理。一般来说,少数基层干部少有前呼后拥的条件,没有众捧齐颂的场景,少有电视荧屏或各种媒体亮相的机会,唯一可以表现自己身份的方式就是在群众面前摆出“我也是干部”的样态,以示与众不同。这样的心理必然导致干部角色的错位认同,成为少数基层干部耍官威的祸源。
少数基层干部耍官威的现象令人民群众不满的不仅是他们煞有其事的作态,更是工作中相对应的表现。“脸难看”是少数耍官威干部常有的扮相,老百姓有事找上门来就耍态度,不是托词推脱就是设置障碍,使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事办不成。“踢皮球”是少数耍官威干部常有的手段,本职工作不尽心尽力,把履职尽责视为儿戏,随便找理由寻借口推卸责任,使群众要办的事在一个个部门公文流转中兜圈子。“唯上不唯下”是少数耍官威干部常有的习性,把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对立起来,看到上级领导溜须拍马,对于人民群众冷漠无情。“敷衍了事”是少数耍官威干部常有的策略,不思进取,工作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凡事只图能够交差就行。“平庸无为”是少数耍官威干部常有的状态,缺乏担当,不积极作为,满足于“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一张报纸一包烟,优哉游哉过一天”,时时刻刻打自己的小算盘,轻轻松松过自己的小日子。“八面玲珑”是少数耍官威干部常有的方法,不讲原则,是非不分,碰到麻烦绕开走,遇上问题“和稀泥”,没有对和错,谁也不得罪。“夺民之利”是少数耍官威干部常有的贪性,职位再低也要利用手里的小权力谋私利捞好处,喜欢吃吃喝喝,挥霍人民财产,以多占便宜为乐趣,甚至连抗疫物资也要占为己有。少数基层干部耍官威的作风严重污染着党内政治生态,亟须大力整治。
与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既是党的作风建设的要求,也是中国共产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的保证。新时代在全面从严治党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党员以佩戴党徽亮示自己的身份,表明的是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驱动力。少数耍官威干部以充满官味的作态表现自己的身份,则把干部的符号当作了炫耀的资本,是对党性的亵渎。
习近平总书记对基层干部存在的作风之弊有很多尖锐的揭露和批评,如指出有些干部“摆起官架子来比谁都大”,“有的官气十足、独断专行,老子天下第一,……”类似的话还有很多,揭露很尖锐,批评很深刻。习近平总书记一再要求党的领导干部决不能做“太平官”“逍遥官”“圆滑官”,“不能只想当官不想干事,只想揽权不想担责,只想出彩不想出力。”习近平总书记还强调:“干部不论大小,都要努力做到慎独慎初慎微,‘不以恶小而为之’。”“干部干部,干是当头的,……”“在县里当干部不要觉得官小,要多想想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这些重要论述和要求,为我们坚决抵制和克服少数基层干部耍官威的作风之弊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芝麻官千钧担,基层干部要有大担当,基层社会的官场是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的重要阵地,基层干部优良作风是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风向标。
少数基层干部耍官威是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官僚主义,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官僚主义,是对人民利益直接造成危害的官僚主义
少数基层干部耍官威的作风之弊,归根到底是丢掉了公仆意识,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没有认识到当干部就是做公仆、做人民的勤务员,头脑中还有当官做老爷的封建意识在作祟”。抵制和克服耍官威的不良作风,必须从思想和实践上坚决反对官僚主义。
官僚主义是旧社会的遗毒,构成封建官僚机构的官场政治生态,与我们党的根本组织宗旨和执政价值取向水火不容。反对官僚主义是党的建设一项长期任务,我们党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反对官僚主义斗争始终一以贯之。1980年8月18日,邓小平同志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讲话中,对官僚主义作了思想性很强的批判,他指出:“官僚主义现象是我们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广泛存在的一个大问题”,要求全党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同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和优良作风格格不入,是我们党的大敌、人民的大敌。”全面从严治党必须清除滋生官僚主义的土壤。
少数基层干部耍官威所体现的作风之弊,本质上就是官僚主义。干部职务不同形成职位高低是体制性的层级安排,但这并不意味着职权阶位有尊卑之分。不管在哪个层级上担任干部,也不管手中分管工作领域的权力有多大,服务人民是所有干部共同的职责,反对官僚主义是共同的任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分干部大小,官僚主义的危害不以官员大小论轻重。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进高压强力反腐败斗争的诸多事实,让人们看到小官大贪、“小苍蝇巨腐败”的触目惊心案例。人民群众不仅对发生在身边的腐败现象强烈不满,而且对少数基层干部工作不积极、不主动、不负责,作风拖沓,该干的事不干、不该干的事乱干,绷着脸说话、憋着气吼叫、飚着劲耍横等现象十分厌恶。这样的工作作风让群众望而生畏,躲而避之,他们成为党群关系和干群关系的张力制造者,成为党的优良作风的破坏者。
少数基层干部耍官威的作风之弊不可小觑。干部队伍建设也适用“木桶定律”,我们党涌现出许许多多备受群众爱戴的好干部,我们党打造了一支总体上符合高素质标准的干部队伍,但只要存在短板就会发生“木桶效应”。干部形象是党执政形象的展示窗口,干部是一个整体,人民群众厌恶官僚主义不分干部大小。基层组织和基层社会是党执政的末梢,少数基层干部耍官威是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官僚主义,现实中有一些重大危机事件就是因为少数基层干部失职、渎职而引发,一些矛盾的激化就是因为少数基层干部官僚主义作风而造成。少数基层干部耍官威的作风可能引起地动山摇的基础性危害,对此掉以轻心,可能会导致削弱、动摇党的执政地位和执政基础的破坏性后果。
基层干部要当好人民公仆,必须在忠诚干净担当作为上严以律己,对权力保持敬畏感,决不能让自己手里的权力生发出任何特殊的行为
基层干部是一支庞大的队伍,其中数量最大的是科级干部。从党的组织系统看,根据中共中央组织部公布的数据,截至2019年12月31日,中国共产党有基层组织468.1万个,其中基层党委24.9万个,总支部30.5万个,支部412.7万个。把这些行政和党务系统数据加起来再与正职、副职的配置作估算,基层干部的数量可能是比较大的。这样一支数量庞大的干部队伍建设得好不好、质量高不高,对党的事业成败有很大的影响作用。
党中央高度重视抓好基层的“关键少数”队伍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号召全党向焦裕禄同志学习,做焦裕禄式的县委书记,学习弘扬焦裕禄同志“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公仆情怀,凡事探求就里、“吃别人嚼过的馍没有味道”的求实作风,“敢教日月换新天”、“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的奋斗精神,艰苦朴素、廉洁奉公、“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殊化”的道德情操。“焦裕禄同志生活简朴、勤俭办事,总是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他的衣、帽、鞋、袜都是拆洗多次,补了又补、缝了又缝。”这就是我们党基层干部的光辉形象,也是对新时代基层干部当好人民公仆提出的要求。
新时代基层干部当好人民公仆,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至上的执政取向落实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思想和行动之中。要不打折扣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克己奉公,把权力用在让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的刀刃上,把精力花在让群众有更多更大更实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心思上。
新时代基层干部当好人民公仆,必须把坚持执行党的群众路线作为履行职责的座右铭,做群众的贴心人、知心人、暖心人。要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理念,认真负责地在平凡岗位上为群众办实事,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忧群众所忧、帮群众所困、解群众所难,坚持和发扬好党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优良作风。
新时代基层干部当好人民公仆,必须坚持党性淬炼作风,把人民群众的口碑作为衡量自己言行举止的主要标准。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是干部讲政治的要求,时刻把人民放在心中的最高位置,才能站稳政治立场。群众口碑好不好,是衡量公仆做得好不好的尺子,在基层当干部,要严格遵循党章和各种党纪党规,自觉接受群众监督,以党性淬炼自己的思想作风、领导作风、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
新时代基层干部当好人民公仆,必须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畅通者。按照我们党严密组织体系的构造,中央和国家机关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初一公里”,基层党组织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基层干部既“接天线”又“接地气”,贯通“最初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的重要责任落在基层干部身上。要坚决防止党的好政策落不了地,政府的好措施见不到效,基层干部应努力塑造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人民公仆形象。
(作者为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
责编/谢帅 美编/王梦雅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