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人民论坛评论 > 正文

人民论坛网评 | 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 把实现个人梦、家庭梦融入国家梦、民族梦之中

网评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辑的《习近平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论述摘编》一书,近日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在全国发行。

重家教、守家训、正家风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习近平同志围绕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建设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关于怎样看待家庭、家教和家风及其相互关系问题的一系列专门论述,立意高远,内涵丰富,思想深刻,对于动员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家庭文明建设,努力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把实现个人梦、家庭梦融入国家梦、民族梦之中,汇聚起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家庭是社会发展的基本细胞,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天下之本在家”。家庭不只是人们身体的住处,更是人们心灵的归宿。习近平同志强调指出:“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无论经济社会如何发展,对一个社会来说,家庭的生活依托都不可替代,家庭的社会功能都不可替代,家庭的文明作用都不可替代。”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既是一个人人生起点的地方,也是一个人“梦想启航的地方”。中国人一向重视“家庭”在个人成长过程中的作用。从“不学礼无以立”的庭训,到“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恒念物力维艰”的家训,无不蕴含着家国同构的人生智慧与传统美德。只有每一个家庭都真正承担起“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迈好人生的第一个台阶”的重担,切实承载起引导孩子“在为家庭谋幸福、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作贡献的过程中提高精神境界、培育文明风尚”的重任,社会的和谐安定才会有良好的思想基础、人格基础和品德基础。

家教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石,在社会治理中起着涵养道德、厚植文化、润泽心灵的德治作用。“爱子,教之以义方”“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家之兴替,在于礼义,不在于富贵贫贱”。习近平同志强调指出:“孩子们从牙牙学语起就开始接受家教,有什么样的家教,就有什么样的人”。养不教,父之过。苏联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也曾经说过:“如果你在家教育儿子,就是在教育公民了,如果你在家培养女儿,那就是在培养整个民族。”由此可见,家庭教育在一个民族的兴衰成败和一个社会的和谐稳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广大家庭都要重言传、重身教,教知识、育品德,身体力行、耳濡目染,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迈好人生的第一个台阶。

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营造良好社会风尚、维护社会和谐安定的根基“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也是一个社会的价值缩影,是一个人精神成长的沃土。社会历史的每一次变迁都必须以每个人自身的进步与发展为前提和基础,良好的家风正是通过对人自身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影响与塑造,最终成为促进社会发展进步的根本力量。家风建设关系着个人成长、家庭幸福和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连接着古代人类文明的传承、现代人类文明的发展和未来人类文明的开启,建设、传承和弘扬好的家风价值巨大、意义深远。唯有“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家风好,子女教育得好”,整个社会风气才有良好的根基。良好的家风在传承的过程中,其影响力势必会跨越家庭的边界和局限,被社会上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认可和效仿,从而影响人们道德品格的形成、价值观念的树立以及行为习惯的养成,最终推动整体社会风尚的提升。

“一家仁,一国兴仁。”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与家庭氛围、家教风格、家风传承、家学渊源密不可分。千百年来,“家”的文化亲和力与情感凝聚力,早已融入中华儿女的血脉基因。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家庭文明建设,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家庭建设的新期盼新需求,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家庭落地生根,推动形成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需要敬畏历史、传承经典、延续文脉,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萃取营养、汲取能量,并使其镌刻在中国人的心灵之中,融入中国人的血脉之中,温暖人心、诠释文明、传播正能量;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既需要立意高远又需要切合实际,把实现个人梦、家庭梦与实现中国梦、民族梦有机融合起来,将家庭兴旺与国家富强相互统一起来,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滋养丰厚的文化内涵、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作者:王克,人民日报社人民论坛网评论员)

[责任编辑:张迪]
标签: 家风   家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