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理论前沿 > 深度原创 > 正文

越南社会主义定向的革新

【摘要】20世纪80年代中期,越南在经济社会陷入全面危机的背景下,越南共产党六大启动了越南社会主义定向的革新。2021年1月越南共产党十三大召开,对越南革新35年发展历程和成就进行总结,并布局未来中长期发展战略,目标是到本世纪中叶建成一个“强盛越南”。越南社会主义定向革新取得的成就反映在经济、政治、外交和文化各个领域,其发展道路与中国相似但也有独到之处,越南革新取向值得关注。

【关键词】越南革新 社会主义定向 越南共产党 【中图分类号】D333.3 【文献标识码】A

越南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21年1月在河内召开,其中一项最重要的内容,就是要对越南革新35年进行总结,并对未来5年、10年的发展规划和中长期发展战略进行布局,提出了到2030年(即越共建党100周年)和2045年(即越南民主共和国后改名为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建立100周年)“两个一百年”的发展目标,力争到本世纪中叶把越南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定向的发达国家”,建成“强盛越南”。越南从革新之初提出建设“民富、国强、社会公平、民主、文明的越南”,到越共十三大提出建设“强盛越南”的目标,折射出越南实行社会主义定向革新35年来所取得的成就给越南民族带来自豪感和自信心。越南革新的成功经验确实值得总结和借鉴。在很多人看来师从中国改革开放的越南社会主义定向的革新,实际上也有其独到的地方。

越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陷入困境,一些地方基层单位“闯关”成功并得到越共中央的认可,商品价格-工资-货币联动改革失败以及高层人事变动等是撬动越南革新进程的历史动因

一是传统计划经济体制陷入困境,经济发展停滞、社会陷入恐慌。越南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一样,在越南共产党领导下获得民族独立和解放,而后效仿苏联模式,政治上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经济上实行高度计划化经济管理体制。1945年9月2日,越南宣布独立,建立越南民主共和国,之后又经过九年的第二次抗法战争(1946-1954年)和近二十年的抗美战争(1956-1975年),终于在1975年4月30日将美军全部赶出了西贡,实现了国家的南北统一,并在1976年7月将国名改为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此后,越南在全国范围内发动了一场对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对农业实行合作化的运动,目的是迅速建立只有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两种成分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按照苏联模式建立起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即在经济上实行高度集中和计划化,优先发展重工业,在政治上实行无产阶级专政。越南还计划五年内全国迅速完成社会主义改造。这种做法显然犯了极端冒进主义的错误,忽视越南低下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实际状况,急于求成建立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其结果导致处于萌芽状态的民族资产阶级工商业遭到致命破坏,工厂企业停止了生产经营,大片农田丢荒,商业凋零,资本家、知识分子和技术工人等上百万人纷纷逃往国外。由于农业和轻工业生产被忽视,粮食和生活用品严重缺乏,每年需进口粮食100多万吨。在抗美战争和抗法战争时期,越南的大量商品来自苏联、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援助,但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中越关系恶化,中国停止了对越南的援助,越南经济出现了负增长(1979年工业总产值同比下降4.52%,1980年同比下降8.7%)。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东欧和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相继解体而不再对外援助,而美国等西方国家对越南进行经济封锁,越南经济几乎走到崩溃的边缘。

二是一些地方基层单位寻求变革,“闯关”成功并得到越共中央的认可。越南的革新最早来自于自下而上的探索,包括农业和工业两个领域。农业领域的探索源于越南海防市永富地区,那里的农民在20世纪70年代末就私下“闯关”,悄悄地实行农业生产和土地承包。越共中央得知后,时任越南国务委员会主席长征派出考察团到当地进行微查私访,调查结果得到了中央的肯定。1981年,越南中央书记处发布第100号指示,允许农民以个人和劳动组的形式对农业生产的耕作、管理、收割三个环节进行承包。经过一段时间实验后,农民积极性得到巨大提高,农业生产取得了积极成效。1988年,越共中央政治局颁布了《关于革新农业经济管理的决议》(简称10号承包决议),确认了以农户家庭为单位的农业生产承包制。工业领域的探索源自20世纪70年代末的胡志明市。时任胡志明市市委书记阮文灵属于改革派人物,胡志明市的一些企业最早进行了试点改革,允许企业在完成国家计划任务之后,可以到市场上购买原料进行额外生产,并可将其产品在市场上销售。1981年,越南政府颁发了第25号决定,把经营自主权下放到企业。上述两个文件的颁布,激发了生产者的积极性,农业和工业生产逐渐得到恢复。

三是商品价格-工资-货币联动改革失败,商品短缺物价飞涨。从1981年开始,在逐步放开市场后,市场上的商品出现了国家定价和市场定价两种价格。一些地方尝试废除票证供应制度,一些地方实行价格双轨制,二者的差价由国家财政补贴。这种补贴机制让国家财政难以为继。1985年6月召开的越共五届八中全会决定对商品价格-工资-货币进行联动改革,其中,商品价格从双轨制变为实行单一市场价格,对全部商品进行重新定价;以1985年8月大米价格为基准,重新制定工资标准;决定从1985年9月起进行新旧货币的兑换工作,以1000个旧币兑换1个新币。由于缺乏管理经验,这一改革对越南经济产生巨大震动,物价飞涨。1985年,越南通货膨胀率飞速上涨到191%,1986年更是飞升到775%,越南经济社会陷入了严重的混乱状态。

四是高层人事变动为越南革新带来契机。1986年7月,对华友好的长征临时接任越共中央总书记一职,随即组织人重新撰写越共六大政治报告,将原草案中的反华内容删除,并且提出革新思维,重新认识社会主义。1986年12月,越共六大召开,越共六大政治报告可以说是越南启动革新的宣言书。在越共六大上,长征主动退出越共中央总书记职位,把阮文灵推上了越共中央总书记的位置上,从此开启了越共领导班子任期轮换制的先河。阮文灵上任后,他开始了大刀阔斧地改革,调整人事安排、经济政策和外交路线,由此撬动了越南革新历史前进的滚滚车轮,带领越南逐步从危机状态走了出来。①

经济革新是越南革新事业的出发点和重心,也是成效最为显著的领域

越南社会主义定向的革新是一场渐进式的社会主义性质的全面综合改革,也是逐渐融入世界的过程。越南革新自下而上开始,由点到面全面铺开;革新始终强调以社会主义为定向,最终目标是建立“民富、国强、民主、公平、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越南革新覆盖经济、政治、外交和文化等各个领域,其中,经济革新效果最为显著,政治革新最引人关注。

在经济革新领域,农业是革新的出发点,也是最终的落脚点。越南革新以农村家庭承包制开始,而农业的现代化也将是越南成为现代化工业国的最后一站;以实行股份化为主要手段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是越南工业领域改革的主要抓手,目标是将国有企业控制在100家以内,并且限制在国民经济的关键领域,与此同时,支持和鼓励私营经济的发展,视之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以信息化、数字化为导向的金融和服务业改革成为越南活跃市场、改善民生和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尤其是近几年,越南将着力点放在推动科技进步方面, 2019年,越共中央政治局颁布了《关于主动参与第四次工业革命的若干政策主张的决议》,提出越南积极主动参与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总体目标,有效利用第四次工业革命带来的机会实现人工智能和数字化转型目标。越共十三大进一步强化了以科技进步推动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目标方向,到本世纪中叶成为高收入的发达国家。

越南经济革新的过程也是不断融入世界的过程。尤其是2006年以来,在越南积极主动融入国际的外交战略指导下,越南经济全方位开放。2018年,越南外商投资企业聘用超200万雇员,外资占越南投资总额的25%,超过70%的出口额和50%的工业产值由外资企业创造。截至2020年,越南与世界各国签订了16个双边或多边自由贸易安排,其中,《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和《越南欧盟自由贸易安排》(EVFTA)被认为是高规格的自贸安排。目前,外资和外贸对越南经济的影响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中外贸依存度(外贸占GDP比重)达到了200%。越南已经成为严重依赖外资和外贸的外向型经济体。

越南经济革新的成就显著。革新前,越南是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之一,1986年的人均GDP不足100美元,根据越共十三大报告草案,2016-2020年越南GDP年均增长率为5.9%,2020年越南GDP总量达到2684亿美元,人均GDP达到2750美元;增长质量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从上一个五年的4.3%上升到5.8%。目前,越南贫困家庭比例降至1.45%,被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认定为减贫成就最为突出的国家之一。

展望越南经济发展的前景,可从2019年越南总理阮春福提出越南经济社会发展“两个一百年”的目标愿景中洞见,即第一步,到2030年建党一百年时,越南进入高水平中等收入国家行列,成为“创新型社会、公平的社会、民主文明的社会”。满足五项指标:一是人均GDP达到18000美元以上(按2011年购买力平价标准);二是全国50%以上的人口成为城镇居民;三是工业与服务业占GDP比重达90%以上,并解决70%以上的就业;四是私营经济占GDP比重达80%以上;五是联合国人类发展指数达0.7以上。第二步,到2045年越南民主共和国(后改名为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建立一百年时,将越南建成为一个“繁荣发达的国家”。具体指标包括:其一,进入世界上生活最幸福的高收入国家行列,成为一个繁荣、幸福的国家;其二,在全球竞争力指数和营商环境指数方面,成为全球前20名知识经济最具竞争力的国家,收入较高且收入来源多样化,工业按现代化方向发展,农业比重降到10%以下且不再有纯农业;其三,成为亚太地区教育质量最高的国家之一。②

政治革新是越南革新的难点也是亮点

越南政治革新的主要内容是处理好党、国家和人民三者之间的关系,落实“党领导、国家管理、人民作主”的政治构架,目标是建成越南“社会主义法权国家”。内容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国会的改革甩掉了“橡皮图章”的帽子。通过改革国会代表的选举制度(包括国会代表的直接选举、差额选举、自荐参选等)、重大事项表决制度、质询制度(对政府主要官员公开质询)、信任票表决制度(每两年对政府主要官员投信任票并公开得票情况)等,从而甩掉了“举手表决器”和“橡皮图章”的帽子。

其次,革新党的领导方式重在自我革命。主要途径是通过党的自我变革,把党对国家的领导纳入法律框架内,把党的思想路线变成法律规定,并通过国家机构中的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发挥领导作用,从而引领国家的发展,实现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越南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包括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等,从而提高党的领导能力和战斗力。自越共七大提出胡志明思想以来,越南共产党始终强调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和胡志明思想为党的思想基础和行动指南,长期开展“学习和践行胡志明道德榜样”运动,以提高干部队伍的政治思想和道德水平。越共还从思想教育、惩戒制度建设、提高干部待遇等各个方面着手,打造“不能贪”的预防机制、“不敢贪”的惩治机制、“不必贪”的保障机制。除此以外,越共近年来尤其重视党内法规和制度的建设,以使干部任免和高层人事安排能够做到有法可依。2014年6月颁布了新的《党内选举规则》;2020年1月越共中央政治局颁布了第214号规定,明确了党的总书记、国家主席和副主席、政府总理、国会主席等所有领导干部的岗位标准,并制定了详细的考核指标体系,为越共十三大的人事选拔做好了制度准备。

再次,社会民主和社会监督作用得以充分发挥。2015年11月越南国会通过了《征求民意法》,并从2016年7月1日开始生效,该法允许对宪法全文或其中重要条款或国家重大事项进行表决,因而具有了一般“全民公投法”的性质。③提高越南祖国阵线(越南统一战线组织)的地位,是越南发挥社会民主的另一个重要途径。祖国阵线是越南共产党领导下的政治体系的一个部分,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加强社会共识、增进民族大团结的一个平台,其任务是在党与人民之间架设沟通的桥梁,对国家活动进行监督。随着革新的深化,越南赋予了祖国阵线更多的职能,参与到推举国会代表以及国家工作人员工作中来。近年来,越南共产党还赋予了祖国阵线进行“社会反辩”的职能,对党和政府的路线、主张和政策进行公开地社会辩论和社会质询等。在提高社会民主和社会监督方面,越南还利用媒体包括互联网平台对各种社会弊端进行曝光。实践中,已有不少贪污腐败案件是通过媒体的曝光而被挖出来的。

最后,改革行政管理体制,致力于打造“服务型政府”。为适应社会主义定向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越南政府采取了一系列行政改革措施,主要包括:精简党和政府行政机构、提高行政效率、转变政府职能等,旨在构建一个为企业和社会提供更好服务的“发展服务型政府”。概括起来有三个方面的转变:从全能政府转变为有限责任政府;从高度集权的行政管理体制转变为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行政管理体制;从带有人治色彩的“专权行政”转变为依法管理社会事务的“法权行政”④。越共十三大将此作为国家行政体制改革的目标。

司法改革则旨在加强司法机关的独立性和审判过程的透明度。主要举措有:打破行政区划设立一审地区法院,重构地方法院与地方政府分离模式,中央财政负责司法部门的经费预算,中央司法机关统管地方司法机关经费,改革法官的选任制度,提高司法人员薪酬,延长司法人员任期或采用任期终身制等⑤。2018年,越南高等法院对原越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丁罗升的职务犯罪进行公开审理,引起了社会很大反响。

越南革新的理论成果:初步形成了系列越南本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观点

自革新以来,越南通过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实践经验、对经典作家关于社会主义理论的重新认识,以及与各种错误思潮作斗争等路径,不断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认识,初步形成了本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成果。主要包括:一方面,提出胡志明思想,并不断对其丰富和充实。越共七大上正式提出胡志明思想,并决定把“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和胡志明思想作为思想的基础和行动指南”写进党的纲领和章程;另一方面,提出了关于越南社会主义的一系列观点,包括关于越南处于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观点、越南社会主义的主要特征、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必须处理好的“十大关系”(越共十三大将越共十二大提出的“九大关系”变为“十大关系”)、关于越南社会主义定向的市场经济理论、关于越南社会主义法权国家的观点,关于建设具有浓郁民族特色、多样而统一的越南先进文化和建设越南人的观点以及关于越南共产党的建设和执政理论等。⑥

越共中央机关杂志《共产主义》原总编辑、越共中央理论委员会副主席武文福总结了越南革新的四点经验:第一,在革新过程中,必须坚持民族独立、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和胡志明思想作为指导思想、坚定社会主义目标;第二,革新必须依靠人民、为了人民的利益,要与实践相符并不断创新;第三,革新必须把民族力量与时代力量相结合;第四,党的正确路线是革新事业成功的决定因素。⑦

越南共产党守住“变革而不变色、融入而不溶化”的红线,才使得越南革新进程始终保持正确的方向

越南革新的第一阶段为1986-1991年的起步阶段,主要内容是从全盘照搬苏联模式转向对社会主义理论的反思和实践的独立探索阶段。第二阶段是1991-2006年的全面开展革新阶段,是在对苏联解体后转为以华为师进行的全面革新,经济成效最为显著,年均GDP增长率超过7.5%,是越南革新以来经济发展的黄金十五年,也是中越关系1991年正常化以来的黄金十五年。第三阶段为2006-2016年的全面积极主动融入国际阶段,主要特征是提升外交战略地位,淡化了意识形态特征,提出全方位、多样化、积极主动融入国际的外交路线。第四阶段是自2016年越共十二大以来的再调整阶段,重新强化党的领导。在第四阶段,受到美国特朗普政府执政期间不确定性的影响,越南外交路线有所调整,在保持大国平衡的同时越来越强调自我独立,并在国际上谋求发挥更大作用以彰显越南的存在。与此同时,越共十二大开始强调党对全部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越共十三大更是明确外交工作和各方面的工作都要在党的统一领导下,相互协调保持同步。

越南从革新前完全照搬苏联模式和依附苏联,到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后理论界的反思,并通过基层的实践探索总结,自下而上推动了越南共产党高层思维的革新,再到越南共产党正式启动并领导人民进行自上而下的渐进式的不断深化革新,越南共产党始终牢记苏东剧变的警示,那就是要:变革而不变色、融入而不溶化!这是越南社会主义革新的一条红线,它贯穿越南革新35年的发展历程。35年来,每次党的代表大会召开前,尤其是在越共十三大召开之前,国内外各种敌对势力打着变革旗号而实则企图鼓动越南“变色”,越南共产党牢记教训,保持高度警惕并对错误思潮进行了坚决的抵制和打击,才使得越南革新守住了底线,保持正确的方向。

越南革新35年来,除了成就以外,越南革新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越共十三大报告在总结革新的不足之处时指出,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四大危机”(即经济落后、“和平演变”、贪污腐败、偏离社会主义方向等四种潜在隐患)依然不同程度存在,敌对势力对越南进行“和平演变”出现了新的形式,党内出现了“自我演变”“自我转化”的现象,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对于党、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心不足等。

越南政治革新的有些做法以“大胆”著称,例如,越南实施的《民意征求法》,实际上已经从法律上为越共的敌对势力否定宪法的某些重要条款(例如,宪法第四条规定,越南共产党是国家和社会的领导力量),从而否定越南共产党的领导权、改变越南社会主义的国家制度提供了可能性,尽管眼下这种可能性还比较小。这些“大胆”的举措得到社会舆论的追捧,然而对于越南共产党政权的稳定性来说,无疑提升了压力和挑战。

越南社会主义定向的革新曾被西方媒体认为是“师从中国”,我们从越南革新进程中也发现其不少做法有中国的痕迹,比如:提出了“两个一百年”发展目标以及建立反腐败的“不能贪”“不敢贪”“不必贪”机制等。但随着越南革新的深化,尤其是2006年以来,越南政治革新日益体现出多元化、公开化和公民社会化的特征,与中国共产党十八大以来强调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治国理政方略有明显区别。越南革新的实践和取向,值得我们关注。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博导,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研究部主任、研究员)

【注释】

①谢林城主编:《越南国情报告(2016)》,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年,第243-259页。

②《总理提出越南2030至2045年愿景》,越南经济与预测报网,2019年2月19日,

③潘金娥:《从越共十二大看越南革新的走向》,《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6年第1期。

④陈明凡:《越南的行政改革及其启示》,《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6年第1期。

⑤龙飞:《越南司法改革概况及最新发展》,《法制日报》,2016年3月2日。

⑥潘金娥、周增亮:《21世纪越南马克思主义研究:路径与成果》,《世界社会主义研究》,2018年第10期。

⑦[越]武文福、潘金娥、周增亮:《越共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与理论的新发展——基于总结30多年革新实践与理论研究》,《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9年第16期。

责编/谢帅 美编/宋扬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于洪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