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用五年规划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要方式,是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的重要保障。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下,五年规划以及中长期发展目标的设定从指导思想、发展理念、目标内容等方面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治理优势,成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国家治理工具。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 “十四五”规划 社会主义建设 共同富裕
【中图分类号】D24 【文献标识码】A
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正式表决通过了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的决议,它标志着党的十九届五中审议通过的“十四五”规划《建议》这一纲领性文件正式转化为国家意志和法定形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编制和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党和国家在不同发展阶段根据时代情势和历史任务设定远景目标和长期使命,并在既定战略方向上几十年如一日久久为功、接续推进,是中国取得历史性成就的重要保障。“十四五”规划的战略部署接续了这一传统,并更具历史性、全局性意义。它是在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基础上,进一步谋划了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宏伟蓝图和实现路径,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它向人民庄严宣誓了党的为民初心和复兴使命,向世界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坚定意志和壮志雄心,必将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奠定坚实的战略基础。
战略谋划实施是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和显著优势
大国发展,战略先行。通过接续推进的国家规划确立国家中长期发展战略是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和显著特征。
一是治国理政需要抱负远大、愿景恢弘的长期目标和历史使命。可以看到,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新中国,到改革开放初期提出的建设小康社会,再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发展阶段为自身设定了执政兴国的远景目标和历史使命。这些目标使命既彰显了党的担当魄力、雄才大略和抱负胸襟,又根据时代背景、基本国情以及长期任务作出阶段性聚焦与调试,使远景目标更为务实合理、更具针对性。
二是战略目标包含清晰的路径规划。党将远景目标和历史任务划分为明确的阶段性任务,如党的十三大制定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将分两个阶段来安排的战略部署等,为实现远景目标和长期使命设置了时间表和线路图。
三是目标任务落实分解为更为扎实的五年规划,并提出具体目标和战略举措,特别是明列重点任务、行动、计划甚至项目等,将远景目标进一步落实为中短期行动,分任务、分项目进行重点实施。
四是规划制定实施全国一盘棋。当远景目标、战略路径、五年规划、重大举措确定后,地方规划与中央规划对接,部门规划对标整体规划,全国上下一心、全方位协同推进战略规划实施。
五是步步为营、久久为功,数十年如一日持之以恒接续推进。最重要的是,能够坚定地向一个方向持续推进,终积小胜为大胜、积跬步至千里,是我们取得历史性成就的重要根源。
以上深刻体现出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独特的治理优势。一方面,我们党敢于设定雄心万丈、极具气魄但又理性务实、接续推进的远景目标和历史任务,并作出长期任务部署和战略路径规划。相对而言,大多数西方政党眼光并未如此长远、使命也远未如此明确。个别政党往往拘泥于短期、具体的利益性目标,不敢扛起、不敢奢望、不敢叫响对于民族伟大前程和人民美好生活的使命担当。另一方面,我们能够以五年规划的方式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前赴后继地向远景目标持续迈进,日拱一卒、久久为功。相对而言,西方国家在政党轮替或政府换届之后就会出现另起炉灶、左右摇摆、政策反复等现象,甚至否定前任施政纲领和既定方针政策,陷入否决性政体的境地。事实上,持续微小进步,日积月累,将会带来天翻地覆的变化。以累计增长率为例,即便每年增长1%,30年累计增长能达到近35%;若每年增长1.5%,30年累计增长则将超56%。中国共产党的战略性执政和使命式推进让国家的发展变迁展开为一副矢志不渝、日益精进、气势恢宏的历史长卷,成就了人民得幸福、民族得进步的历史伟业。
战略环境判断是以发展方略推进发展格局确立的现实基础
深谋远虑的战略谋划和顶层设计是远景目标,其实现必须建筑在对所处时代环境和社会情势的清醒认知之上,否则远大使命就只是理想,战略谋划可能会变为沙盘推演。中国共产党深谙此道,对时代大势极其敏感,对风险挑战洞见深刻,对现实变化具有极强的把握力和适应力,能够在战略目标和战略环境之间不断动态调适。
正因此,党深刻分析了我国所处的时代特征和面临的机遇风险挑战,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判断,构成了未来五到十五年指导国家发展和治国理政的战略基点:
第一,明确指出和平和发展仍是时代主题,我国仍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对于时代大势和自身状况的重要判断影响着战略方向和目标设定。这一判断表明发展仍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我国经济社会总体仍处于较为有利的时代条件下,我们必须牢牢抓住并不断延长这一战略机遇期。
第二,深刻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势,国内外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在加速演进。就外部环境而言,世界处于大转型、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而国内面临的核心挑战是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仍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期,但当前适应高质量发展的能力略显不足,尚未完全破题。
第三,我们有信心化危为机,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纲要》对我国的现实状况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我们有足够的优势应对危机,特别是制度、市场、人力资源、物质基础和社会稳定等方面的优势,它们是我们应对新战略形势可以依靠的基础,也是应对危机的信心来源。
基于对战略环境的动态分析可以明晰发展思路。一方面我们仍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纲要》充分体现了对于发展的重视,将“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将大幅跃升,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将再迈上新的大台阶”分别置于“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和2035远景目标的首位。另一方面,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党中央对经济社会发展任务也作出动态调整,作出了“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判断,成为未来较长一段时期内治国理政的战略基点。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的,“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是由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现实逻辑决定的。进入新发展阶段明确了我国发展的历史方位,贯彻新发展理念明确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指导原则,构建新发展格局明确了我国经济现代化的路径选择”。在此基础上工作重心也发生了一定转换:一是基于日趋复杂的国际环境首次强调统筹好发展与安全,二是根据国内社会矛盾新变化和发展阶段新要求提出统筹发展与创新,三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这一发展阶段作出战略延展,要求统筹发展与民生福祉、发展与社会建设、发展与共同富裕之间的关系,使社会主义特征更加显现。
战略重心延展彰显社会主义本质特征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四五”规划《建议》是党的全会文件中首次明确“坚持共同富裕方向”的重要文件。此次《纲要》进一步作出了详细部署,并要求制定“促进共同富裕行动纲要”、支持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提出“更加积极有为地促进共同富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此番部署表明了党的治国理政拥有远大战略眼光和战略雄心,在坚持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的基础上作出了重大战略延展,更加重视发展的公平性与共享性,致力于彰显社会主义本质特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从初级阶段向更高阶段迈进。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归根结底是要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是马克思主义的崇高理想。这一新战略延展和新任务的提出说明了党始终怀揣伟大理想,在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性成就后继续登高望远、乘势而上,依旧奋进勃发、砥砺前行;说明了党一直牢记初心使命信守执政承诺,在不断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解决十四亿人口温饱和小康问题后,未有半刻懈怠,立即提出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目标要求,着力实现共同富裕和人的全面发展,体现社会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也说明了党是理性务实、实事求是的,在奠定较为充分的物质基础后才适时提出这一目标,而这一目标在较长一个阶段内仍是方向性要求,工作中要积极稳妥把握,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兼顾需要和可能。
为此,党中央进行了集中的战略举措部署。一是不断提高人民收入水平,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着力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增加中低收入群体的要素收入,着力实现中等收入群体显著增长。二是不断健全收入分配机制,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基本分配制度,有效提升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健全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三是不断增进民生福祉、改善生活品质,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提升就业、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及其均等化水平。四是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坚决反对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金融创新必须在审慎监管的前提下进行,降低利用技术和资本优势导致的巨大收入差距。五是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提升城乡生产要素的流动性,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六是强调文化建设,意在通过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奠定共同富裕的精神基础,更加重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可以看到,具有长远战略眼光和务实战略举措的中国共产党在建党一百周年之际已经将目光及于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为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奠定了坚实的阶段性战略基础。
【本文作者为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政法教研部教授;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国家治理视域下的从严治党与依法治国研究》(项目编号:17CFX001)阶段性成果】
责编:贺胜兰 / 李 懿
声明:本文为《国家治理》周刊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国家治理周刊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