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成果转化是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关键环节,也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手段,对于加快建设科技强国有着重要积极作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加强基础研究、注重原始创新”“大幅提高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成效”“促进新技术产业化规模化应用”。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力量,加强原始创新策源和强化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是关键。松山湖科学城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围绕重大原始创新策源地、中试验证和成果转化基地、粤港澳合作创新共同体、体制机制创新综合试验区四个定位,在聚力重大原始创新策源建设、强化新技术产业化规模化应用方面走出了一条新路。
蓄动力:坚持“四个面向”,把大科学装置建设和布局面向产业的前沿基础研究平台作为发力点。松山湖科学城坚持“四个面向”的战略方向,前瞻部署建设世界一流的大科学装置群,加快推进散裂中子源二期、南方先进光源、先进阿秒激光设施等全球领先的大科学装置建设。同时依托大科学装置,布局前沿交叉研究平台、科技基础支撑服务平台,加快中子治疗技术探索设施、大科学智能计算数据中心、大湾区电镜中心、材料科学用户实验设施等项目建设,形成大科学装置与前沿技术攻关链式协同,为产业关键技术突破提供支撑,催生更多“从0到1”的重大创新成果。引导高校院所、龙头企业参与大科学装置建设和关键设备研发,提高设备国产化水平。统筹大科学装置、重点实验室、高校院所、龙头企业的创新资源,争取承接国家重大科技计划任务、高水平创新平台建设,参与国际大科学计划、大科学工程,加强与港澳地区的科研项目合作,组织开展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
建平台:以国际化视野推动新型研究型大学和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和提质增效。以国际化视野、双一流标准打造具有前沿尖端学科的湾区大学、香港城市大学(东莞)新型研究型大学,支持本地东莞理工学院、广东医科大学加强生物医药等优势学科与新一代信息技术、工程学等学科的交叉融合。大力引进国内外一流大学在莞建设研究生院,支持高等院校成立微电子相关学院、增设半导体相关专业,依托大科学装置和高校院所及港澳实验室的先进设备等资源,联合开展学科共建和人才联合培养。紧扣松山湖科学城在国家战略布局中的定位和优势,加快广东省智能机器人研究院、东莞松山湖国际机器人研究院、东莞材料基因高等理工研究院、东莞新能源研究院、粤港澳中子散射科学技术联合实验室等一批新型研发机构的建设,支持重点龙头企业建设基于人工智能与万物互联的开源开放平台,实现科技与产业的紧耦合。
激活力:坚持人才是第一动力,构建“科技+金融+人才”的创业新生态。为引进更多全球顶尖科研人才、创新团队,松山湖科学城在海外高精尖人才引进方面实现更大制度突破。支持科研事业单位建立灵活薪酬机制。创新大湾区青年创业基地运作模式,加强青年科研人才引进与培养。加强与深圳等地区金融资本溢出的衔接,鼓励国有金控平台、国内外风投、天使基金等在莞设立产业引导和并购基金,架设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桥梁和纽带,瞄准具有产业化条件、市场化前景和稳定技术源的科技成果,采用科研人员、社会资本和政府科创基金多方参股的形式组建混合所有制公司,实行市场化开发、专业化运营,实现项目启动到产业化落地的无缝衔接。集聚一批人才创新服务专业机构,创造更加优越的人才创业环境。加强技能人才培养,帮助人才精技强能。充分发挥“互联网+”等先进培训方式的作用,深入开展“一镇一品”产业人才培训工作,设计“工业机器人”“员工关系”“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等一系列精品培训课程,培养园区急需的中、高级技能人才。大力实施百万劳动力素质提升工作,助力打造“技能人才之都”,积极组织申报“首席技师”“技师工作站”。
育企业:把培育创新型企业和自有核心技术科技企业作为落脚点,推动新兴产业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交融。立足填补国内技术空白的愿景,培育科技企业、壮大高新技术产业。突出5G、集成电路芯片设计和先进封测、新一代半导体材料和器件、生物工程、高性能高通量材料制备等重点,鼓励大科学装置、科研院所的用户企业、合作企业在莞设立研发中心、项目公司,争取培育出一批科技初创型企业、未来型企业,引进一批引领未来行业的百强企业、“高精尖缺”创新型企业。加快建设松山湖国际创新创业社区,谋划建设松山湖上市企业总部基地,打造科学城科创板块。对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和拟上市公司,设立“绿色通道”,实行“一企一策”, 做到“有求必应”,提供全方位、定制化、保姆式服务。围绕面向未来的新一代信息技术、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人工智能和生物医药等七大产业,依托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前沿基础研究平台,建设一批新型协同创新平台、产业创新联盟,开展核心技术集中攻关。
强载体:把做强做优高新园区作为支撑点。引导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共建中试验证服务平台。建立东莞粤港澳大湾区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东莞国际技术转移中心,探索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基金,汇聚更多创新成果。谋划建设松山湖软件园,引育各类数字经济主体,共同打造多领域、跨平台、广兼容的创新生态系统。加快发展工业设计、检验检测、技术咨询、技术贸易等科技服务产业,加快引进港澳金融、保险、法律、会计等高端现代服务业,为新兴产业发展完善配套服务。
抓落实:建立强有力的政策体系、责任体系和考核推进体系。建立工程化的配套政策体系,每项政策均制定操作流程图和路线图,明确办理时限和责任主体,让政策可执行、可检验。建立一把手推进机制,一把手抓一把手,切实压实各级一把手抓创新的主体责任。建立易推进可落实监督考核机制,对重点工作指标完成情况进行月通报、季度点评、年度考核,定期“晒成绩单”,接受社会监督。
过去一年,松山湖科学城坚定科技创新的核心地位,已建成一批以基础研究为主的大科学装置、以应用研究为主的大科研平台、以成果转化为主的育成机构,初步构建了“源头创新—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企业培育”的创新链条,形成了科研院所与高新技术企业融合发展的创新生态。
【本文作者为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综合发展研究所副所长 、研究员】
责编:蔡圣楠 / 罗 婷
声明:本文为《国家治理》周刊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国家治理周刊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