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调研时强调,优良生态环境是贵州最大的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要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导向,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科学推进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不断做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篇大文章。
近年来,贵州省清镇市始终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把党建工作放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大局中去思考、谋划和推动,探索创新“一带三线”助推乡村振兴路径,以红枫湖环湖村级党组织为试点,全力打造乡村振兴的产业发展线、生态保护线、乡风文明线,“先锋右七”“花画右二”“印象杉树”……一个个环湖基层党建示范点犹如雨后春笋应运而生,一条引领乡村振兴的环湖党建示范带初现雏形。
支部主导,立足资源打造“发展线”
春季清晨的红枫湖镇骆家桥村,云雾缭绕、凉风阵阵,却挡不住勤劳的骆家桥村村民忙碌的热情……
在骆家桥村高标准设施蔬菜保供基地里,翠色欲滴的大白菜长势正旺,党员示范棚里,骆家桥村党支部书记李政伦正带领群众进行劳作。“我们基地由村党支部主导,通过土地流转、基地务工、集体留用等方式建立,规划面积3188亩,涉及农户589户2469人,建有6个党员示范棚。”正在忙碌的李政伦介绍。
据了解,骆家桥村高标准设施蔬菜基地分3季种植,一季种植西红柿、二季种植黄瓜、三季种植速生蔬菜,一亩大棚可收益3万元,是种植传统作物的20多倍。极大提升了土地产出,帮助群众实现致富增收。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记忆中的红枫湖畔闲置土地不见了,徜徉在湖畔的是村民无不感到惊喜和喜悦的特色产业。
近年来,清镇市对照贵州省委农村产业革命“八要素”和“六个转变”,立足土地、气候资源,推行“党支部(村集体)+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四方联盟”利益联结机制,引进中华茶博园、江田果业、贵州两山农林集团等22家实力雄厚企业,由党支部主导发展“枫蔬果茶”四大产业,成功打造芦荻哨村江田-智联精品果蔬项目基地、骆家桥村蔬菜保供基地和毛家寨村、杉树村元宝枫种植基地等农文旅一体化项目3.1万亩,形成了“坡地种树、树下种椒、棚内种蔬(果)”的环湖坡地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模式,带动周边群众户均增收1.5万元以上。
党员带头,强化示范描绘“生态线”
走进红枫湖镇右二村,成行连片的茁壮林木随处可见,色彩缤纷的蒙德里安小镇格外惹眼,加上日益清澈的红枫湖水以及逐渐增多的珍稀候鸟,这里俨然正在绘就一幅绿水青山的生态画卷。
为持续保护好如画美景,右二村专门组建生态环保志愿服务队,驻村干部黄俊就是其中一员。“每周志愿队都会组织村民对沿湖周边、村组干道、房前屋后进行大清扫,在志愿队的带动下,也有越来越多的群众主动参与进来,每个人都想为改善提升生态环境出份力。”黄俊道出右二村人的心声。
除此之外,右二村还对位于红枫湖边一级保护区内的沙坡村民组进行搬迁,并在剩余的村民组建设使用生活污水净化设施,放弃养殖等污染较大的产业转而大力发展生态高效农业,实现“保湖”与“富民”双赢。
为保护红枫湖作出努力的并非只有右二村。多年来,清镇市始终把保护红枫湖这口“贵阳市人民的大水缸”作为生态线建设的基本前提,组建21支“保湖”志愿服务队,实行“党员中心户+群众户”的党群生态共建共享责任制,以“党员中心户+相邻5至10户群众”为单位,组团式开展红枫湖环境治理,完成红枫湖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4个村、558户生态移民搬迁项目,搬出二级保护区内6家工业企业,全面取缔环湖185家规模养殖场,完成2000余亩玉米秸秆清理和种草整治工作,有效确保了红枫湖水质总体稳定标准,水生态及周边区域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群众参与,凝聚合力共筑“乡风线”
58岁的杉树村村民吴富明只要有时间,每天都会到湖边去“巡湖”,发现有垃圾就赶紧捡起来放到垃圾箱里。
“红枫湖不仅是我们自己的‘水缸’,更是全贵阳市民的‘水缸’,我们住在红枫湖边上,就要把‘水缸’保护好。”吴富明说。
杉树村三面绕红枫湖,湖边线长达30多公里,13个村民组里就有11个地处湖边,可以说是一个典型的“岛村”。如今,像吴富明具有这样的环保意识,已成为杉树村全体村民的共识。不过,在2011年以前,这里却是另一番模样。
“那时候村民保护环境的意识差,垃圾乱丢,村里可以说是垃圾堆积如山。”为改变局面,杉树村突出党建引领,通过开展“法律进家庭”“法制家庭”评选活动、建设法治文化广场和打造法治文化长廊、开展星级文明示范户创建活动等方式,村民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逐渐增强,村风民风也持续向好。
“有些东西要慢慢地看效果,我们这一辈变得文明一点,下一辈就会更加文明,两代人下来,全村就会大变样。”村民朱勇江说。在村“两委”带领村民共同努力下,曾经垃圾围村的杉树村现在已是贵阳的卫生村寨、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点。
为构建文明和谐的乡风线,清镇市以红枫湖镇大冲村、民乐村和站街镇杉树村为主要推进区域,结合实际指导示范带制定村规民约,大力开展“淳风星级户”月创评活动,对“星级户”配套享受项目优先扶持、信贷优先帮助等优惠政策;大力实施“金候鸟+”工程,积极开展“金候鸟”反哺故里、资政参事、公益助善、引领乡风等系列活动,精心打造“一村一月一台戏”文化活动品牌,有效推动村民从“我要文明”切实转变为“我想文明”。同时,依托清镇“诚信农民”建设,建立诚信管理系统和科学合理的个人诚信指标体系,建立诚信“红黑榜”,定期公示,表扬先进、鞭策后进,有效形成齐抓共管、乡风文明的大格局。