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深化教育改革。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为构建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世界水平的评价体系指明了方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今年两会,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刘焱提出建议:明令禁止学校张挂人为制造攀比、加剧考试竞争和焦虑的标语和横幅,多宣传毕业生中爱岗敬业的普通劳动者,塑造尊重普通劳动者、“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人人皆可成才”的社会教育生态。该建议将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根本标准,从标语、标准、教育生态等精细问题切入,见微知著。
今天,就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全面提高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等一系列问题,人民论坛专访了刘焱教授,她就上述问题进行了深入、生动的阐述。
推动育人方式变革,育“人”是正道
人民论坛:后疫情时代,开放式的网络学习将成为一种常态,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网络教育的边界正在被解构,该如何理解所谓的“全域教育时代”?
刘焱教授:家庭不能变成“课堂”,育“人”是正道。不管是家庭、学校还是社会,线下还是线上,都应关注和参与年轻一代的成长和教育,但必须有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同时也不应该消除“边界”。因为学校教育不同于家庭教育,各有各的特点。在特定情况下,学校在让家长成为“助教”,把家庭变成“课堂”。在疫情期间,线上教育发挥了特殊作用,但它也不能取代线下教育,取代真实的人际关系与交往。“全域教育”并不是要消除不同教育的边界和特点,更不能错位。应当互相补充,为孩子们的学习与成长创造更好的环境和条件。
紧张孩子的学业学习,放松孩子成“人”的教育,这是当今我们教育的痛点
人民论坛:青少年由于压力带来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小觑,您如何看待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如何疏解青少年心理问题?
刘焱教授:在这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压力之下,我国大部分中小学生学得太苦太累,心理健康问题也不容小觑。研究表明,我国中小学生的生活满意度、对学习的积极情感体验(如喜欢、愉快、有信心、成功体验)等指标随年级升高而逐步降低,对学习的消极情感体验(如不喜欢、痛苦、疲倦、枯燥等指标)呈逐年上升趋势。我国学生存在的最大问题之一是幸福感整体偏低,孤独感较高。这些问题是推动我国教育高质量发展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紧张孩子的学业学习,放松孩子成“人”的教育,这是当今我们教育的痛点。优质教育资源稀缺的情况下,谁也不敢在孩子的学业学习上掉以轻心,必然导致普遍的焦虑。从今年开始,我国将进入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也是要回应广大人民群众对于高质量教育的追求。
教育评价“指挥棒”必须落实到每一个学校
人民论坛: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为构建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世界水平的评价体系指明了方向。深化教育评价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您认为下一步应如何具体落实呢?
刘焱教授: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方案》从顶层设计为教育事业发展设立了教育评价“指挥棒”,但真正要落地,必须落实到每一个学校。
在很多学校门口的宣传栏和横幅标语都可以看到“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这种“顽瘴痼疾”的表现。每年高考之后,很多学校门口都会点名道姓、图文并茂地张贴“我校某某同学被北京大学录取”、“我校某某同学被清华大学录取”的大红喜报,“我校有多少同学被 985(或 211)高校录取”等等。这种宣传,助长了教育的功利化、短视化的倾向,加剧了学生和家长对于升学的压力和焦虑,把所有学生和家长都驱赶到“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狭窄的人生赛场,已经成为阻碍我国基础教育健康发展的重要问题,必须加以改变。
教育评价是教育治理的重要内容,也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学校门口的标语和宣传栏反映学校教育评价的价值导向,直接影响学校的办学行为、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深刻影响家庭的教育选择和社会教育生态。要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改变用单纯的考试升学的“指挥棒”指挥和评价学校教育的倾向,营造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必须从学校门口做起。
(人民论坛记者 王爽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