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社会治理 > 要闻聚焦 > 正文

两会热议: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让乡村更美更宜居

核心提示: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对此建言献策,人民论坛网整理了相关内容,与您共同关注。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对此建言献策,人民论坛网整理了相关内容,与您共同关注。

污水治理问题

目前,我国农村污水治理基础仍然薄弱,化肥农药及农业废弃物导致的面源污染等问题突出;农村污水治理的卫生、环保、城建等多重目标缺乏整合,缺乏相对成熟的产业支持体系。农村污水治理设施建设筹资困难,投融资机制尚不健全。

建议将农村饮用水和污水处理设施纳入国家基础设施建设计划,以行业龙头为引领,以示范工程为突破口,带动全国农村污水处理市场全面发展。同时,设立乡村污水治理基金,综合运用转移支付和贴息贷款等方式,统筹用于支持农村污水治理。

——农工党提案

要推进农村环境整治从治标到治本转变,一方面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集中式、家庭式或分散式处理;一定规模的自然村需建立小型污水收集处理站,确保污水得以集中有效处理。另一方面,要提高环保意识,加强垃圾分类在农村的推广,并对收集的垃圾进行集中科学处置,避免简单掩埋造成二次污染。此外,农村经济基础薄弱,建议相关部门加大资金投入,采取集中资金分批实施的办法,建成一批环境治理示范村,逐步实现扩大覆盖。

——全国政协委员、陕西建工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张义光

农村基层环境治理设施在规范建设和高效运营管理方面,存在诸多需要提升的地方。建议应充分考虑当地的环境容量、经济状况、人口分布等因素,选择经济适用、维护简单的处理工艺;并逐步完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维护资金筹措机制,建立稳定的农村污水处理设施运维管理体系,从整体和长远看,需要建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机制,擦亮乡村振兴的绿色底色。

——全国人大代表、韶关市雅鲁环保实业有限公司研发中心主任 潘丽梅

厕所难题

实施改宅改厕,推进乡村振兴。建议全面摸排,做好规划。以市县为单位对农村房屋建设情况进行摸底排查,登记造册,并结合当地民俗和习惯,因地制宜做好农村改宅改厕规划。同时要根据地形地貌因地制宜制定农村新建、改造住宅和厕所的标准。加大投入、做出样板。将农村改宅改厕作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落实美丽乡村的重点民生工程,并分别在高原、丘区、山区和平原地区打造若干个样板村,供学习借鉴。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眉山市丹棱县齐乐镇龙鹄村党委书记 罗朝运

在山区、丘陵地区,由于农村土地进行了流转,改厕后的粪污处理、粪污处理费用问题无形中给老百姓增加了负担,同时二次污染问题也亟待解决。建议以市场化模式建立建后管护体系,政府要加大财政保障力度,对经营服务主体考核奖补。同时,以资源化导向做好粪污处理利用。将粪污处理利用与化肥农药减量、与乡村产业发展相结合,将回收粪渣粪液作为有机肥料用于农业生产。这样既解决了二次污染问题,又减少了化肥农药用量,变废为宝。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潜山县黄埔镇黄埔村书记 王绍南

在调研中发现,目前农村新建、改建的公厕存在位置设置不合理、没有接入污水管网、日常管理不到位等情况。因此,建议农村新建、改建公厕时要和总体规划相适应,公厕的风格也要和美丽乡村相协调,引导群众摒弃落后习俗,涵养文明乡风。农村公厕新改建一定要结合污水治理同规划、同建设,同时加大农村公厕的资金投入力度,建立常效考核管理机制,确保公厕常效良好运行,切实提升农村人居环境。

——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襄阳市襄城公厕清扫队队长 王莉

垃圾处理问题

提高农村垃圾治理水平。鼓励有条件的地区,以政府为主导,建立一条“企业专业运营+政府严格监管+群众广泛参与+城乡一体推进”的城乡环卫“全域一体化”治理新模式,引入有实力、有经验、有资质的环保企业参与,推动农村垃圾分类向专业化、规范化、市场化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民进江西省委会副主委 卢天锡

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的必然要求,也是提升农村居民幸福指数的现实举措。建议加强农村生活垃圾源头治理,应加大限塑令在农村地区的宣传力度,强化管理,尽快制定回收废旧塑料制品相关政策,以便统一回收利用。同时,进一步加快研发可降解地膜以及相关替代品进度,推动绿色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荣华控股企业集团党委书记兼董事长 崔荣华

(本文由人民论坛编辑郝颜玉综合央广网、中国城市报、中国证券报、中国环境报、中国建设报、陕西日报、广州日报、“云上襄阳”等媒体公开报道综合整理。)

[责任编辑:韩冰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