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人民论坛网·国家治理网> 人民智库> 正文

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北京崔各庄实践

重要发现:

· “生态立乡、文化兴乡”发展原则是崔各庄乡党委既立足当下又着眼长远作出的科学决策,折射出发展思路与理念的深刻变革,备受广大干部群众关注。

·系统健全优化制度供给、要素供给、服务供给和文化供给,为“生态立乡、文化兴乡”发展原则有效落实落地奠定基础、提供支撑。

· “生态立乡、文化兴乡”带来了区域发展生态、发展方式、发展成效的系统变化,绿色田园更加可见,产乡人文深度融合,干事创业氛围更加浓厚,城乡发展的绿色元素与贡献更加凸显。

· “生态立乡、文化兴乡”的重要意义还在于,其找准了崔各庄乡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逻辑起点,有效推动了五大理念在各行业领域落实落地,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奠定了坚实基础。

·崔各庄实践表明,立足实际,结合发展阶段和环境形势的变化持续思考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怎样的发展、如何实现发展,才能有效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质量螺旋式上升。

·崔各庄实践表明,必须坚持整体性思维,结合各理念在实践中的内在联系思考新发展理念如何一体贯彻、有效衔接、有序落地。

·崔各庄实践表明,在基层,尤其是城乡结合区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群众需求为导向,重要的实践主线在于构建“三生融合”发展体系,以有力促进广大社会公众“三感”全面提升。

调查时间:2021年3月10日—2021年3月22日

调查形式:通过线上调查与线下调研,面向崔各庄城乡公众推送电子问卷,深入崔各庄乡村社、园区开展座谈研讨、实地走访。其中,线上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2012份,在崔各庄工作/居住5年及以上受访者占73.66%。

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新的历史方位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是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内在要求。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要“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系统回答了关于发展的目的、动力、方式、路径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引领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改变。从新发展理念的形成、提出,到逐步走向具体实践层面的转化,各界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其丰富的理论内涵、重要的现实意义。与此同时,各界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为有效推动新发展理念在各级各地的有效落地,除了需要顶层设计的科学指引,更需要基层的不懈探索与努力。

坐落于北京市朝阳区东北部的崔各庄乡,是首都国际机场通达市区的必经之地,素有“国门之乡”的美誉。而作为典型的国际化大都市所辖城乡结合部,该乡在过去一段时期内,曾一直饱受转型的困扰,面临发展的压力和难题:既有城镇与乡村两种基本的区域形态,又缺少我国很多城乡结合地区所具有的资源禀赋条件与优势;既有着国际化大都市城市化进程不断向前推进带来的发展机遇,又在发展方式上过度依赖单一的“瓦片经济”,生态环境、产业体系、人口结构等方面“欠账”严重。面对这样的现实挑战,2012年,崔各庄乡新一届党委班子组建后,坚定决心解决问题,全面开展调查研究,深入分析制约全乡发展的深层次瓶颈,在区级层面指导下,通过广泛研讨论证,逐步确立“生态立乡、文化兴乡”的发展原则,明确树立打造“平安、美丽、幸福”崔各庄的发展目标。近年来,崔各庄全乡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取得突出成就,彻底摆脱了传统的低效、粗放发展模式,走出了一条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的区域高质量发展之路。

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确保“十四五”时期的发展开好局、起好步等任务目标,对各级各地科学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提出了更高要求,对干部群众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提出了更高要求,对加快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总结和理论指导下的实践创新提出了更高要求,亦即更加需要及时总结典型实践地区的创新之举、借鉴意义和理论启示意义。基于这样的背景,经前期多轮沟通研讨,2021年3月,崔各庄乡联合人民智库共同开展了“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崔各庄实践”课题研究,由崔各庄乡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干部、人民智库研究员、相关领域专家共同组建课题研究团队,深入开展问卷调查、实地调研走访和座谈研讨。在此基础上,围绕崔各庄“生态立乡、文化兴乡”发展原则下的创新实践、成果成效和理论与经验意义等开展系统研究,形成如下报告。

“生态立乡、文化兴乡”发展原则是崔各庄乡党委既立足当下又着眼长远作出的科学决策,折射出发展思路与理念的深刻变革,备受广大干部群众关注

“生态立乡、文化兴乡”发展原则确立之前,崔各庄乡正处于多重政策叠加、突破自身发展瓶颈的关键转型节点。宏观层面,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党的十八大提出,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必须以推进城镇化为重点,着力解决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结构性问题。中观层面,北京市的发展进入加快治理“大城市病”、疏解非首都功能、加快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的新时期;而首都责任强化、发展布局调整、都市功能升级等又客观要求朝阳区补齐功能分工、统筹城乡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以土地储备、资源扩张利用为主的传统农村城市化路径。微观层面,崔各庄乡作为朝阳区城市扩展的重要承载区,以及推进农村城市化的重点区域,虽在整合资源、优化环境、统筹联动、城乡一体化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城市化进程尚未完成,发展基础薄弱、资源环境约束趋紧、城市化建设用地和资金平衡难度大、违法建设多、低层次产业聚集等问题依旧严峻,管理体制、经济体系、整体面貌仍呈现乡村和城市既并存又相互孤立的窘况。

针对这一现状,2012年,崔各庄乡新一届党委班子组建后,立足时代和现实背景,深入思考全乡在国家、市、区发展全局中的定位,深入分析全乡发展面临的内外环境与条件,深入了解全乡干部群众对区域发展的诉求与期待,致力于全面摆脱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发展方式上的路径依赖,创新性提出“生态立乡、文化兴乡”发展原则,并以这一原则为主线,快速制定“411”工作思路——夯实组织干部、制度机制、环境管理、集体挖潜基础,确保安全稳定,实现产业发展的突破。

在发展思路层面,以疏解提升和减人增绿为主线,以“绿色发展”为逻辑起点,加快转换发展动能,努力实现从产业引领向功能引领、从二元发展向融合发展、从自我发展向开放发展、从传统经济向“高精特”经济转变,全力打造“北部生态休闲绿吧、中部科技商务绿港、南部国门创意绿谷”的功能格局,全面建设“国际创意商务走廊”。具体实践中,全乡上下一以贯之地推进生态资源和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可持续发展优势,以改善生态拓展发展空间,以繁荣文化融入发展特色,以产业推进注入发展动力,以科技创新强化发展支撑,进而有效推动了新发展理念在全乡各行业领域的落实落地,也极大地激发了干部群众对全乡发展的关切与信心。调查显示,对于近年来崔各庄以生态立乡、以文化兴乡的发展实践,89.02%的受访者表示“非常关注”或“比较关注”。

进一步调查显示,“生态立乡、文化兴乡”发展原则确立的背后,凸显了崔各庄乡党委政府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深入理解领会和积极践行,及其强烈的民本导向、问题导向、宗旨意识、全局意识,体现了发展思路与理念的深刻变革。如图1所示,受访干部群众普遍认为,“生态立乡、文化兴乡”发展原则能够形成、确立并在全乡付诸实践,离不开乡各级党政“坚持强基固本,全面发挥党建的引领和推动作用”(4.67分,满分为5分,下同)、“坚持高标准高站位,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国家、市、区各级决策部署”(4.67分)、“坚持全面统筹,致力于打造形成全乡发展新格局”(4.67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4.66分)、“坚持问题导向,着眼于夯基础、强优势、补短板”(4.65分)和“坚持深入学习领会新发展理念的科学内涵”(4.64分)。

1

系统健全优化制度供给、要素供给、服务供给和文化供给,为“生态立乡、文化兴乡”发展原则有效落实落地奠定基础、提供支撑

紧抓关键少数,凝聚激发领导班子共识与合力。越是转型发展关键期,越需要领导干部以上率下、率先垂范,越需要深化认识、形成合力。本次调查中,六成以上的受访者表示,为推动“生态立乡、文化兴乡”发展原则在全乡各行业领域更好落地,乡党委政府“全面提升各级干部认知、境界与素质”(69.83%)、 “切实强化领导干部示范带动作用”(66.70%)、“调整与完善区域发展考核评价体系”(60.39%)。具体实践中,新一届乡党委班子确立新的发展原则后,第一时间建立从提议题、练议题、作讨论、列事项到再表决的整套科学会议制度,并有序推进领导班子的“三重一大”科学决策制度建设,不断凝聚主要党政干部在转型发展所涉重要问题上的共识,强化干部积极作为的主动意识。通过顶层设计明确“生态立乡、文化兴乡”各领域的具体发展路径,对全乡的未来发展进行图景式的编制,先后委托国内顶级专业机构编制《崔各庄发展战略研究》《崔各庄乡大生态建设总体规划》《崔各庄乡绿隔规划实施方案及局部地区控规》《崔各庄乡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实施方案》等,并经乡党委政府集体决议后出台发布。由此,干部群众对未来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和感受。同时,充分利用民主生活会、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全体党员进党校等机会,推进学习制度规范化常态化,提高干部的认知能力和素养。为推动干部更好干事创业,制定完善考核制度、绩效管理办法等各项制度,将生态建设、文化建设作为全乡各部门和基层单位考核的重要内容,有力保证了新的发展原则在全乡干部队伍中形成共识、在实践探索中落实落地。

优化治理机制体系,积极打造共参共建共享格局。生态立乡,立的不仅仅是区域发展原则、发展路径,其背后更是新的工作思路理念、工作方式方法和治理体系机制。本次调查中,对于“崔各庄乡党委政府在优化治理方面主要采取了哪些举措”这一问题(见图2),有78.73%的受访者选择了“引导和鼓励广大居民群众参与”,65.36%选择了“深入城乡基层开展解读宣讲活动”、63.62% 选择了“加大调研考察和研究研讨力度”。为密切干部与群众血肉联系,强化党建引领作用,自2013年起,新一届乡党委班子聚焦改进工作作风,创新提出并积极开展“三进三民”(进村子、进社区、进住户,知民情、解民困、聚民心)主题实践活动,采用“了解需求—工作过程—工作结果—满意程度”的四步骤闭环系统和“有记录、有实施、有结果、有反馈、有档案、有考评”的“六有”工作标准,广泛发动党员干部深入村庄、社区、住户和企业入户走访,及时了解群众的真实需求,定期召开专题会研究集中诉求和疑难问题。同时,充分发挥各方力量、各种组织和各类资源合力,通过“四包”工作法(包思想引导、包问题化解、包利益协调、包安全稳定)和党建助推治理模式,有力推进地区转型发展等涉及的重点工作。深化“接诉即办”的工作机制,逐步向主动发现、主动治理的“未诉先办”机制转变。完善数字化、网格化、协同化机制体系,通过信息化互动窗口建立、智慧社区建设,推动管理智慧化;推进居民议事厅从社区向网格(楼院、楼宇、小区等)延伸,打造“365 居民议事厅”“掌上四合院”;打造“京旺有我、共建共享”社区治理品牌,构建“六元一体、多方共治”基层治理格局。邀请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理论界、城乡规划界和文化艺术界等专家、学者分别组建党建、规划和艺术咨询委员会,为崔各庄乡的发展出谋划策。此外,通过开展多种形式主题宣传活动,加大社会宣传力度,打造“崔各庄一点通”新媒体平台、《崔各庄周报》和地区文化资源云数据库,提高群众对“生态立乡、文化兴乡”的认知度和参与度,有效引导群众参与规划的实施和监督,使群众真正成为崔各庄建设的参与者和受益者,干群之间互动性明显增强、广大群众参与度稳步提升。

创新干部培养机制,统筹推进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调查中,60.83%的受访者表示,“招才引智、广纳英才”也是乡党委政府采取的有效举措。访谈中也有受访者提到,乡党委政府注重培养后备干部,加强自身干部队伍建设。如在干部队伍培养上,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加强“第一书记”管理考核,借助“两委一社”换届实现村社干部“两提一降一优化”;开展全乡干部分级分类培训,发挥党校分校作用,紧扣机关、村社、企业干部岗位职责需求开展专题培训,培育“四能型”干部;实施干部“双向交流”,通过“上挂下派”加强后备干部培养,选拔培养年轻大学生,特别是本地大学生进入机关、企业、村社多岗位锻炼,充实农村后备人才库,并通过“蹲苗计划”择优推荐年轻干部进入村社班子;理顺村级正职及乡属企业副经理以上人员工资待遇、考核方法,推进公务员职务职级并行,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在引进人才方面,制定《崔各庄乡人才建设规划》,畅通人才引进渠道,大力引进项目建设、企业管理、社会管理等地区建设与发展需要的优秀人才。

优化营商环境,搭建立体化创新创业服务体系。除区位因素、固有发展基础等硬环境外,良好的市场环境体系、党政部门的服务意识与理念等软环境,对于提高区域对各类优质资源、创新要素的吸引力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调查显示,在崔各庄乡党委政府采取的重要举措中,“改善与优化营商环境、干事创业环境”(72.66%)为七成以上受访者选择。自“生态立乡、文化兴乡”发展原则确立后,崔各庄乡党委政府提出打造“国际创意商务走廊”的发展思路,为此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搭建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全面提升服务水平。强化党委政府推动经济发展的主动性,大力引进三类经济组织:通过简化行政事项办理审批流程、打造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强化区位生态等综合优势,有效吸引国内外大型企业集团在崔各庄乡设立全国总部、区域总部等综合型总部及各类职能型总部,大力发展总部经济;通过建立多元化的创业服务体系,积极对接天使投资引导基金、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等社会资本,发挥区、乡两级创业服务平台功能,支持重点群体创业,大力发展创业经济;通过支持集体经济组织由传统的房屋出租向打造全方位的运营管理服务平台转型升级,大力发展平台经济。与此同时,积极开展招商引资,争取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创新招商方式方法;加强税源建设,开展异地纳税企业清理整治、规范管理工作,协助企业在辖区注册;筹建地区商会,鼓励优质企业进驻,引导村社、乡属企业为地区企业减免租金;鼓励和引导一批社会化创业服务机构入驻,配套建设创新创业企业孵化基地、人才公寓,完善服务设施。

2

以生态为先、文化为魂,持续为多元融合发展赋能。对于城乡结合地区,生态环境是最大的民生,崔各庄以“生态立乡”为指引,以疏解非首都功能为切入点,坚持向生态环境要变化、要动力、要优势,坚持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三生融合”发展的大生态建设理念,制定大生态建设战略系统规划,统筹全乡水林田河等生态资源,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通过建设郊野公园、绿地湿地、水系景观、微型公园等,完善“绿色覆盖、廊道衔接、水景共融”的生态空间布局,持续推进大尺度绿色生态空间建设,合理布局乡域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以全域化绿色发展为主线,优化建设“北部生态休闲绿吧、中部科技商务绿港、南部国门创意绿谷”三大主题功能区;以“清脏、治乱、增绿”为重点,逐步腾笼换鸟,释放大量公共空间,开展“留白增绿”专项行动和平原造林工程,改造提升村(社区)人居环境;编制城市水系统综合治理规划,还清河道水体,提升河湖环境品质,按照“一区、三核、五廊、多点”的水生态格局,推动北部区域海绵城市试点建设;持续改善空气质量,优化能源结构,逐步构建清洁能源体系;加强生活垃圾管理,探索与本地常住人口相结合的垃圾收集管理和奖惩机制;强化土地集约高效利用,保证生态建设用地,推进建设用地的多功能立体开发和复合利用,提高空间利用效率;下大力气改善乡域交通环境秩序,优化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交通秩序整治。

丰富的文化资源为崔各庄乡发展品质提升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崔各庄乡党委政府持续加大对文化资源的规范引导,实现文化现象向文化产业的集聚和质变,推动文化产业创新发展,不断拓展文化普惠服务,增进文化交流合作,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塑魂”。在“文化兴乡”指引下,充分发挥地区艺术家和艺术机构集聚优势,以打造“3+8+N”的文化艺术空间布局为发展基础,依托三个保留村庄建设,即何各庄国际创意设计小镇、马泉营国际艺术小镇、奶东国际艺术金融小镇,以原有园区潜力重点打造高塔雕塑艺术园区、龙门98版画艺术园区、半亩塘综合演艺园区、醉库表演艺术园区、塑三表演艺术园区等八个特色艺术园区,加之杂书馆、红砖美术馆、天星调良马术俱乐部等辐射性艺术机构点状辉映,建设国际艺术文化交流高地。通过开展民俗文化艺术节、奶子房庙会、“你讲我听”原创文化节、全民健身汇等系列活动,深入挖掘地区民间民俗文化底蕴,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生态立乡、文化兴乡”带来了区域发展生态、发展方式、发展成效的系统改变,绿色田园更加可见,产乡人文深度融合,干事创业氛围更加浓厚,城乡发展的绿色元素与贡献更加凸显

综合发展成效、发展空间、发展基础、发展生态系统改变。近些年,崔各庄乡党委政府一以贯之地坚持“生态立乡、文化兴乡”,带来了令人瞩目的突出成效。在发展成效上,如在经济体系方面,利用非宅回收成果调整生产关系,通过提高服务水平、优化公共配套措施,在提高企业准入门槛的同时吸引了大批具有高成长价值优质企业进入,持续推进集体经济转型增长与提质,集体经济收入由2013年的17579.2万元增长为2020年的85277.1万元,人均劳动所得由26945元增加到48459元;在产业发展与配套项目方面,大望京商务中心项目取得施工许可并复工建设,崔各庄国际艺术金融示范区顺利招商,阿里巴巴北京总部项目落地建设,推动国际人才公寓、国际医院、国际学校、未来论坛永久会址的“三国际一未来”四大功能性建设项目落地实施,全乡高新技术类产业占比增多,以生态休闲、文化创意、科技商务服务为核心的中高端产业结构基本形成。很多受访者表示,“生态立乡、文化兴乡”所带来的是“现代化经济体系不断健全、不断完善”(68.29%)、“城乡融合、‘三产’融合加速推进”(63.32%)。

3

在发展空间上,非首都功能疏解成效显著,2013年至2020年,以创建“基本无违法建设街乡”为目标,累计拆除违法建设510万平方米,清理出租大院(公寓)509家,实现在册台账整体清零目标;以村庄整治为突破口,全面完成奶西、黑桥、南皋3个村棚户区改造民宅腾退;以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为着力点,取缔无证无照565家,规范办学办园39家,取缔非法行医679家次;以疏解低级次产业为立足点,疏解一般制造业22家,清理整治“散乱污”企业122家,疏解区域性市场11家。

在发展基础上,如制度建设方面,随着党政机关制度、集体产权管理和村(居)制度体系的完善,科学化规范化的制度建设让地区发展“有规可循”“有制可鉴”。民生保障方面,居民获得更加优质的居住环境、教育资源和医疗资源,民生福祉更加殷实,6个未拆迁村全部通过全市人居环境大检查,成功创建6个交通安全示范村(社区);保障普惠幼儿园供给,建成投运北京市第八十中学嘉源分校,建设京旺家园九年一贯制配套学校,促进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围绕地区国际学校资源丰富的优势,打造5+X国际教育联盟,塑造教育品牌,带动地区整体教育理念快速提升;盘活医联体资源,推进和平医院改扩建和第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升级,肾透析东北分中心建成使用;京旺家园社区养老服务驿站投入使用,满足老年群体及其家庭的养老生活需求。

取得综合发展成效的背后,是区域发展生态的系统性改变,根据调查数据,其主要表现在:“社会心态更加积极向上”(76.19%)、“新发展理念更加深入人心”(74.45%)、“公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稳步提升”(71.52%)、“城乡内生发展动力显著增强”(70.28%)、“干事创业环境更加优化”(68.29%)和“改革创新动力更加强劲”(67.05%)。有受访干部表示,“村民在享受到环境改变带来的多重价值后,更愿意投入到现在及未来乡村事业的发展之中,对生态立乡和文化兴乡重要性的认识也更加深刻”。

4

产乡人文深度融合,区域品位迭代升级。生态立乡和文化兴乡,带来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优质文化产业项目相结合,三大综合艺术园区定位与美丽乡村有机融合,北部地区建设成为独具特色的国际开放型艺术城市社区;八个特色文化园区与艺术孵化有机结合,吸引大批专业领域艺术人才进驻,形成北京首屈一指的艺术发展基地和高端艺术孵化器;博物馆和艺术馆群落等一大批优质文化机构与全域生态景观交相辉映,为地区进一步繁荣发展文化艺术产业融入更多资源。

隽永深厚的文艺气息、绿色美丽的乡村小镇、优质低碳的产业布局,为产乡人文深度融合和区域发展品质提升注入生机与活力。如马泉营村已具备国际艺术小镇的面貌,何各庄村散发着国际创意设计小镇的浓厚气息,奶东村老旧厂房腾退建成北京首个艺术金融国际创新园,以及醉库文化创意园区、万荷文创园获评市级文化产业园。

“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交往活动聚集地”这一标签愈加闪亮,吸引了一系列高端品牌活动在崔各庄落地。2018年,首届“崔各庄论坛暨诺奖成果转化高峰论坛”举办,6位诺奖得主出席,论坛宣布在崔各庄设立永久会址,定期举办。拥有科技、文化双重驱动强大引擎的崔各庄,成为诺奖成果转化的新高地。崔各庄成为众多艺术家、艺术机构的青睐之地,如草场地国际艺术区吸引了众多中外当代知名艺术家、上百家艺术机构、画廊入驻,艺术创作氛围活跃自由,已经成为初具规模的重要文化产业聚集区;一号地国际艺术区D区经常开展各种形式的大型艺术品展览展示活动,已经成为集“艺术品制作、交易、展示,影视拍摄与后期制作,装饰设计,品牌新闻发布会,餐饮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多元化、全方位艺术服务平台,吸引了众多群众参与,在提升文化素养和城乡文明等方面发挥作用。

本次调查显示,七成以上的受访者表示,坚持“生态立乡、文化兴乡”,使得“人文气息和文化底蕴更加浓厚”(75.25%)。

干部群众思想观念不断更新转变,干群关系更加融洽。“生态立乡、文化兴乡”坚持的是以绿色发展理念为牵引的整体转型,涉及发展思路、发展路径与治理方式的调整与变革,重塑了乡村的空间和产业形态,也重构了城乡的空间功能布局,其既是发展理念的更新与转变,也不断促进干部群众思想认知层面的深化。本次调查中,受访干部群众普遍认为,“生态立乡、文化兴乡”,使全乡“干部群众思想观念不断更新转变”(67.10%)、“干部群众关系更加紧密融洽”(68.04%)。有受访干部表示,“刚开始接触‘生态立乡’,大家都认为环保投入大,拆违影响收入,但是这种观念随着周边环境改善带来收益的增多后慢慢消失了,更愿意参与和支持政府的工作”;还有受访干部表示,“当时乡里提出生态立乡的理念很超前,颠覆了先建设再绿化的传统观念,首先将环境等基础条件做好,再吸引企业发展经济”,“我们当时确实有担忧有顾虑,但是做出成效后我们也越来越有信心”;等等。又如“三进三民”党建品牌活动持续开展,8年间累计解决群众反映问题约2000多个,涉及民生、经济、环境、教育等多方面,很多受访干部都提到,这极大改善了广大基层干部在群众心中的形象。

水绿交融筑牢生态化格局,发展质量显著提升。崔各庄在核心业态培养、标志性功能聚集和空间特色打造上狠下功夫,大力推进“三区协同、三廊三带、五湖成片、多园串联”的大生态体系,截至2020年底,全乡绿地面积达到891.95公顷,绿化覆盖面积达到657.74公顷,绿化覆盖率达到56.53%。

黑桥公园、何里栖地公园开园迎客,广寿公园满足群众遛弯休闲需求,建成奶东公园、萃清园两处廉政公园,形成廉政生态;何各庄、马泉营、奶东美丽乡村建设颇见成效,善各庄公园、水塔公园、马南里公园惠及于民;建成全国首条城市马道,开通“马道”特色绿道慢行系统……

全乡生态涵养区和乡域水系逐渐互通相连,海绵城市试点建设稳步推进。以创建水生态文明示范区为契机,推进鸭子湖、圣露庄园水系等一批水体形态建设和水系提升工程全面加快实施,水体环境治理和管理机制持续优化。

北中南“绿吧”“绿港”“绿谷”功能格局基本形成,北部地区日益成为首都东北部地区生态文化突出、功能丰富多样、融合特色的“天然氧吧”;中西部地区日益成为宜居宜业的新兴科技商务绿港;南部区域日益成为首都东部地区具有生态特色的国门创意资源聚集地,成为代表乡域生态艺术名片的特色空间。

很多受访者表示,“生态立乡、文化兴乡”所带来的是“美丽乡村建设成效显著”(78.48%)、“绿色田园更加可见”(72.61%)。多位受访者提及,“近年来,乡里私搭乱建少了、道路平整了、公园多了、垃圾少了,环境变好了”。

“生态立乡、文化兴乡”的重要意义还在于,其找准了崔各庄乡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逻辑起点,有效推动了五大理念在各行业领域落实落地,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奠定了坚实基础

从全乡近年来所取得的系列成效来看,对于崔各庄而言,“生态立乡、文化兴乡”,既是科学的发展原则,也是符合自身实际的发展战略与路径,更是区域全面转型的重要逻辑起点。调查显示,受访干部群众普遍认同,坚持“生态立乡、文化兴乡”,对崔各庄而言是“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有效举措”(4.68)、“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内在要求”(4.65)、“加速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支撑”(4.65)、“持续加强和改善社会民生的重要保障”(4.65)、“促进‘产乡人文’融合共振的有效路径”(4.64)和“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4.63)。

5

与此同时,围绕这一发展原则,乡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有序推动并实现了五大发展理念在各行业领域的落实落地,有效衔接,有效互促。调查显示,近年来,崔各庄全乡经济社会各领域之所以取得全面发展,与全乡上下在具体实践中 “一体推进城乡、区域、行业发展,确保发展的协同性联动性”(4.57)、“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创新增活力强动力”(4.57)、“强化制度保障,促进发展成果更好更公平惠及广大城乡公众”(4.56)、“深入践行‘两山’理论,做大做强绿色产业、经济体系”(4.55)、“改革体制机制,积极打造全乡对外开放新格局”(4.55)等方面的工作密不可分。

6

本次调查中, 81.46%受访者表示全乡的发展速度与综合成效达到或者超过了自己的预期。尤其是在崔各庄工作或生活5年以上的受访者,选择“和我预期的一样好”和“已经超出我的预期”所占比重更高,说明“生态立乡、文化兴乡”带来全乡发展风貌持续性改变,越来越为广大干部群众所感知和认可。

面向“十四五”,崔各庄乡党委在“生态立乡、文化兴乡”基础上,进一步确立“科技强乡”发展原则,这是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又一科学举措。调查显示,78.03%的受访者认为,进一步确立这一发展原则,“对于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意义重大”,77.49%的受访者认为,其“有利于进一步突出、强化区域发展优势”,75.65%的受访者认为,其是“进一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现实所需”,73.41%的受访者认为,其是“更好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有序推进”。正因此,85.98%的受访者表示,自己对崔各庄未来实现更高质量发展充满信心。

7

崔各庄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区域高质量发展实践的理论意义、经验借鉴意义

立足实际,结合发展阶段和环境形势的变化持续思考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怎样的发展、如何实现发展,以此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质量螺旋式提升。高质量发展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涉及经济发展、生态环境、文化建设、社会民生等各领域,涵盖发展基础、发展要素、发展动力、发展效率、发展形态等方方面面。不同地区,因资源禀赋、现实环境、区位条件等方面不同,现实中实现高质量发展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不同发展阶段所要重点突破的难题亦可能不同。正因此,对于一个地区而言,在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过程中,找准现实的切入点,成为决定发展质量与成效的一个关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发展理念的提出,是对辩证法的运用;新发展理念的实施,离不开辩证法的指导”,“要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从崔各庄的实践来看,其重要的指导意义在于,在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基层实践中,必须始终立足实际,结合发展阶段与环境形势的变化持续思考“实现怎样的发展”和“如何实现发展”两个重要问题。从“生态立乡、文化兴乡”发展原则的确立,从生态环境的改善、文化氛围的培育,到绿色基础设施、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再到绿色循环低碳产业体系、现代文化园区和文化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其背后得益于乡党委政府在发展的思路上一直没有停步,持续不断地研判国际国内、区域内外的环境与形势,持续不断地分析生态立乡和文化兴乡发展道路上所取得的成就与问题。在此过程中,对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生态立乡究竟“立的是什么、怎样才能立”,文化兴乡究竟“兴的是什么、怎样才能兴”等重要问题进行深入思考。由此走出发展基础持续改善、发展效益持续提升、发展特色日益鲜明的循序演进之路。

坚持整体性思维,结合各理念在实践中的内在联系思考新发展理念如何一体贯彻、有效衔接、有序落地。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五大发展理念是不可分割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要一体坚持、一体贯彻,不能顾此失彼,也不能相互替代。”总书记还指出,“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在工作中都要予以关注,使之协同发力”。

从崔各庄的实践看,坚持整体性思维的指导意义在于,各级各地必须在找准发展的逻辑起点之基础上,结合各理念在现实中的内在联系来进行系统部署、协同推进。“生态立乡、文化兴乡”发展原则确立后,崔各庄在落地实践的过程中,重点以生态环境的改善为转型发展的切入点,进而将绿色发展思维贯彻到转型发展的全过程和各个环节,与此同时,又在推动转型发展的实践过程中,通过嵌入“创新”思维来增强绿色发展活力,以“协调”思维促进城乡协同发展和产业联动,借助“开放”思维来丰富绿色发展的形式和内涵,提高外向度和开放度,融入“共享”思维以推动绿色发展成果更好更公平地惠及城乡群众。面向“十四五”,乡党委更是进一步全面总结经验,深化和明确“生态立乡、文化兴乡、科技强乡”的发展总体原则,以更好促进生态优势、文化优势转化为吸引科技资源、科技企业的发展优势。由此走出五大发展理念有效衔接、有效互促、协同共进的内涵式转型之路。

在基层,尤其是城乡结合区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其重要的实践主线在于构建“三生融合”发展体系,以有力促进广大社会公众“三感”全面提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这既是我们党领导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新发展理念的‘根’和‘魂’”。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根本还在于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始终,使发展的成果更好更公平惠及广大社会公众。

从崔各庄的实践看,为做到这一点,在广大基层,必须在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的基础上,进一步树立融合的思维,以实现三者之间的良性循环,全面互嵌。早在“生态立乡、文化兴乡”发展原则确立之初,崔各庄乡党委就提出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三生融合”的理念,以此加快推进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崔各庄建设。近年来,崔各庄乡党委政府始终兼顾提升民生福祉和服务高端企业,始终坚持以生产方式提升生活品质,以生活品味赋能生态改善,以良好生态涵养生产环境,并按照这一理念合理布局“三大空间”,统筹推动土地资源配置、生态环境建设、经济要素提升、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管理服务等各项工作。“三生融合”带动了城乡深度融合、产业深度融合和产乡人文的深度融合,形成了“城在水中、水在绿中、绿在人中、人在画中”的优美图景,使城乡公众更加充分享有了高质量发展所取得的成果。由此走出干部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的兴乡惠民之路。

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同步推进治理体系的优化,尤其在实现高效能治理、凝聚发展共识、健全制度体系等方面采取切实举措。本次调查结果显示,为推进新发展理念在广大基层落实落地、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科学实践,受访者普遍认可的措施有,“完善治理体系,以高效能治理服务支撑高质量发展”(80.82%)、“凝聚发展共识,激发干部群众在发展原则、路径等方面形成最大合力”(78.73%)、“健全从顶层设计、责任落实,到机制保障、成果反馈的完整制度体系”(78.28%)。

8

结合崔各庄的实践,前述几方面可供借鉴的探索经验在于:首先,必须加强主动式治理机制建设,如将“接诉即办”与主动治理、依法治理、社会共治紧密结合,构建从发现问题(响应问题)到解决问题、项目生成、服务改进的高效流程体系。其次,必须在转型发展过程中加大对干部群众关心关切的现实问题的关注力度,并予以及时解决,以此不断提高干部群众的认可度和参与积极性;最后,必须统筹整合各方资源力量,全面打通部门之间、不同主体之间的联动通道,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综治协调、相关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力量广泛监督的协同体系。由此走出发展共识不断增强、内生动力不断提升的跨越式发展之路。

为提升基层干部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能力,需进一步强化为民服务情怀、担当奉献精神、改革创新精神和主动学习意识。“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随着新发展理念在广大基层的不断贯彻落实,会触及到更多改革的关键领域和深层次问题,固然更加需要发挥各级干部的示范作用、带头作用。调研和访谈发现,近年来,崔各庄在推进以生态立乡,以文化兴乡所涉及的重大改革事项与调整中,很多干部总是走在最前面、冲在最前列,敢于去啃最硬的骨头。由此走出发展不断破题、制度不断完善的改革创新之路。

9

为何在近十年的跨越转型与发展的实践中,崔各庄乡干部群体始终饱有强烈冲劲和闯劲?为弄清这一点,本次调查还设置了如下问题,请受访者进行选择:“从崔各庄实践看,为提升基层干部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能力,下列哪些方面是必不可少的?”调查结果显示,“为民服务情怀”(88.47%)、“担当奉献精神”(82.90%)、“改革创新精神”(79.22%)、“主动学习意识”(76.04%)在众多选项中排在前四位。而在具体访谈中,多位受访干部群众表示,基层干部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能力与三个方面密不可分:首先,自“生态立乡、文化兴乡”发展原则确立以来,乡党委政府从发展思路的建构、发展举措的制定、到具体工作的考核,都体现出强烈的民本导向和责任担当,如自2013年7月开始开展的“三进三民”主题实践活动,当前已常态化制度化;其次,无论处于怎样的发展阶段,面临怎样的发展形势,自“生态立乡、文化兴乡”发展原则确立以来,乡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干部一直保持积极向上、乐观自信的心态,始终对“平安、美丽、幸福”崔各庄的未来充满期待与憧憬;最后,在严管的同时,全乡上下在健全完善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激励容错机制方面始终没有停步,这为各级干部放开手脚干事创新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

课题组组长:吴选辉

调查支持:栾大鹏、刘春霞、贾晓芬、蔡圣楠

课题组专家:唐任伍、周少来

责编:罗 婷 / 司文君

声明:本文为《国家治理》周刊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国家治理周刊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罗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