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高标准农田“建管用”
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省检察院检察长 高继明:
依法保护黑土地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黑土地保护工程。东北的黑土高产丰产,也面临土地肥力透支的问题,一定要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好黑土地。
当前,黑龙江在保护黑土地上承担双重任务,一方面是做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一方面是保护好黑土地。平衡好粮食安全与黑土地保护性利用,关键是用好用足国家制定的保护政策。要进一步加强财政支持,加大科技投入,坚持依法保护、科学保护。作为检察机关,要积极履行法律监督职责,整治违法乱建、乱占耕地等破坏黑土地的违法行为,为保护黑土地贡献检察力量。
全国人大代表、国机研究院副总经理 赵剡水:
制定科学的农田宜机化改造标准
丘陵山区农田建设滞后将直接影响现代农业前进步伐,值得引起高度关注。在加快推进丘陵山区宜机化改造时,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农田宜机化改造标准等内容,改革与完善现行运行机制。尽快从农田、农艺、农机、农经等多维度融合的角度,制定科学合理的农田宜机化改造标准。明确农田宜机化和丘陵山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实施主体由县(市、区)政府调整为村集体组织和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项目的立项、方案设计应以项目所在的行政村为基础,充分听取涉及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户的意见。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申报项目,实现项目实施主体和农田改造项目后期管理维护使用主体的一致化,并简化项目流程,在资金拨付方面采取“先建后补,定额补贴,差额自筹”的方式。
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常德市市长 邹文辉:
切实全力抓好耕地保护和粮食生产
导致目前农民和经营主体种粮积极性不高的主要原因有种粮比较效益较低、补贴政策有待优化、农田基础设施欠账较多。对此建议一是精准补贴种粮主体。在持续提高补贴总量的同时,进一步优化补贴结构,向种粮大户、农产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等规模主体倾斜,充分调动各方生产、加工粮食的积极性。二是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补贴标准。建议将高标准农田建设国家补贴标准提高至3000元/亩左右。三是土地开发整理重大工程对于改善耕地质量、提升粮食产量作用重大,建议加大土地开发整理重大工程布局实施力度,布局实施一批土地开发整理重大工程。
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湖南省委副主委李云才:
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
保护耕地,不仅要保护好耕地数量,更要提升耕地质量,提高耕地的综合生产能力。一是规范耕地占补平衡,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耕地占补平衡要做到“三个防止”:防止以次充好,严禁占优质土地、补劣质土地;防止以少充多,有些地方耕地占得多但补得少,没有严格按规定补齐;防止“寅吃卯粮”、只占不补。二是改善耕地生产能力。要进一步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适应现代农业发展对基本农田标准的要求,增加对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的投入,提高农业科技水平,保障农业生产供给。三是提高耕地质量。随着我国农业生产进入到高质量发展阶段,必须提高耕地质量,防止生态污染、面源污染,做好耕地生态保护,加强土壤污染治理力度,特别是耕地重金属污染治理要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保障轮作休耕面积。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所长 沈仁芳:
尽快启动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
当前我国土壤资源家底不清、状况不明,严重制约我国粮食安全和农业绿色转型。实施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对我国土壤进行“全面体检”已成为当务之急和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建议组建全国第三次土壤普查工作委员会,建立“国家—省—县”三级土壤普查队伍,形成顶层设计—监督指导—逐级落实的工作机制;建立国家土壤资源样品库,创建数字档案,实现土壤普查资料的永久保存和数字化、智能化管理;完善定期土壤普查制度,定期发布国家土壤资源战略报告。加强土壤普查与数字信息技术的链接,将土壤普查与北斗全球定位系统、卫星和无人机遥感技术、5G等数字技术进行有机融合,建立天地空一体化的土壤普查与监测体系,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
全国人大代表、河南远东生物工程公司技术部部长 党永富:
确保粮食安全 推动绿色发展
我们要扛起粮食安全这个重任,继续努力推动农业绿色发展、粮食生产量质双赢。为了确保“十四五”期间农业高质量发展,一方面需要通过科技创新继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推动耕地污染治理、耕地退化改良、一般农田保护,为乡村振兴插上科技的翅膀;另一方面,需运用法律手段加强耕地土壤污染管控,保护好耕地确保粮食安全。这样,“大地母亲”才能更健康,才能让广大农民过上更美好的生活,让中国从农业大国走向农业强国。
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蓝山县毛俊镇毛俊村党支部书记 廖仁旺:
加强高标准农田“建管用” 确保粮食安全
自然条件好的耕地流转效果好,自然条件不好的耕地流转不出去,这成为当前一个普遍现象。要从国家政策层面进一步推动土地流转,确保稳定种粮面积,同时加大对种粮大户、农业合作社的政策扶持,将资金、技术向种粮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倾斜,帮助改善粮食生产基础设施条件,进一步激发种粮大户的积极性,提升粮食生产能力。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主要内容是沟、渠、电、路、山塘,这些设施建成后,管护工作尤其重要,缺少管护或者管护不到位,作用就发挥不了多久。建议进一步加强高标准农田的建设管理和利用,积极探索实行“村委会建管用模式”,提高粮食生产组织化程度,有效解决建设资金投入不足、建后管护力量薄弱等问题,真正让“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落地见效。
(本文由人民论坛编辑郑涵予根据人民日报、新华网、央视网、光明日报、经济日报、农民日报相关报道综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