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伊始,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北京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情况,使广大体育工作者深受鼓舞。作为我国“十四五”期间举办的重大标志性活动,2022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是展现国家形象、促进国家发展、振奋民族精神的重要契机。习近平总书记充分肯定了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工作取得的阶段性进展,指出“大家都在为办好一届成功的冬奥盛会而努力,运动员在刻苦训练,建设单位和建设者、保障团队兢兢业业,成功打造了一批世界一流的精品工程,大家的奋斗精神、奉献精神令人感奋。”筹办工作进展顺利、训练备战效果明显,离不开体育人的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和追求卓越的精神,体现了中华体育精神的价值引领作用。
“为国争光、无私奉献、科学求实、遵纪守法、团结协作、顽强拼搏”为主要内容的中华体育精神来之不易,弥足珍贵,要继承创新、发扬光大。中华体育精神是体育人为中华民族奉献的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富于创造、善于团结、勇于奋斗、敢于梦想的中华民族精神在体育领域的重要体现,是“相互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赛”的奥林匹克精神在中国体育实践土壤上结出的丰硕果实,作为体育人高度认同的行业价值观,已成为新时代中国精神的具体体现。精神无形,却能激发出无穷的力量。一代代体育人正是在中华体育精神的支撑下筚路蓝缕,取得了辉煌的体育成就,这是我们办出一场有特色、精彩、独一无二的奥运盛会的软实力,也是推动新时代体育强国建设的精神源动力。办好冬奥会、冬残奥会,需要弘扬、践行中华体育精神。
以中华体育精神鼓舞冬奥人扎实有序推进场馆建设、赛时运行、赛会服务保障等工作。自筹办冬奥会以来,在“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理念的指引下,各项筹办工作有序推进。工程建设挑战重重,数万名建设者发扬奋斗精神,与时间赛跑、与困难斗争,将办奥理念落到建设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广大冬奥建设者传承了顽强拼搏的中华体育精神,实现了一项项技术突破,提前一年完成了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场馆建设工程。如今北京赛区多座2008年北京奥运会场馆已转型为“双奥场馆”,延庆赛区的冬奥建设与生态修复同步推进,张家口赛区的国家跳台滑雪中心“雪如意”创下多项世界第一。此外,非竞赛场馆建设、改造工作等也在稳步推进。为冬奥会、冬残奥会的举办织就了一张完善强大的保障网。
以中华体育精神激励运动员和教练员科学求实、顽强拼搏、为国争光。优秀的竞技成绩离不开精神力量的支撑。提高现代竞技体育水平既要靠气力,也要靠技力。运动员要有为国争光、勇创佳绩的志气,夏练三伏、冬练三九,加强技术创新,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理念和技术,这些正是中华体育精神中爱国奉献、科学求实的内容。为突破冬季项目底子薄、基础弱的发展困局,中国冬奥军团制定了科学的备战计划——扩面、固点、精兵、冲刺。在北京冬奥会的7个大项、15个分项和109个小项中,中国冰雪健儿已经实现了全项目组队。短短两年多的时间,多个冰雪项目实现从无到有,有的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在过去几年时间里,在高山滑雪、北欧两项、钢架雪车等多个中国冬季项目曾经的“短板弱项”中,都出现了中国冰雪健儿奋起直追的身影。在2020年进行的国际雪车联合会钢架雪车世界杯法国拉普拉涅站中,中国钢架雪车实现了历史性突破,队员耿文强获得男子并列第三名,代表中国首次登上该项目世界杯领奖台。冰雪健儿挑战极限、攀越高峰,这样的成就来之不易,充分体现中华体育精神在冰雪项目中的延续和创新。
以中华体育精神引导全社会大众关注冰雪运动,“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群众体育是体育强国的基石。近年来我国群众冰雪运动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会,促进了中华体育精神在社会大众中的传播。冰雪运动“南展西扩东进”战略在逐步推进,从冬季走向了四季,越过山海关在大江南北流行起来,“冰雪运动进校园”等活动有序进行,拓宽了冰雪运动的参与面。在过去五年时间里,全国标准滑冰场馆数量从157家增加到388家,滑雪场总数从568座增加到770座;国内每年开展超过3000场“全国大众冰雪季”“中国冰雪大会”等群众性冰雪活动,参与冰雪运动人口占比已超过15%。在全民冰雪的浓郁氛围中,不仅满足了社会大众对体育健身美好生活的需求,还向全社会传递了一种挑战自我、积极向上的体育精神,引导着人们选择健康、文明、快乐的生活方式。
相信中华体育精神将为举办“精彩、非凡、卓越”的奥运盛会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和价值引领,并在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中得到彰显的同时,进一步丰富和深化新时代体育文化的内涵。
【注:本文为国家体育总局宣传司与北京体育大学联合课题组“新时代中华体育精神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邱珍 北京体育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李红霞北京体育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