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为“世界的中国”“世界的北京”,北京冬奥会将奏响人类文明的华彩乐章,演绎文明互鉴的精彩纷呈,讲述世界的共同进步,一幅整体的人类文明画卷将在这里徐徐展开。文化创意和科技创新将赋能北京冬奥会,在为世界贡献独特的色彩和声响中传播“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明理念。
关键词:北京冬奥会 文化创意 中华美学精神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图分类号】G86 【文献标识码】A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既充满希望,也充满挑战,文化交流、文明互鉴在全球治理中的重要性凸显。大型体育赛事作为文化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文明展示的窗口,承载着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梦想,关乎人民幸福和民族未来。申办和举办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性部署。立足新发展新阶段,以北京冬奥会为载体,通过体育相交、文化相融、文明相通,拉紧各国人民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的精神纽带,积极传播“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明理念,有利于展示中国文明型崛起的大国形象。
冬奥会的“冰丝带”“雪如意”等高标准、高质量且绿色可持续的场馆设计彰显了中国韵味;展示体育运动形与神,并赓续文化根脉的形象景观设计,诉说着中国故事、奥运宗旨;翻译机器人背后的“中国智造”、热情洋溢的中国志愿者将为世界运动员奉献人文关怀。文化创意和科技创新将赋能北京冬奥会,在为世界贡献独特的色彩和声响中传播“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明理念。
北京冬奥会的文明理念与中国形象
通常,奥运会是最能吸引世界眼球的国之重事,是建构一个国家和民族形象的窗口和舞台,更是对一个国家理念和发展道路的展示。2008年盛夏,北京奥运会是华夏文明与奥林匹克精神的一次伟大握手,它展示了中国丰富的表情,使全世界看到了活力无限、刚健清新的中国形象。
2022年北京冬奥会将向世界展示文明共识的理念和文明型崛起的大国形象,将以全球共通的体育语言和体育精神,以中国的科技创新实力和文化创意能力,与世界各国运动员一起书写精彩华章。
以高质量高标准舞台展示中国的物质文明成就
2017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市考察城市规划建设和北京冬奥会筹办工作时强调,“北京冬奥会是我国重要历史节点的重大标志性活动,是展现国家形象、促进国家发展、振奋民族精神的重要契机”。北京冬奥会展示的是新时代中国发展的成就和人民的风采,举办一场精彩、非凡、卓越的奥运盛会,“面向未来的奥运会”,是北京冬奥会的追求。事实上,正是立足于物质文明优势,科技创新为北京冬奥会提供了坚实保障。
最能展示中国发展实力的当属赛道建设,这也是北京冬奥会的亮点之一。位于延庆的国家雪车雪橇中心为冰雪运动中的F1提供了最快的赛道,一气呵成近2公里的赛道得到国际雪联专家的高度认可。标准高且科技感十足的舞台背后,秉承的是绿色、可持续的理念。北京冬奥会所有新建、改造场馆和设施全部满足绿色建筑标准,其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处理废弃物与废水等方面形成示范,不仅兑现申办时的承诺,也为冬奥场馆的赛后可持续利用留下足够空间。而比赛装备及其设计,更是体现了科技赋能冬奥的出彩。冬奥会上的大小项目都体现了“中国智造”的力量,如高科技赋能的速滑项目竞赛服以及自带记忆的“壶刷子”,为运动员创出佳绩提供了物质保障。北京冬奥会“机器人翻译员”,可以自动对语音和图像进行识别和翻译,为全世界运动员提供贴心的生活翻译服务。
“冰丝带”是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新标志
北京冬奥会在“共享办奥”理念下“坚持百年大计”,高扬了“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正在引领社会新风尚,推动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冬奥会之后,“冰丝带”将对公众开放,其多功能冰面能开展所有冰上项目,又可以分区使用,将成为一个以冰雪运动为核心的体育休闲综合体,把“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落到实处,使得参与冬季冰雪运动成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如今,在冬奥会带动感召下,冰雪运动在中国大江南北风靡普及,正在引领一种新生活方式,有力促进了全国各地冰雪旅游产业的发展,满足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展示了一种文明理念的变化,建构了一种全民共享的国家形象。
冬奥会是世界各民族大合唱的文化舞台
体育运动是一种跨文化交流活动,可以促进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是中外人文交流的重要窗口和平台,更是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积极践行。
北京冬奥会作为全球性体育盛会,积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进各国人民友谊,是推动人类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力量。“现代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指出:“奥林匹克不是一场竞赛,而是一种源于内心的文化交流与融合。”[1]高扬人类文明共识理念,北京冬奥会将是是一场由全世界青年人,不分
肤色、不论国度、不分性别、不论贵贱,共同参与和分享的盛会,是世界各民族汇聚、交流、融合的大舞台,也是世界各民族文化展示与交融的平台,更是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积极践行。
在弘扬中华美学中赋彩北京冬奥会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精彩,正在激励着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出彩,它必将在弘扬中华美学精神中创造出夺人耳目的新的文化符号。
立足赛事特色,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理念
全球化并非文化的均质化,反而凸显了地方文化的多彩。北京冬奥会核心图形设计的很多元素取材于中国传统文化,其灵感来自“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思想,如被称为冬奥“小红人”的体育图标源于篆刻艺术巅峰“汉印”,其动态性的展示,是北京冬奥会的首创,彰显了流光溢彩的中国文化印记。国家跳台滑雪中心“雪如意”赛道的S形曲线则传递出了中国传统吉祥饰物“玉如意”的神韵,是当代中国人文化自信的冬奥表达。可以说,北京冬奥会是对中国文化理念的弘扬,它将具有中华美学精神的体育设计与汇聚灵气的自然山水相融合,生成一种新的文化理念和文明符号,立足赛事特色,成就了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中国精神的冬奥设计。
在赓续文化根脉中展现体育运动的形与神
冬奥会的形象景观设计,不仅要展现体育运动的形与神,更要赓续文化的根脉。因此,如何赓续文化根脉成为设计的着力点。中国古老智慧的“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的古法设计观,成了启示冬奥设计的灵感来源。“动”起来的北京冬奥会形象景观,是天、地、人和谐共处的立体空间,是人文与自然相互交融的多彩视觉呈现,与象征传统文化的青绿山水长卷、充满动感与力量的线条、书法的韵味,以及运动员的激情、赛场的滑道和前沿科技相融合,形成有地域特色和中国风韵的冬季美景。这种设计理念赓续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根脉,展示了现代体育运动的形与神,为冬奥会贡献了有着中华美学韵味的文化符号,传达了一种新的文化价值观,展示了中国文化的创造创新活力,树立了中国开放自信、热情友善的国家形象。
【本文作者为山东大学文艺美学中心教授,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文史教研部教授;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重要论述与新时代中国文艺理论学术体系建构研究”(项目批准号:18ZD006)的阶段性成果】
注释
[1][法]皮埃尔·德·顾拜旦著,《奥林匹克宣言》传播委员会编译:《奥林匹克宣言》,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3页。
责编:周素丽
声明:本文为《国家治理》周刊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国家治理周刊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