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理论前沿 > 深度原创 > 正文

韩国乡村美育带来的启示

【摘要】美育是基础教育扶贫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农村教育的一个薄弱点,也是农村人口与城市人口素质差异的关键点,城乡美育均衡不仅关乎我国全民审美素养的提升,更为农村儿童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因此,补齐乡村美育的需求和紧迫性就显得尤为突出。参考韩国乡村美育公平的经验,我国也可在建立教育师资轮岗制度、建设美育线上平台、完善评价机制、打造文化生态等方面发力,帮助贫困儿童塑造美的人格,促进后扶贫时代我国城乡美育均衡化发展。

【关键词】美育  教育公平  城乡发展  均衡发展    【中图分类号】G51    【文献标识码】A

美是智性的,美育是人类独有的智性教育、素质教育、行为教育,每个国家和民族都有不同的美的标准,美育是国家立德树人的重要根基。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在后扶贫时代,我国城乡教育公平化逐步实现,由于地理位置、人文环境、科技程度、经济收入的不同,美育公平在教育公平中是一个较难攻破的难题。

韩国的教育公平在全球处于较为发达的水平,得益于自1974年以来的教育均等化政策,虽然均等化政策带来了政府财政困难、高中教学平庸化等一系列的问题,但是对于近三十年韩国国民整体素质提升,起到了关键的作用。现在韩国的教育均等化作为教育公平的初级阶段,已经完成使命,未来的愿景与战略是实现“培养梦想与潜能的幸福教育,推动终身教育,实现社会融合与均衡发展”。截至2020年,韩国农村人口数占总人口的18.6%,只有1494万,高度的城市化使韩国的乡村小学逐渐缩小,保护乡村的存在也是保护文化的传承。韩国政府对于乡村小学给予了更好的美育硬件条件和师资保障,目前韩国的美育在城乡间基本实现平准化,有力保证了整体人口的美育素养。

明确教育公平,纳入国家立法

韩国教育法第一条对其教育的基本方向和目标作了较明确的阐述,即“根据‘弘益人间’的伟大理想,教育的目的在于协助所有的人完善其个人的品德、培养独立生活能力和取得能参加建设民主国家和促进全人类繁荣活动的公民资格”。重视每一个人的教育平等,教育投资采取“乡村包围城市”的形式,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国民教育的公平性。

1967年,韩国颁布《岛屿、偏僻地区教育振兴法》,给岛屿、偏僻地区的教师优先研修的机会。自1985年开始,韩国政府首先尝试在偏远地区实行免费初等义务教育,随后在2002年才实现了全国范围内的免费义务教育。义务教育的起步点就在乡村,也体现了教育公平的愿景。在美育方面,2005年制定《文化艺术教育支援法》后,文化艺术教育就奠定了政策基础,2013韩国文化艺术教育振兴院又颁布了《培养创意性的中小学艺术教育活性化方案》。

20世纪70年代起,韩国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教师进行流动教学的义务性、定期性,依靠制度化操作保障教师流动的公平公正合理,以法律作为实现教育公平的有力保障。实行中小学教师“互换制度”,建立校长每2年、教师每4年的定期流动制度,规定教师在同一学校只能工作4年,第5年由市教育厅分配一所新的学校,教师的晋升待遇都不受地域的影响,直到现在已经实施了30多年,保证了教育的公平。

《教育税法》《地方教育财政交付金法》《学校给食法》《特殊教育法》等相关法律,使韩国基础教育的财政经费都有明确的税收来源和切割比例规定,保证各地方所有学生都能平等地获得教育经费。目前韩国的基础教育公平逐渐发展为扩大教育福利阶段,教育福利对象从农渔村家庭、低学历家庭、离婚家庭、国际婚姻家庭、外国居民家庭扩大到整个低收入家庭。韩国的教育财政投入的立法制度,为韩国基础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础和财政基础。

加强教育师资建设,提高财政投入

韩国教育经费来源于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私立学校独立资金三大部分,其中85%来源于中央政府,15%来自学生家长和地方政府。教育福利优先支援事业以低收入阶层为中心。据2020年统计数字显示,用于初等教育的公共教育开支占整体的31.5%。韩国小学的学生与教师之比为16.5:1。

一是全科教师制度保证美育课程开展。韩国的小学教师的师资主要有全科教师和专业教师两种。全科教师担任班主任,并同时教授算数、国学、伦理学、美术、体育等课程,乡村小学的全科教师从根本解决了美育教师不足的问题,科目开设均等化。课外美育课程开设在下午3点下课后,乡村的美育课程聘用了校外艺术讲师来教授小提琴、绘画、钢琴、大提琴等课程,家长每个月只需要支付少量的材料费。艺术讲师并不隶属于学校的编制,是择优聘用,授课费用是由国家财政和地方政府共同来支付,国家财政占较大比例。

二是艺术讲师制度保证美育水平均衡。韩国文化艺术教育振兴院从2005年开始实施的“学校文化艺术教育事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学校艺术讲师支援农村小规模小学艺术教育,从国乐,戏剧,电影,舞蹈,动画,工艺,照片,设计8个领域选拔的近五千名艺术讲师被派遣到全韩八千多所学校,大部分地级市都成了地区文化艺术教育支援中心,实施“快乐的学校,幸福的孩子”的支援事业,并从2005—2016年间持续开展教育课程开发、教育标准开发、艺术讲师支援工作评估、艺术讲师支援工作效果等多种研究。

三是教师遴选制度保证乡村教师质量。2003年左右,韩国也面临严重的农村教师流失的问题,教育人力资源部在中部及南部的11所大学扩招,并提高乡村教师的待遇,以化解危机。韩国非师范院校的本科生只有把师范教育作为自己主修专业之一,才有机会获得二级教师资格证书,成为小学的美育教师,必须是师范类大学艺术专业毕业,或者作为全科教师辅修艺术教育课程。并且,美育教师可以多次参加分层次的培训,如一般性培训、调整性培训、提高性培训等,以提高业务水平。

四是国家资金倾斜保证乡村教学条件。乡村小学美育课程硬件投入超过城市小学,2000 年,韩国政府投入6008亿韩元的资金用于中小学教室升级改造任务,主要改造了乡村学校的硬件条件。目前在韩国乡村学校,除了有全科教室之外,美术教室、音乐教室、科学教室的硬件条件都非常完善。

重视乡村传统美育,树立文化自信

韩国从日本殖民下解放以后致力于建立本土的艺术教育,从1951年国家重建传统手工艺术教育,到“新教育运动”注重艺术欣赏和艺术表达,到经济腾飞时代西方艺术对美育的主导,再到1990年以后《国家课程七》的课程体系改革提出回归传统美育,发展历程与政治经济因素密不可分,最终把本国的传统美育放在了重要的位置。韩国人的世界观以儒家文化的孝、忠、礼为根基,保持了很多传统习俗和传统文化,秋夕节和春节几乎所有的韩国人都会返回家乡以传统的形式度过节日,乡村美德和节日传统带给韩国孩子文化的洗礼。韩国从《国家课程七》美育教科书开始,从低年级到高年级,每一章节都有介绍韩国传统艺术品、传统服饰、传统节日,以多元文化理论为基础,树立国家艺术观。现在,除了钢琴、小提琴的课程之外,书法、韩国传统艺术工艺也受到韩国学生的普遍欢迎。韩国教育部以文化艺术被疏远地区学校的学生为对象,为其提供文化艺术教育的均等机会,推进了乡村小学管弦乐团计划,很多只有三十多人的乡村小学都有管弦乐团,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釜山周围的乡村学校还开展了美术情感治疗项目,通过美育提高农村学生的心理健康。

乡村美育课程的免费制度使得韩国乡村美育课程的参与度非常高,几乎所有的孩子都有艺术特长,乡村孩子的美育程度和城市孩子均等,现今一些东部小城市的妈妈更愿意把孩子送到乡村小学进行学习,原因就在于乡村小学的美育设施更优质。

韩国乡村美育公平的借鉴与启示

二十一世纪的第三个十年,中国教育进入“后普及教育时代”,美育则是后普及时代难啃的“硬骨头”,2019年2月,中共中央印发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部署的十大战略任务,第四项任务就是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参考韩国美育公平化发展的经验,对我国美育城乡均衡发展有以下四点启示:

首先,落实城乡轮岗,缩小校际差距,给予美育师资政策补贴。用好用足调配政策,建立均衡城乡师资。比如落实城乡师资队伍轮岗,给予美育师资人员适当补贴,在职称评定、评优评先中优先推荐,以此调动美育教师积极性,逐步缩小城乡学校美育教育的差距。 “十三五”时期中央财政累计安排补助经费达7495亿元,年均增长5.97%,其中用于农村地区的资金占比一直保持在90%左右。国家资金投入很大,关于美育的资金投入还需政策支持,规范管理。

其次,调动社会服务,利用线上平台,实施校内美育社会补充。 “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中包含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涵盖了政府、市场与社会三个方面的扶贫力量。社会扶贫是校内美育的补充,可以利用地方文化企业、互联网企业、地方高校共同参与农村美育工作,建立社会美育扶贫服务体系,完成后扶贫时代城乡美育均衡发展。现有社会美育扶贫例如沪江网支持农村小学艺术及科技的平台“互+计划”、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支持的“美育树”交互式美育精准扶贫平台等。“美育树”平台构建交互式线上美育扶贫平台,以“政府指导+高校主导+村小配合”的新扶贫服务模式,带动农村小学美育教学能力的提升,利用网络平台的便捷性、互动性、直观性、广泛性、趣味性等特点给予农村孩子系统化、长效化的美育网络教学,解决物理空间的阻隔,使农村孩子在线上体验世界古代文明、艺术博物馆、交响乐演唱会等美育资源,配合高校艺术在校生的线上一对一美育扶贫,充分弥补农村小学师资不足、方式单一的问题。使农村孩子享受到与城市孩子接近的美育内容,对农村校内美育教学起到了很好的补充作用。

第三,实施动态管理,完善考评机制,建立农村美育评价体系。2019年7月发布的《关于切实做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作的意见》,全面改薄建立了项目评估机制、公开公示制度、奖惩机制、监督检查制度等一系列的管理机制,对于考评机制,应依据2014年提出的改薄20条底线要求,建立农村美育评价体系,提取对农村美育影响较大的评价因子,完善评价指标体系,推进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以评促建,逐步完善我国农村美育的制度建设。对于农村美育评价,本着重传承、立人格、树乡风的原则,从学校、学生、村落三个不同的主体分别评价。

最后,助力精神脱贫,建立美育理论,构建地域美育文化生态。为了确保美育扶贫的效果,实现精神扶贫助力物质脱贫,要注重培养美育工作者和学生的专业能力、专业精神,注重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注重美育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的两会提案从去年“乡村振兴,守护文化之根”,到今年推进“社区美育”建设,核心在于对人文艺术、人文思想建设的关注,以美的教育,带动乡村的文化内生动力,使乡情、乡土、乡风形成的独特地域美育生态,在后扶贫时代,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农村美育全过程,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开展好农村小学美学理论教育、思想教育、艺术教育、文化教育、传统教育,是美育均衡化的必经之路,也是实现美好新生活的必经之路。

(作者为中原工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硕导,韩国国民大学TED研究院交互设计专业博士研究生)

【注: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一般课题“交互式的美育精准扶贫新模式构建研究”(项目编号:BLA18022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①钟未平:《韩国基础教育事权与财政支出责任划分》,《中国教育财政政策咨询报告(2015-2019)》,2019年10月。

责编/谷漩    美编/宋扬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周小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