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地方要闻 > 基层治理 > 正文

实施志愿服务行动 提升乡村治理效能——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开展“寸草心”志愿服务的实践

近年来,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弘扬沂蒙精神,聚焦转变干部作风、密切党群关系、提升基层党组织战斗力,探索农村党支部领办志愿服务队,实施“关爱老人·情暖夕阳”“寸草心”志愿服务行动,为农村鳏寡孤独老人提供亲情服务,取得良好效果,其经验做法被编入《山东省农村公共服务典型案例》一书。

“寸草心”体现“大情怀”

顺应民情民意抓民生。沂水县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沂蒙精神主要发祥地之一。近年来,沂水县深入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对准民生所需,每年确定实施20项民生实事,解决群众难题。特别是针对困难群体现实困难,创新实施贫困人口大病再救助工程,杜绝了因病致贫返贫现象,实现了“困有所助”;创新实施以“惠民礼葬”为核心的殡葬改革,有效解决了殡葬难殡葬贵问题,实现了“逝有所安”。在此基础上,县委围绕“不让一个群众在小康路上掉队”的目标,找短板、补弱项,通过调研发现,一些农村鳏寡孤独老人由于得不到很好的照料,晚年生活质量不高,成为全民同步奔小康的一个短板。对此,县委下决心进行破解。

立足基层实践定思路。沂水县沂城街道解家官庄村针对村内鳏寡孤独老人缺少照顾的实际,党支部引领成立“寸草心”志愿服务队,发动村干部、党员、热心群众和社会力量,每周为村内80周岁以上老人提供志愿服务,把党支部温暖传递到百姓心坎上,用孝善文化引领乡村文明新风尚。通过多年的志愿服务活动,党员干部和群众的心贴近了、关系融洽了,解家官庄村也由原来的信访矛盾突出、班子战斗力不强的“后进村”,转变为班子凝聚力强、群众满意度高的“和谐村”。沂水县委深入分析解家官庄村的创新实践,认为这一做法,是转变干部作风、强化党员作用、密切联系群众、优化乡村治理的有效路径,决定在全县组织推广。

坚持高位推动求实效。在充分总结借鉴解家官庄村做法的基础上,制定《关于实施党建引领“关爱老人·情暖夕阳”寸草心志愿服务行动的指导意见》,2020年3月份,以第一书记任职村、乡村振兴服务村、村党支部书记选配改革和专业化管理村为重点,遴选20%的村试点开展“寸草心”志愿服务活动。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5月份召开全县动员大会,在全县范围内全面启动了寸草心志愿服务行动。将“寸草心”志愿服务行动列为2020年县委书记抓基层党建突破项目、纳入全县“125”工程20项民生实事,由县委书记亲自谋划实施。截至目前,全县1040个村党支部全部领办志愿服务队,以村“两委”干部、党员为主体的15192名志愿服务队员,深入6051户,为7068名农村鳏寡孤独老人家中开展志愿服务,让他们生活得更体面、有尊严,进一步织密了“生老病死”“厚养礼葬”的民生保障闭环。

“服务队”展现“新作为”

突出党建引领“建队伍”,践行初心使命。坚持以村党支部为核心,以党员干部为主体,选优配强志愿服务队员,把践行初心使命落实到为群众服务的具体行动上。发挥村干部的示范作用,村志愿服务队由村支部书记担任队长,当好志愿服务队的“主心骨”,带动村“两委”干部主动入户、上门服务,解决了村干部平时入户少、与群众交流少的问题。发挥党员的模范作用,发动村内50周岁以下、常年在家、有一定服务能力的党员,主动亮明身份,带头开展服务,解决了无职党员作用发挥难的问题。发挥后备力量的助力作用,调动入党积极分子、村级后备干部、优秀农村青年等群体的积极性,鼓励其加入服务队伍,解决了后备力量有名无实、备而不用的问题。

鳏寡孤独老人“全覆盖”,实现老有善养。设定标准、严格程序,将农村缺少照料的老人纳入志愿服务范围,实现党委政府的有效兜底。在服务范围上,以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留守老人和居家养老人员为重点,划定新中国成立前老党员、70周岁以上“三无”和重度残疾老人、留守老人“三类服务群体”,将鳏寡孤独、年龄大、无人照料的特殊群体全部纳入服务,做到一个不少、一户不落。在服务对象上,组织乡镇街道认真排查摸底,托清“三类服务群体”底数,摸清核准身体状况、家庭成员、收入支出等基本情况,严格按照“四议两公开”程序,征求服务对象和全体村民意见建议,综合确定服务对象,确保程序公正、群众公认。在服务管理上,对纳入志愿服务范围的服务对象,逐人逐户建档立卡,建立服务对象数据库,打造智慧云平台,实行大数据比对,及时掌握服务进度、调整服务内容,实现动态管理,确保无儿无女、无人照顾老人应纳尽纳、应享尽享。

上门志愿服务“送温暖”,体现人文关怀。坚持“务实管用、简单易行”的原则,从小处着眼、从细节着手,满足服务对象最急需、最迫切、最基本的生活需求。在服务内容上,明确“四个一”标准:打扫一次卫生,帮助清扫庭院、清理垃圾;料理一次家务,帮助擦拭家具、整理床铺;清洗一次衣物,帮助清洗衣物被褥,做到及时换洗;帮助一次代购,根据老人需要,帮助代购生活物品,将支部温暖融入日常、化为经常。在服务时间上,按照“把服务做实、不走过场,常态长效、不增加负担”的原则,将每周六定为志愿服务日,组织志愿服务队员到服务对象家中开展一次志愿服务,确保长久坚持、取得实效。同时,坚持因村制宜、量力而行,鼓励有条件的村党支部,结合村情民意,丰富志愿服务形式和内容,更好满足服务对象多样化需求。如黄山铺镇成立“金帮手”“金剪子”“金方子”“金嗓子”“金助理”5支服务队,为老人提供理发、义诊、文艺演出、手续代办等服务;马站镇成立由乡医、木匠、理发师、裁缝、建筑工人等组成的专业服务队,实行“主餐+配餐”制度,根据服务老人生活需求情况,“量身打造”个性化志愿服务。高桥镇袁家荣仁村“寸草心”志愿服务队看到75岁的五保服务对象李庆田家里屋内卫生差、墙皮脱落严重、做饭睡觉都在一间房内,很不方便,就主动联系了“沂蒙义工”一起为老人装修粉刷房屋、盖了一间厨房、一间厕所,对老人的院落进行了平整并铺设了下水管道,为老人带去米面油等生活用品,每周六按时给老人提供“四个一”服务,无微不至。李庆田老人感动地说:“看着这些志愿者们忙里忙外,又是打扫卫生又是陪我唠嗑儿,心里热乎乎的。”

发动社会力量“齐参与”,汇聚爱心资源。发动各级各界力量广泛参与、主动融入,进一步壮大志愿服务队伍,形成全社会“尊老爱老”的浓厚氛围,汇聚半径更长、圈层更密的“敬老助老”同心圆。号召机关干部主动参与服务,以干部联系群众结亲连心为依托,联系干部每月至少一次到联系户所在村或所包服务对象家中开展志愿服务,形成服务常态化格局。发动爱心企业积极助力服务,通过让企业家成为服务队员、定向捐款、物资捐助等方式,为志愿服务提供人力、物力、财力支持,把志愿服务行动打造成爱心企业参与社会服务的综合平台。调动社会资源集中下沉服务,整合宣传部、团县委、妇联、民政局、残联、文旅局、卫健局等单位资源优势,发挥沂蒙义工、志愿者等社会服务团体积极性,主动下沉服务,提高服务质量,保证服务效果。高桥镇小瓮山村“寸草心”志愿者服务队联系协调沂水县东方超市,为村里的5户服务对象捐赠了米面油、床上四件套等日用品,每月组织服务对象到村幸福院为老人包水饺、理发。立冬时,小瓮山村志愿服务队队长刘文松联系厨师为老人们做了一桌子菜,陪老人们吃饭聊天,老人们皱纹纷纷舒展开来,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夯实工作基础“强保障”,确保常态长效。强化组织保障,县里设立志愿服务总队,统筹服务资源下沉;乡镇成立志愿服务中队,指导村级志愿服务队开展活动。强化资金保障,县财政拿出300万元,从村级组织运转保障经费中列支志愿服务经费,为村里购买志愿服务必需用品,保障行动正常开展;用活党员关爱基金,适时补助关爱村内的生活困难党员;发挥县乡慈善总(分)会和农村在外优秀人才的作用,争取社会捐助,建立志愿服务资金的多重保障体系。强化激励保障,将志愿服务纳入全县重点工作考核,建立县直部门每周联系督导机制,抓好责任落实;对志愿服务行动开展好的优秀村党支部书记,同等条件下,优先推选“两代表一委员”和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对优秀志愿服务队员,优先推荐各类表彰评选人选、优先推荐入党或作为村级后备干部进行重点培养。

“促善治”闯出“新路径”

支部“有作为”,党群关系更加密切。群众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群众工作的本质是密切联系群众。开展志愿服务行动,搭起了支部与群众之间的“连心桥”,党员干部入户勤了,作风变了,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增强了,党群关系更加密切、更为融洽。

服务“有温度”,乡村更加文明和谐。通过开展志愿服务行动,发挥党支部政治引领功能和党员干部在乡村治理中的关键作用,以小切口实现大突破,带动了村风民风改善,推进了和谐社会建设。沂水作为占全市人口10%的大县,去年到市以上信访量下降到只占全市的1%。高桥镇大路官庄村五保户服务对象贾兴传家里正房年久失修、破败不堪,日常住在南墙偏房里,条件极为简陋。大路官庄村“寸草心”志愿者们找到老人,提出帮助老人无偿翻建房屋。老人觉得自己已是孤身一人、年纪大了,凑合着过就行了,没有翻建的必要,也不好意思麻烦志愿者们为自己操心费力。在志愿者们的劝说下,老人同意了翻建房屋。志愿者们联系施工队为老人翻建了房屋,并添置了衣橱、饭橱、电视机等生活用品,贾兴传老人逢人就夸:“托了共产党的福,亲儿亲女都做不到这样啊!”

引领“有实效”,孝善文化更加彰显。开展志愿服务行动,是深化提升殡葬改革的必要措施,有效解决了农村鳏寡孤独老人生前“厚养”问题。行动开展以来,农村鳏寡孤独老人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践行了“不让一个群众在小康路上掉队”的庄严承诺,并有效带动了更多子女自觉尽孝,重拾重塑孝道文化,切实走出了一条服务群众、凝聚人心、弘扬孝善、倡树文明的乡村治理有效路径。在2019年度全省移风易俗群众满意度调查中位居第一的基础上,2020年上半年全市移风易俗群众满意度调查,沂水县又居全市第一。

(作者系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委书记)

[责任编辑:潘旺旺]
标签: 薛峰   沂水县   乡村治理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