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达品 中国传媒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关系高校办学的方向,关系高校改革发展的道路,关系高校立德树人工作的成败。当前,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和国内深化改革的不断推进,高校师生面临着复杂的国内外斗争形势,意识形态工作挑战更多、难度更大。对于高校而言,需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系列论述,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确保高校安全稳定,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后继有人。
明确方向:当前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面临形势与存在问题
当前,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域总体形势平稳可控,同时斗争形势依旧严峻,且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在某些阶段、节点存在激化甚至失控的风险,我们必须清醒把握形势,深刻认识存在问题,而不能放松警惕,不能有丝毫懈怠。
全面开放中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长期竞争,导致意识形态斗争必然是长期的严峻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节点有加剧的风险。考察新中国成立7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的历史,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化,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从来没有停止过,只不过有时激烈、有时缓和一些而已。西方敌对势力对中国的意识形态斗争,既有其对社会主义制度的一贯敌视,也有国家利益竞争的影响。近年来,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把我国的发展壮大,视为对其霸权的威胁,视为对其所谓发展模式、自由民主等“普世价值”的挑战。在中国从富起来到强起来、越来越走进世界舞台中央之时,在迈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美国的遏制只会越来越激烈,政治、经济、科技、外交等各种手段“四面出击”,特别是通过意识形态渗透方式,成本低、隐蔽性强、破环力大,其不会放弃任何一个可能机会。近期,美国针对香港问题、新疆问题的议案和舆论抹黑就是强有力的证据。
敌对势力重视对高校师生特别是青年学生的渗透,把搞乱青年学生思想作为分化瓦解中国的重要突破口。西方敌对势力高度重视对高校青年师生的渗透。高校青年师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建设的生力军,对未来社会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长期以来,青年是思想意识活跃、善于接受新事物、容易被利用的重要群体,争取青年就是争夺未来、争夺明天,高校青年师生就是意识形态渗透和浸染的最重要对象。当前,我国高校青年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总体健康向上,对党和国家的认同感高,这是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优势,同时也要警惕少数学生受到错误言论的影响及敌对势力的蛊惑、诱导,时刻绷紧意识形态这根弦。
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从高校整体情况看,自身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认识不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学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高校的指导地位不容置疑,但是个别高校管理者还存在认识不到位的现象,甚至以个人权威代替组织,忽视高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导致意识形态工作松散;还有一些高校对意识形态与学术研究的关系把握不清,甚至存在错误认识,狭隘理解“学术自由”,片面倡导“研究中立”,忽视学者的政治性要求,忘记了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使命和初衷。二是制度建设没有很好落地。随着近年来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加强,当前高校阵地管理基本到位,但是,课堂听课机制、新媒体管理等存在薄弱环节,一些错误舆论时有发生,对师生影响很大,高校在这些领域的管理制度在实践中存在不落地现象。三是监督问责力度不够。尽管高度重视,但仍有少数学院和基层组织仍然没有压实责任。对待意识形态问题以批评教育为主,执纪问责的震慑力需要发挥。四是正面教育仍需增强。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进展显著,“课程思政”成效初步显现,但是两者发挥合力,仍然需要一定的时间,顶层设计和制度衔接仍需加强。
对症下药: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思路与对策
当前,做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确保学校和谐稳定是一项重要任务,必须坚定信心,建强主流意识形态,特别是要强化制度建设,提升治理能力,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加强理论学习,夯实意识形态工作的思想基础。针对当前意识形态斗争形势,习近平总书记作了许多重要论述,是当前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创新和发展的重要遵循。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系统学习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论述,掌握精髓和要义,在实践中一以贯之。必须深化认识,要看到意识形态工作的全局性,看到其“牵一发动全身”的效应,对党和国家事业长治久安的影响。要看到意识形态工作的长期性、复杂性,时刻绷紧意识形态工作的弦,保持工作警惕。要面向党员、教师一线,强化工作意识与能力,让每一个教育者都成为捍卫主流意识形态的“战士”。
做好正面引导,唱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主旋律。面对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形势,要牢固树立正面引领意识,通过扎实的思想政治工作,弘扬主旋律。一是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从教材、教法、教师等多因素入手,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和感染力,加强“课程思政”工作,促进高校立德树人工作。二是发挥新闻传播的意识形态属性。通过新闻工作,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优越性,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添砖加瓦。三是组织更多更好的主流文化活动影响师生。高校校园文化活动要突出主题、体现特点,更多以创新性、教育性、知识性的文化活动吸引学生、感染学生和教育学生,激发学生的爱国、爱社会主义的热情和真情。
创新工作方法,提升宣传思想工作的水平和质量。意识形态工作需要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坚持与时俱进。当前,敌对势力对我国意识形态渗透方法更加隐蔽、更加灵活,需要增强意识形态工作的斗争意识、警惕意识和工作艺术。善于在新媒体空间传播正能量,主动占领网络阵地。加强新媒体平台管理,落实责任要求,加强指导和培训,确保校园内各类新媒体平台有序、安全运行,不出现过激言论,不发布错误信息。重视校园内外软环境的营造,融意识形态工作于校园制度和文化中,潜移默化宣传主流价值,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港澳台学生教育管理,大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帮助学生认识历史和国情,呵护学生健康成长,引导港澳台青年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拼搏奋斗。
落实制度要求,强化意识形态工作的执纪问责。按照政治建设要求,强化执纪问责,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要旗帜鲜明、敢于亮剑,不能出现“宽”“松”“软”现象,高校党委、纪委要从政治高度把握问题,严明意识形态工作纪律,真正把意识形态工作看作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大事来抓,把好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关。对挑战党和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人和事要及时查处,绝不姑息。要着力辨别学术问题与政治问题,划清界限,不能把学术问题“政治化”,也不能以“学术问题”为借口,阻碍“政治问题”查处。落实意识形态工作制度要求,把其作为校内巡察的重要内容。要在学科建设、人才引进、学术评价、科研申报、课堂教学中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定管理细则和办法。强化齐抓共管,明确各部门及基层院系的管理责任、任务要求,强化执纪问责,切实把好意识形态责任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