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贵州省赤水市长期镇共和村,村民在采收儿菜。近年来,该市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促进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新华社发
贵州省遵义市委书记魏树旺代表:
三大工程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市
2021年2月,在贵州省脱贫攻坚任务如期胜利完成和“十四五”开局的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并作出要“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的重要指示。贵州省遵义市委书记魏树旺代表表示,贵州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以“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升级行动为抓手,大力实施“兴业带富、塑形铸魂、强基固本”三大工程,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奋力打造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市。
魏树旺代表认为,只有产业旺起来、农民富起来,乡村振兴才有牢固的基础。为此,遵义市实施了兴业带富工程,立足特色推动农业现代化。推动茶叶、辣椒等主导产业上规模、提质量、创品牌、增效益;加快发展绿色食品工业,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推动农业“接二连三”。他表示,要确保在“十四五”时期全市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6%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以上。
“为了让农村美起来、乡风好起来,我们实施了塑形铸魂工程。”魏树旺代表说,遵义市坚持分类实施、分步推进村容村貌改善;以全党开展的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让红色基因在广大农村赓续传承;拓展“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经验,健全完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积极推动移风易俗,以法治化手段、制度化建设破除陈规陋习。
魏树旺代表表示,遵义市实施了强基固本工程,推动人才活起来、组织强起来。2020年,遵义市实施村级组织领军人才培养工程和在中职院校培养乡村振兴后备力量工程,遴选出574名35岁以下村干部和1541名职校学生为“双培养”对象;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书记,遴选一批“兵支书”“大学生支书”;推进“乡村振兴指导员”选派工作,帮助乡村加强党建、发展产业;推动教育、医疗、农技等专业技术人才下乡,多形式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
(本报记者 吕慎)
宁夏发改委党组书记李郁华代表:
创新“飞地经济”合作新机制
随着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成为“三农”工作的重心。包括宁夏在内的西部深度贫困地区虽已全面脱贫摘帽,但受区位条件、生态环境、经济社会发展等因素制约,脱贫的产业基础还不牢固。
“对贫困地区而言,要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必须从根本上遏制产业扶贫的短期化偏向,构建可持续的产业发展长效机制。”全国人大代表、宁夏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书记李郁华建议,在国家层面建立更高水平的东西部经济协作新机制,发挥不同地区比较优势,优化资源配置利用,通过共建飞地经济、飞地园区支持西部产业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支撑。
李郁华代表建议,加快完善结对共建飞地经济新机制,鼓励与东部发达地区及其开发区结对共建,把飞地产业园作为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土地要素市场化改革、流域上下游协同发展等工作的平台载体,促进资源优势互补和优化配置,实现互利共赢;创新飞地经济合作新机制,有条件地创新政策供给,鼓励各方以多种形式参与合作,支持合作各方在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社会管理等方面合理划分成本和收益的分摊比例;飞地园区应按照市场化原则和方式进行建设、管理和运营,支持通过特许经营、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委托第三方运营管理,提高园区专业化运行水平。
“西部欠发达地区担负着维护生态安全、提供生态产品的重要职责。”李郁华代表建议,建立飞地模式下的生态补偿新机制,健全保护区与受益区的利益分配机制,促进东西部共同实现更高水平的协调发展。
(本报记者 王建宏 张文攀)
安徽省亳州市市长杜延安代表:
大力实施农业大市乡村建设行动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多次提及‘乡村振兴’,乡村振兴的重要性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亳州市市长杜延安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就是要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不断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打造新时代幸福新农村。
杜延安代表介绍,亳州市48.95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86个贫困村全部出列,所辖三县一区全部摘帽,亳州市成为安徽省唯一连续4年在脱贫攻坚年度成效考核中获得“好”,且位次逐年前移的市,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部如期完成。作为农业大市和产粮大市,下一阶段,亳州市将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确保经得起历史和实践的检验,并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逐步实现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此外,亳州市还将积极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加大农业农村十大工程项目推进力度,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深入推进“三大革命”和“三大行动”;大力推行“农牧结合 种养循环”生态发展模式,实现畜禽粪污无害化利用、化肥减量、培肥地力、优质农产品生产叠加效应。
杜延安代表认为,要深化农村各项改革,加强改进乡村治理。完善“联合体·组合投资·优先股”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培育壮大村集体经济;持续巩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机制;加强新时代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推深做实邻长制改革,充分发挥邻长作用,扎实推进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示范创建。
(本报记者 常河)
青海省工商联专职副主席、青海省妇联兼职副主席李青委员:
让农民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做好‘三农’工作提供了重要遵循。”青海省工商联专职副主席、青海省妇联兼职副主席李青委员认为,近年来,随着新型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城镇辐射带动农村能力不断增强,为推动乡村振兴提供了良好条件。但这也造成农村人口单向流出,带来乡村“空心化”,人口迁移“候鸟化”。
乡村产业发展的滞后,造成吸纳就业弱势化,人力资源和专业人才短缺化的问题较突出。如何应对?李青委员认为,首先,强化发展规划引领。按照集聚提升、城郊融合、特色保护和搬迁撤并划分类型,制定实用性的乡村发展规划,推动城乡区域融合循环发展;准确把握乡村的个体差异性和发展走势,明确乡村高质量发展目标,实现理念等值。
同时,积极培养新型职业农民。要着眼提高农民素质和技能,加快建立职业农民制度,完善配套政策体系,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拓宽新型职业农民来源,以激励机制鼓励大学生、转业军人等多层次人群主动参与农业及外出农村人口返乡就业,促进农业市场经济主体多样化,让农民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实现身份等值。
李青委员表示,要进一步夯实农业生产基础。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充分发挥科技创新驱动作用,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实现基础等值。
另外,要提升农村土地价值,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政策,严守永久基本农田红线,做到“有地可种”。在实现土地等值的同时,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就地城镇化和以县域为单元的城乡统筹发展。持续改善乡村人居环境水平和质量,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升级,让乡村成为宜居宜业的“乐土”,实现城乡等值。
(本报记者 万玛加)
浙江省衢州市人民医院院长助理陈玮代表:
规范农家书屋,加强基层文化阵地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是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全面振兴。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尤其是本土人才。乡村的振兴和发展,归根到底是要实现人的发展。”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衢州市人民医院院长助理陈玮告诉记者,通过调研走访,她发现农家书屋还未全面覆盖,部分地区的农家书屋还缺乏规范化建设和管理,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019年2月,中宣部等十部门印发《农家书屋深化改革创新 提升服务效能实施方案》,足以说明农家书屋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为了加强农村基层文化阵地建设,陈玮代表认为必须进一步规范农家书屋的建设和管理,制定管理制度、明确管理人员、丰富图书种类、扩大阅读人群。
“必须开展农家书屋的长效机制建设,让农家书屋接受专业机构的认证和评估。”陈玮代表说,“在农家书屋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方面,应由政府部门、公共图书馆和大学图书馆牵头,实施农家书屋研究项目。”
自2018年当选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以来,陈玮时时刻刻搜集并思考社会和民生问题。在调研中,她发现农家书屋管理员基本由村干部来担任,缺乏经验和培训,导致书屋的常规运行受到一定影响。因此,她建议可以组建一支由村干部、大学生村官、退休老师或志愿者兼职的管理人员队伍,定期开展书屋管理培训,规范书屋的日常运行。
“应吸引更多人加入书屋的阅读中来,尤其注重如何引导少年儿童,让农家书屋成为他们精神成长的重要阵地,成为乡村振兴的精神家园。”陈玮代表说。
(本报记者 严红枫 陆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