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国家高端智库建设培育单位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院长,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刘志彪
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是世界进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后,我们党对中国发展实践的系统化的理论总结和归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发展理论,是对现代发展经济学基础理论宝库的新贡献,也是指导中国发展实践的新要求和主攻方向。认真学习和研究三个“新”,把握它们之间的内在关联,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及深化发展经济学的理论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刘志彪认为,新发展格局与新发展理念之间的内在联系是双向的。一方面,中国经济只有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导下,才有可能顺利地转换或切换到新发展格局的路径和运行框架上;另一方面,只有在新发展格局的结构下,我们才能顺利地实现新发展理念所要求的行动。今天,我们来看第二个方面。
新发展格局要把全球化从客场转换为主场。所谓主场全球化,简单来说就是基于内需的经济全球化,是利用内需连接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因而也是基于内需的对外开放。在这种战略格局下,内需将成为新一轮经济全球化战略的工具、资源和重要手段。
就第二个方面来说,形成新发展格局的发展结构,有利于我们顺利地实现新发展理念所要求的行动。具体表现为以下五个层面:
第一,主场经济全球化战略的有力贯彻落实,我国将培育出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型企业,并能够提升企业在参与新一轮经济全球化中的竞争优势,从而进入创新驱动发展的轨道。世界级企业成长发展的实践证明,自主品牌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主要是基于本国文化、依靠内需进行培育。未来,在一些关键的重要产业上,中国企业将在内需支持下逐步培育自己的品牌和技术,通过市场化方式参与全球价值链的治理结构。中国主场全球化要培养世界级的市场驱动型“链主”,同时在超大规模市场的基础上,培养掌握拥有高端技术的创新型企业,获取产业链话语权。
第二,主场经济全球化战略的有力贯彻落实,更容易协调好国内外经济关系和国民经济比例关系。世界经济结构的再平衡,对中国而言要努力扩大内需,适当降低投资率、增加消费率,抑制生产能力过剩的不良状态。因此,以扩大内需为基本特征的主场经济全球化战略的实施,将能积极地纠偏世界经济结构失衡格局,为全球经济增长和平衡贡献中国力量。另外,增加国内消费需求、提高国民对发展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也是中国从投资驱动进入以消费拉动的现代化发展轨道的基本要求。
第三,主场经济全球化战略的有力贯彻落实,更加容易实现我国绿色发展目标。在出口导向型的客场全球化中,中国是世界加工厂和全球车间,由此决定了中国成为资源、能源、环境消耗中心的必然性。如果我们形成了“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那么中国将成为世界需求中心或世界市场,中国庞大的需求中将有很大一部分要向全球采购,这将极大地减轻我们所面临的环境压力,从而更有利于为我国的自然生态守住安全边界和底线,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格局。
第四,主场经济全球化战略的有力贯彻落实,更加有利于启动新一轮经济全球化战略,实现高水平的开放发展。在出口导向型的客场全球化中,我们的开放战略是单向的。如果形成“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那么将极大地改变开放发展的特征,提升新一轮经济全球化的水平。尤其是以对外开放促进国内开放、以对内开放支撑对外开放的新格局,将彻底打通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堵点,一方面消除外国资源、人才和资本进入中国的壁垒,另一方面更重要地是可以提升民营企业的地位和发展水平,激发其“走出去”站到全球化舞台上公平地参与世界经济竞争。
第五,主场经济全球化战略的有力贯彻落实,更加有助于实现公平正义取向的共享发展。形成“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以国内大循环为主的新发展格局将在产业链分工的基础上形成地区间的国内价值链,从而有效地带动内地的均衡发展。
经济大家谈 | 全面准确理解“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内涵与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