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之治@文化解码】
主讲人:王君超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教授
【编者按】中国文化特别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国家治理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在中国的社会土壤中生长起来的,是经过革命、建设、改革长期实践形成的。可以说,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创建根植于深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在时代更迭中得到创造性传承和发展,在社会中释放出巨大的治理效能。
【古代】需求决定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基本治理方式
中国古代主要有四种公共需求。第一个公共需求,就是“治水”。我国水利历史悠久,从大禹时期开始就有治水的传统。治水的目的,实际上就是围绕着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治水需要统一调配资源,会产生一种垂直分工的合作主义文化。正是由于水利工程的建设,中国成为农业大国。
第二个公共需求,就是“长城”。在中国古代,国防、对外贸易等,都离不开长城。从国防来说,长城主要是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从对外贸易来说,通过长城、烽火台,形成了一条绵延不绝的商道,并通过这样一种军事力量来进行保护。
第三个公共需求,就是“赈灾”。农业生产有一个特点,就是“两丰三欠”的周期性,靠天吃饭,也就是说经常会遇到周期性的灾年。这时候,政府有大量投入是用来赈灾的。这个公共需求事关社会稳定,也是非常重要的。
第四个公共需求,就是“教化”。从儒家学说到科举制和官僚政治,都是那个时代保持社会秩序和政治秩序的基本方式。
【当代】治理体系的形成与变革
近一百多年来,治理理论主要围绕治理的内部性和外部性问题及其解决而展开。21世纪之后,治理面对的内部性和外部性问题的挑战发生了新的变化。比如,我们面对的恐怖主义、气候变化、生态绿色发展、疾病流行、金融和经济危机。实际上,这些新的外部性问题,都需要我们重视和解决。另一方面,由于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互联网的普及,这些新技术工具可以更好地解决内部性问题。因此,这就使强政府模式成为一种必要和可能。所谓必要,就是外部性的问题和挑战,需要一种强政府模式来解决这些层出不穷的新问题。
【未来】关注人民幸福感和社会满意度
在新发展阶段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我们面临怎么“强”起来的问题。中国的现代化既需要一个强大的国家,也需要一个强大的社会,这是中国现代化的一个理性选择。
强政府更多的是指“发展型政府”和“公共服务型”政府。“发展型”政府指的是政府加强自身能力建设,通过对经济社会等诸多领域的更多干预,来完成和支持包括经济增长等相关发展目标的实现。“公共服务型”政府激励结构趋于平衡和分散,对经济增长的激励趋于弱化,更多地关注公共产品的提供,关注人民幸福感和社会满意度,关注一些不易测度和衡量的中长期目标。
【中国之治@文化解码】专题片 | 中国传统文化与国家治理体系转型
【中国之治@文化解码】微视频 | 以史为鉴,汲取国家治理的智慧
【中国之治@文化解码】微视频 | 用丰厚的优秀传统文化滋养中国之治
【中国之治@文化解码】微视频 | 中华优秀文化为中国之治提供重要滋养
【中国之治@文化解码】专题片 |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文化根源
【中国之治@文化解码】专题片 | 中国治理体系变革的成功经验
【中国之治@文化解码】专题片 | 深刻认识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意义
【中国之治@文化解码】专题片 | 坚定文化自信 推动电影大国迈向电影强国
【中国之治@文化解码】专题片 | 新发展格局下文化强国建设的新特点
【中国之治@文化解码】微视频 | 汲取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表达智慧
【中国之治@文化解码】微视频 | 用电影艺术讲好奥运故事、讲好中国故事
【中国之治@文化解码】微视频 | 探寻中国之治的“礼文化”密码
【中国之治@文化解码】微视频 | “绿色办奥”蕴含的文化力量
【中国之治@文化解码】微视频 | 探寻中国之治的“文化精神”密码
【中国之治@文化解码】专题片 | “人民至上”的历史文化渊源
【中国之治@文化解码】专题片 | 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强有力支撑
【中国之治@文化解码】专题片 |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蕴含的“中国智慧”
【中国之治@文化解码】微视频 | 以冬奥为契机展现新时代大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