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党建创新 > 学史明理 > 正文

【学史明理】党的思想建设:百年奋斗的旨归与坚守

学史明理 配图

党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思想建设是贯穿其中的一条红线。伴随着时代变迁,中国共产党面临着带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的挑战,党的思想建设也经历着多元化的考验。因此,探索中国共产党思想建设的百年经验,进一步推动思想建设的与时俱进,对于党团结带领全体人民继续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大意义。

理论旨归:始终坚持思想建设的人民性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1926年,北伐战争开始,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随即围绕服务战争而展开。中国共产党不仅对国民革命军进行党的理论主义和政策教育,让士兵懂得为谁而战,还使工人通过散发传单,张贴标语发动民众支援战争,这些对北伐战争的迅速胜利都起到了积极作用。中国是一个农民国度,中国民主革命的力量就是农民。从1946年开始,在中央的领导下各地陆续开始土地改革,逐步瓦解了我国不合理的封建土地占有制度。同时,中国共产党对于国统区的爱国民主运动也进行了积极的争取。1946年中共中央改组城市工作部管理在国统区的工作,通过学运政策和舆论措施对广大青年学生、知识分子,小商人、手工业者等城市小资产阶级进行了成功的引导,使得他们最终选择了中国共产党。2014年12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提出了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人心是最大的政治”的重大论断,这是对中国共产党筚路蓝缕的历史道路的深刻总结,也是党的思想建设历史经验的理论旨归。

基本坚守:始终高举有民族特色的旗帜

重视从思想上建设党、始终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是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优良传统。由于中国革命斗争的环境、对象、任务等不同于欧洲资本主义国家,中国共产党在早期的革命斗争实践中经历了无数坎坷,但这并没有阻挡中国共产党探索有自身民族特色的思想建设的脚步。东欧剧变后,社会主义制度面临崩溃。中国共产党通过吸取国际国内执政党建设的经验教训,坚守住了自身的民族特色,保持住了用科学的理论进行思想建设的传统,寻找到了真正有效地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全党的路径。“一国两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党中央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积极探索与实践出的有中国特色的制度,是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上的改造。在建立和完善这些制度的过程中,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思想洗涤。我国现在已经进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思想建设仍然作为党的基础性建设深受重视。党的十八大之后,全党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在全国范围内先后展开“三严三实”“两学一做”等学习教育活动,分别以作风建设、理论武装为抓手推动党的思想建设,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党建思想的独立自主精神和民族特色。

方法逻辑:始终坚持勇于自我革命的品格

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在其百年峥嵘岁月中用实际行动向我们展现了其勇于自我革命的品格。中国共产党从最初成立起就有了批评与自我批评,就有了少数服从多数,就有了严格的组织和纪律。1929年,红四军从井冈山出发向赣南、闽西进军,由于连续不断的战斗和宣传教育工作的淡化,红四军及其党内在思想上暴露出了许多问题。为此,1929年12月28日-29日,红四军第九次党代会在上杭县古田村召开。此次会议通过的《古田会议决议》创造性地解决了在以农民为主要群众的农村游击环境中怎样建设无产阶级政党和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军队的问题,使得部队的政治面貌焕然一新,达到了自我革命的目的。1947年10月至1949年春,结合土地改革运动的开展,中国共产党内开展了以“三查三整”为内容的整党运动。1950年,中共中央又在全党范围内进行大规模的整风运动。进入新时期,世情、国情、党情与过去有所不同,很多党员干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经受不住“四大考验”,“四大危险”对党的自我革命的优良品格造成了危害。中国共产党在挑战面前开展了一场“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促使自身向着完成初心和使命而不断努力。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在世界各大党派中始终屹立不倒,就在于其区别于世界其他政党的思想建设优势。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只有不断与时俱进,坚持党的思想建设,使之成为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和精神支柱,才能走好社会主义这条道路,走出我国独特的风采,进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

作者:王桂枝 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硕士研究生;金鑫 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责任编辑:王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